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另類(轉)

(2017-06-20 11:08:50) 下一個

另類解讀-回憶

轉一

李克勤:毛澤東的戰略引進

時間:2017-6-18 9:48:01 點擊: 809

作者:李克勤 來源:網絡
  核心提示:毛澤東的戰略引進作者:李克勤1958年毛澤東視察武鋼  李克勤(jixuie)題記:由於毛澤東的個人風格的原因,使得毛澤東時代幹什麽事情都顯得大氣。1970年代當我們打破西方世界的長期封鎖,開始上規模...

 

 

毛澤東的戰略引進

 

作者:李 

 

597×490

1958年毛澤東視察武鋼

  李克勤(jixuie)題記由於毛澤東的個人風格的原因,使得毛澤東時代幹什麽事情都顯得大氣。1970年代當我們打破西方世界的長期封鎖,開始上規模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時,他就領導了一次繼1950年代156項引進項目後的第二次大規模引進計劃。這兩次大規模的引進,可說都是戰略性的,也就是說這些引進的項目,不是局部的短期的項目,而是影響全局的長期項目。我們結合武鋼一米七軋機的戰略引進,來深入認識毛澤東的引進戰略。

  1971年1月5日,國家計委提交《關於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今後5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 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 一米七軋機等項目,這一方案被稱為“四三”方案。

  我們首先從時間上看,這是十分及時的。這正是西方世界開始對新中國解凍的時刻。1971年3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毛澤東決策中國派隊參加,隨後邀請美國兵乓球代表團訪華,1971年7月9-1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

  把這些事情聯係在一起看,就會明顯感到,毛澤東不是孤立地處理其中某一件事,而是係統地全麵地、聯係地處理國內外事務。

  他的理論依據早在1950年代就明晰了。

  1956年4月25日 ,毛澤東在中心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論十大關係》講話。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在對外開放問題上至少闡明了以下四個方麵的思想。 

  1.“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不僅經濟落後時要向外國學習,“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一定還要堅持革命立場,還要謙虛謹慎,還要向人家學習,不要把尾巴翹起來。不但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向人家學習,就是在幾十個五年計劃之後,還應當向人家學習”。 

  2.明確了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毛澤東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優點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毛澤東強調要學習外國在自然科學方麵的優秀成果,指出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治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麵”。“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用人少,效率高,會做生意,這些都應當有原則地好好學過來,以利於改進我們的工作”。 

  3.闡明了學習方法。毛澤東指出:“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同時,“對外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因此在對待如何學這一問題上必須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種是對外國的東西一切照搬照抄;另一種是對外國的東西一概排斥。這兩種傾向都對我們的事業不利。 

  4.提出了學習的警戒毛澤東還強調向外國學習優秀的文化成果的同時,“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製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果斷抵製和批判”。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向外國人學習的論述,可以說是他老人家從根據地時期就開始思考的建設思想的一部分,一套完整的引進戰略思路,這是超越時空的理論財富。 

  那麽,毛澤東的引進戰略,通過1950年代從蘇聯的第一次戰略引進得到了成功實踐,也許那時社會主義老大哥對我們有特別關照,我們的自主性還是有限的。 

  而1970年代的引進,就不同了。以武漢鋼鐵公司的一米七軋機為例,現在我們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用的鋼板,得益於這個項目,從1980年代到現在一直紅火的家電產業用的鋼板也是得益於這個項目。

  李克勤(jixuie)題記:汽車業已經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而汽車用的主要鋼板生產,我們從無到有,也是開始於武鋼的一米七軋機。試想,如果不是那個時候的引進消化吸收,今天汽車的原材料就會受製於人。我們在研究工業化時,常常會為前人的戰略眼光所歎服!

400×254

武鋼一米七軋機工程建成

  毛主席就是在新中國工業基礎上,專門做哪些打地基的事情,當高樓蓋起來時,我們的一些“精英”,隻看地上的樓多少層,不管地基是否牢靠,更不管是誰打的地基,睜著眼睛說瞎話,轉頭攻擊毛澤東閉關鎖國,還散布什麽毛澤東不抓經濟論。 

  豈有此理! 

  毛澤東的戰略引進是在他早有的引進戰略思想指引下,進行的有步驟,有規劃的工業化實踐! 

  你看不懂,你不知道也就罷了,不要在那裏胡說八道!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一米七軋機引進之後,毛主席培養的工人、技術人員和幹部是怎樣消化吸收,走向自主工作的。 

  1981年,一些曾在武鋼一米 七軋機工程工作過的西德、日本專家故地重遊,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都用“出乎意料”這四個字來表達自己的觀感。 

  1980年初,當一些外國專家離開武鋼回國時,曾經坦率地表示了他們的擔憂心情。一位西德專家說:“我擔心你們今後會象魯濱遜一樣,飄落在無人支援的孤島上。”一位習慣用數字和圖表表達思想的日本專家,則畫了一張“曲線圖”,表示他們一走,曲線可能會急轉直下。而這次,這位日本朋友重訪 一米七軋機工程,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誇獎: “你們幹得很出色!”那位作過“魯濱遜”比喻的西德專家則連連稱讚:“你們的工作比我預想的要好得多,有些方麵甚至比我們西德還要好!” 

  應該說,這些專家當時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別的國家不乏這樣的先例:它們從西德、日本引進了一米七軋機,但由於技術水平不高,不得不長期聘請外國專家指導。中國會不會也走上這條路?這個問題很尖銳地擺到了武鋼一米七軋機職工們的麵前。譬如熱軋廠軋機隻能“吃”日本鋼坯,對中國產的鋼坯不“消化”,就是一個叫人撓頭的難題。  職工們永遠忘不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第一次試軋中國鋼坯的那一天,開始時,一塊塊鋼花四濺的碩大鋼坯,一送上熱軋生產線,轉眼之間就穿越座落在軋輥道上的七台軋機,化為一匹火紅的“彩帶”,變成了整齊勻薄的鋼板卷成品。軋機顯得那般神奇而又輕鬆。正當大家為試車成功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一塊鋼坯剛碰到軋機,控製係統立即發出了緊急信號,自動跳閘。緊接著五塊鋼坯,也是塊塊“卡殼”。這是怎麽回事?原來,順利通過的都是日本鋼坯;過不去的,全是中國產的鋼坯,失敗率為百分之百。在場的日本專家頓時如釋重負。因為合同上規定,試車考核設備隻能用日本鋼坯,對軋機不能軋中國鋼,他們是不負責任的。

  外國專家可以不負責任,但是,武鋼廣大職工的心頭卻象壓上了萬噸鋼鐵般地沉重。他們想,我國人民節衣縮食,花了幾十億元引進這套設備,本來是要增強我國鋼鐵工業的自給能力。可是,如果今後武鋼煉不出適合一米七軋機口味的優質鋼,每年還要以二百五十美元一噸的代價,進口幾百萬噸鋼坯來供一米七軋機“吃”,那怎麽向全國人民交待呢? 

  這種對國家、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震撼著武鋼職工們的心,激勵著他們去攻克難關。熱軋廠和煉鋼廠分別從改革軋製工藝和提高煉鋼質量兩個方麵努力,向著同一個目標進軍。熱軋廠技術員餘名炎承擔了改革軋製工藝的主攻任務。在將近半年時間裏,他幾乎天天吃住在工廠,起早貪黑拚命地工作。他在現場搜集了幾萬個軋製試驗的數據,進行了上千次的分析。繁瑣的計算,使他用壞了一台小型電子計算器,另一台也用得連上麵刻印的數碼都模糊不清了。去年春節,領導上讓他回家探親。除夕,餘名炎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大旅行袋回到家裏。愛人和孩子以為是年貨,打開一看,裏麵除了一斤水果糖和幾件換洗衣服外,其餘都是圖表資料。餘名炎和攻關小組的同誌們,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忘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誌氣,夜以繼日地開展試驗,終於研究出了新的軋製工藝方案。他們在自控車間的技術人員緊密配合下,精心研究出了五十三種適合軋製中國鋼坯各種產品的數字模型,代替了電子計算機上原有的八種日本數字模型。從此,這套洋設備的“電腦”,就被輸入了中國技術人員的智慧和心血,按照我們的需要發出指令,進行操作了。在此同時,第二、第一煉鋼廠職工克服設備落後等困難,想方設法冶煉出了一米七軋機所需要的優質鋼種。兩個方麵軍勝利會師,“吃”慣日本鋼坯的 一米 七軋機,終於能“消化”中國鋼坯了。 

  冷軋廠麵臨的困難不亞於熱軋廠。這個廠的關鍵設備是一台由五架軋機組合在一起的五機架連軋機。它大量采用液壓傳動、可控矽調速和電子計算機控製等先進技術,軋製速度高達每秒三十一米 。軋出來的鋼板,有的薄到隻有大約兩根頭發絲的厚度。由於供電不足等原因,這台設備在合同期限內未能試車,遺留的技術難題不少,特別是軋製極薄板不過關。冷軋廠的職工們能不能馴服和駕馭五機架這匹現代化的鋼鐵駿馬?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完善的答案。 

  工程師曾呈校是個歸僑,他從不爭個人名利,但此時此刻,他感到非爭中國人的誌氣不可。青年工人郭磊鼓勵同伴們說:“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們,外國人也在看著我們,如果我們這代青年人沒有本事管好、用好這套現代化設備,那就會‘電燈泡子斷鎢絲——內外無光’!”他說的是俏皮話,表達的是同工程師一樣的感情,就是立誓要為祖國爭光。曾呈校成天廢寢忘食地查資料,算數據,研究工藝措施。郭磊原來隻有初中文化程度,幾年來,他刻苦鑽研技術,閱讀了電氣、自控、機械、液壓等方麵的大量書籍和資料,寫了十多萬字的筆記。“五機架”上的十多個操作崗位,上千個開關按鍵,他都記得滾瓜爛熟。郭磊成了攻關戰中的一把技術“尖刀”。在郭磊這樣一些掌握了科學技術知識的“勇士 ”麵前,“五機架”終於被馴服了,極薄板軋製成功了,生產水平直線上升,目前,軋製的鋼板產量已超過外國專家撤離時的三倍以上。 

  通過對職工進行技術培訓、練兵和攻關,一米七軋機工程人才輩出,操作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產量、質量和品種指標都大幅度上升。一九八一年與一九七九年比較,產量增長四倍以上,不僅生產出了合乎設計要求的全部合格產品,還生產出了一些新的產品;產品質量同進口鋼材相比,並不遜色。 

  盡管取得了這樣大的成績,武鋼的職工們謙虛地說,兩年來的實踐隻是表明,我們離開了外國專家的幫助,是可以前進的,我們中國人有能力駕馭現代化的鋼鐵駿馬。但是,比起外國的先進水平,比起各部門對我們的要求,我們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都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表示,有信心、有力量縮小這個差距,攀上新的高峰,為祖國四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55年10月破土動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產。武鋼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主體廠區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占地麵積21.17平方公裏,現有在崗職工近9萬人。所轄的4座鐵礦、2座輔助原料礦分布在鄂東、鄂南及河南焦作市,還有海南鋼鐵有限公司、襄樊鋼鐵長材公司。2005年3月,武鋼和鄂鋼實現了聯合重組。在武鋼長期的建設發展曆程中,傾注著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關懷和期望。50餘年的奮鬥磨礪,鑄就了今天的武鋼。這是武鋼新近生產的冷軋產品。 

  武鋼現已形成年產鋼鐵各10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主要生產熱軋卷板、冷軋卷板、鍍鋅板、鍍錫板、冷軋矽鋼片、彩色塗層板以及大型型材、線材、中厚板等幾百個品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武鋼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對質量、品種的要求,按照“應用一代,試製一代,探索研究一代,思考規劃一代”的新產品開發方針,研製開發新產品85個係列301個新品種,形成了“橋、管、箱、容、軍、電、車、線”等一大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名牌,大多數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武鋼還生產焦炭、耐火材料、化工產品、粉末冶金製品、銅硫鈷精礦、水渣、氧氣、稀有氣體等副產品,並對外承擔工程建設、機械加工和自動化技術開發。近年來,武鋼進一步加大輔業改製力度,近30家輔助產業已經或即將從主營業務中分離出來,至此,現已初步成為以鋼鐵、工程技術、國際貿易為主,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瞧瞧,這就是毛主席培養的工業隊伍!我們在這裏再一次領會了根深葉茂的道理。 

  毛澤東搞工業偉大在哪裏? 

  不僅有思想,有戰略,而且有戰術配合,毛澤東的戰術始終依靠工人、技術人員和幹部的三結合,始終靠幹部下來勞動,工人參與管理,始終靠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製度,毛澤東用政治掛帥,作了工業建設全麵的、聯係的、係統的布局,讓“鞍鋼憲法”深入人心。 

  如果從經濟上評價,武鋼一米七軋機引進的成本之低,恐怕後無來者,因為那時哪有什麽成群結隊的“出國考察”,一切都是“節約鬧革命”,論效益,那時幾乎沒有什麽浪費,賺的都是真金白銀啊! 

  如果從管理上看,武鋼當年專門有座外賓招待所,西德、日本的專家住在這裏,他們的勤奮工作給我們留下深刻影響,我們中國的工人階級進一步領悟了先進工業所需要的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毛澤東培養的人,才是搞工業化,搞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最靠得住的人! 毛澤東把他的引進戰略和戰略引進,最後就落實在他自己親手培養的人身上,這是他一貫的做法。 我們一起再學習老人家的話吧:“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麽人間奇跡也可以創造出來。” 

  奉勸那些正在享受毛主席留下來的恩惠的人們,不要再講那些沒有良心的話了,否則會遭報應的! 

  同時也要對未來的中國工業家們說一句,毛澤東搞的工業化是我們自己的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路子,事實證明這才是我們振興中華的必由之路! 我們一定不能忽視了什麽是“主”,什麽是“輔”,更不能該做主時,不做主,怕做主。

  我們的事情,絕對不能再讓洋人做主!

  關聯閱讀:

  1972年從西方引進的26個大型工業項目(四三方案)

  阿鬆

  1972年從西方引進的26個大型工業項目(四三方案):

  13套大化肥項目:四川化工總廠、瀘州天然氣化工總廠、齊魯第二化肥廠、雲南天然氣化工廠、赤水天然氣化工廠、洞庭化肥廠、湖北化肥廠、滄州化肥廠、遼河化肥廠、大慶化肥廠、棲霞山化肥廠、安慶化肥廠、廣州化肥廠。

  4套化學纖維項目:上海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四川維尼綸廠、天津石油化纖廠。

  3套石化項目: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燕山石油化工公司)30萬噸乙烯工程、吉林石化公司11.5萬噸乙烯工程、北京化工二廠的氯乙烯工程。

  1套烷基苯項目:南京烷基苯廠。

  3套大型電站項目:天津北大港電廠、唐山陡河電廠、赤峰元寶山電廠。

  2套鋼鐵項目:武漢鋼鐵公司的一米七軋機項目、南京鋼鐵公司的氯化球團項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