朝花夕拾在美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樣新鮮美麗,但很快就會枯萎消失。隻有拾起來並風幹保存它們才能留芳久遠。
個人資料
AprilMe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

(2017-04-23 11:53:11) 下一個

在微信上看到關於這位天才醫生的報道,他的成就,他的年輕和他的死亡。我第一時間尋找他寫的唯一的一本書:《When Breth Becomes Air》。因為病情惡化太快,他的書是由他夫人完成的,並在書的後半部增加了自己的記錄和情感。這後半部尤其感人,催人淚下。

Paul如果不死,將有著世人羨慕的大好前途。他大學的專業是文學和人體生物學,後來去劍橋大學拿了一個碩士。多種因素促使他去耶魯大學讀了醫學博士,主攻腦神經外科。畢業後一共七年的斯坦福醫學院的住院醫已經最終完成,眼看就要成為外科教授並有自己的研究室和先進的研究項目,他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一顆剛剛升起的醫學明星就這樣隕落了。

在這裏我不想詳細介紹他的短暫生平,網上已經太多。隻想表達我對他的敬重和佩服。不是因為他在學業和醫學領域裏已經達到的成就,而是因為他的人文情懷。他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理解,他對做人的理解以及對死亡的理解,完全超出了他這個年齡的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他的觀點也許不被社會上的很多人接受,但卻和我的想法完全吻合。他自己後來變成病人以後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的,隻是他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憐人,而是堅強地把握自己的命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嚴,體麵。

我們都說醫生是救死扶傷的,隻要一門心思把病人治好,就是一個好醫生。Paul認為這個沒錯,但遠遠不夠。也許和他的職業和領域有關,他看到了太多不治而死的病人,看到了病人家屬的痛苦與無奈。腦腫瘤或者腦部創傷並不是治愈率很高的領域。他認為醫生一方麵要全力治救病人,但更要幫助他們並引導他們去麵對死亡。這並不是消極的做法,而是更實際更人文的關懷。隻有對死亡有了清醒的認識,治病的過程才會更理智,更實際,更以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為前提。醫生站在了生與死的中間,一方麵要努力把病人拉回到生的一邊,同時也要準備好把病人平靜地送往另外一邊。

Paul也是平常人,被診斷出四期肺癌以後也有著普通人的四部曲:震驚,拒絕,悲痛和接受。這中間當然也少不了徹夜不眠,以淚洗麵和對未來失去信心。因為他自己深厚的醫學功底,從一開始他就沒有常人的盲目樂觀或過度悲觀。他的主治醫生是一位全美知名的肺癌領域的專家,但就是不告訴他他的生存百分比,隻是鼓勵他在病情得到控製以後還可以回去繼續完成住院醫。他自己根據病情訂了大致的計劃,如果還有一年生命就趕快寫書,完成自己從小就有的夢想,成為作家。如果還有十年生命就回到外科領域繼續工作。

他的第一輪治療開始效果還不錯,腫瘤得到了控製,於是他帶著虛弱的病體堅持工作。我們都知道住院醫過的不是人過的日子,大夜班還加上許多雜事。但他必須堅持拿下最後一年以完成這個裏程碑。他可以堅持工作一周但周末卻一覺睡上42個小時。不幸的是這個治療方案失敗了,隻能走第二方案,也就是化療。化療的痛苦就更是盡人皆知了,但最終又因為身體產生抗藥性而再次失敗。

Paul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病情不容樂觀,他和夫人商量決定盡快要一個孩子。他在正式開始治療以前就冷凍了精子,現在就想和時間賽跑,盡量和自己的孩子多呆幾天。在這樣一次次治療失敗的打擊下,他沒有放棄,也沒有要求更多的試探性治療,因為他自己也是醫生,知道時間是不該用來浪費的。他停掉工作,馬上開始寫作。盡管身體迅速虛弱下來,他還是堅持把書幾乎寫完了。他的書裏詳細描述了他對人生和死亡的理解。

在女兒八個月的時候他的肺癌已經全麵擴散並侵入腦部。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在所有家人麵前他逐個感謝他們為他所做的一切,單獨感謝夫人的付出,安排好了一切身後事。然後要求護士撤掉呼吸機,在嗎啡的作用下平靜地等待死神的降臨。一家人陪他走完了最後的人生路。

37歲的人生是濃縮的人生,但也是人生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AprilM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韭菜' 的評論 : 你好,多謝來訪!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讀了介紹他的故事,還沒有讀他的書!感謝分享,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