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佛海的情感生活

(2015-10-14 16:05:50) 下一個

識時務的周佛海真的可恨嗎?在政治漩渦中遊泳,有開創精神,最後押寶有誤。

1897年5月29日,周佛海出生於湖南省沅陵縣一個偏僻的山村。16歲時,母親幫他包辦了一門婚事,女方是本鄉白合村栗山峙鄭永漢的女兒,叫鄭妹,比周佛海大3歲,按當地風俗來說是“女大三,抱金磚”。

 

鄭妹長相俏麗出眾,雖然沒有進過學堂,但因家教好也略通文字,且兩家人世代聯姻,相互熟悉。結婚一年後,鄭妹為周佛海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周淑海,兩年後又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周少海。


王會悟是一位熱心人,她見楊淑慧與周佛海頗有幾分意思,就決定給二人做媒。她先找楊淑慧,楊淑慧畢竟長在開放的大城市裏,接受過五四的洗禮,曾多次對父母講將來的婚姻要自己做主,自己選中意中人後再帶回家讓父母過目。王會悟先向楊淑慧稱讚周佛海有才華且將來大有前途,楊淑慧當即就同意了。

 

接著王會悟又找到周佛海,這時周佛海才向王會悟說明自己在湖南鄉下有老婆,而且已經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周佛海想到為了自己留學,妻子鄭妹在家辛辛苦苦照顧母親及兩個孩子,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眼前這件事情,但他又為青春嫵媚、受過良好教育的闊小姐即將到手而興奮不已,想到鄉下那個文盲老婆時,周佛海真是恨自己不該那麽早就結了婚。

 

王會悟為迷茫中的周佛海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對周佛海說:“楊淑慧可以在你未來的事業上為你提供幫助,而鄭妹僅僅是一個不識字的女人,你可以寫封休書給她,一切不就完事了?”周佛海經王會悟這番鼓動,當即欣然同意,於是與楊淑慧墜入愛河。暑假很快就結束了,周佛海隻得返回日本繼續學習。

 


1921年夏天,周佛海利用暑假從日本回國參加中共“一大”的機會,再次見到楊淑慧,並直接向楊淑慧求婚。楊淑慧後來回憶說:“那可以說出於我意外,但也可以說正是我意中的事。”

 

還是初戀的楊淑慧畢竟才20歲,她沒有直接答應周佛海的請求,而去征求父母的意見。周佛海當時已經相當有名氣了,他的一舉一動早成為記者們關注的焦點,就在周佛海與楊淑慧訂婚的前幾天,一位消息靈通的《上海時事新報》記者在報上不指名地刊登一條新聞,大意是“有一位湖南青年,自稱是最進步的社會主義信徒,早已在鄉間結過婚,聽說還有了孩子,現在又在上海與其同鄉商界某聞人的女公子大談戀愛,看來又要再度作新郎了”。

 

楊淑慧父女看到這則消息後呆若木雞。為了阻斷女兒與周佛海往來,楊卓茂夫婦把女兒關在自家的閣樓上。被關的第三天,楊淑慧就跳窗逃了出去,她找到周佛海後,二人悄悄離開了上海,前往日本的鹿兒島。楊淑慧從此與父母中斷聯係,直到她與周佛海第一個孩子在日本出生,她的父親才同她通信。初到日本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貧,但日子過得十分愉快。

 

1922年10月20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是一個男孩,叫周幼海,抗日戰爭後期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在上海、南京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949年後在上海公安局任科長,1955年受潘漢年案的牽連,被關進秦城監獄長達20年。

 

關於周幼海的出生,周佛海有如下記載:“幼海是京都出世的,當時窮得要命,淑慧生產時當然不能進醫院。生產的那天,恰好大雨,牧田老太太連夜於大雨中去接產婆,以後時常幫助淑慧撫養小孩。”“多了一個小孩子,事情就多得多。有時我正在苦心焦思,研究一個理論的時候,小孩大聲啼哭,真是心煩。淑慧除燒飯、洗衣外,又加上撫養小孩的事,生產之後不到四天就起來燒飯,可見得當時的艱苦了。有次我去上課,她去買菜,把小孩一人放在房中,忽然房中席子著起火來,剛好那時她回來,已經滿屋都是煙,小孩悶得氣都閉塞了。如果她遲到10分鍾,房子就會燒掉,小孩也要葬身於火窟了。”

 

二人真是患難夫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