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太平軍餘部流落在南美洲的奇特經曆

(2014-08-19 18:49:45) 下一個

 
太平軍餘部流落在南美洲的奇特經曆


被迫充當“契約礦工”

1860年侍王李世賢率領的太平軍雖然在福建取得了多次勝利,但在西方列強和清軍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然而太平軍餘部尚有數萬人,留下來繼續抗清似 乎已經不可能了。四周都是清兵,海外都是西方列強的軍艦,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當豬崽被賣到國外當“契約礦工”,太平軍餘部約三萬人選擇了這條唯一的生路。

1862年,一萬多太平軍餘部連同他們的親屬被運到南美秘魯的伊基克從事挖鳥糞和硝石礦工的營生。礦主經常打罵和虐待他們,食物像豬食一樣,每天要 幹苦役14個小時以上,連苦役犯都比他們輕鬆。他們多次想反抗但四周都是荷槍實彈的洋人,想要回中國去,又怕被殺頭,所以也隻能默默忍受,因此病死和自殺 的人很多。

1866年智利和秘魯、玻利維亞發生了硝石戰爭,這一萬太平軍餘部終於看到了希望,他們將智利軍隊看做是解放者。在1867年3月,伊基克的太平軍 發動起義,打死礦監西哥斯,奪取了硝石礦公司的武器,並與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展開激戰,打死兩位秘魯少校,並俘獲了兩百印第安雇傭兵。起義者推舉湖南人翁 德容和廣東人陳永碌為領袖,以太平軍原有的編製進行了整編,還派出被俘的印第安雇傭兵和一名巴西人去找智利軍隊的司令西拉皮佐少將,表示願意幫助智利對付 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西拉皮佐少將大喜,派遣一名少尉化裝前往起義部隊駐地伊基克礦區,並帶來了智利總統的親筆信,給予所有的太平軍將士及其家屬以智利國 籍,並表示戰爭結束後將伊基克交給太平軍和他們的家屬。

 

波內達要塞伏擊戰

西拉皮佐少將任命翁德容為少校,陳永碌為上尉,將太平軍武裝編成智利第6邊境縱隊 “褐衣軍”,命令他們協同智利軍在秘魯塔拉帕卡省的作戰,配合伊洛和帕科查港登陸,占領莫克瓜,並和智利軍一道攻取伊基克市。

1868年太平軍按智利軍隊的要求展開軍事行動。他們沒有按照智利軍事顧問的要求按西方編製進行改編,而是采用太平軍的方式建立了兩個軍,並設立師 帥、旅帥、兩司馬等太平軍官職。他們手中的火器不多,於是就利用本地資源打造了類似太平刀這樣的冷兵器,這樣在本年6月他們就展開了攻打塔克納秘魯軍後方 的行動。

500名太平軍打扮成當地的印第安人混入波內達要塞,一舉俘獲了300名秘魯軍人和要塞司令。接著他們又與聞訊趕來的玻利維亞軍隊展開激戰,他們的 前鋒先出300人引誘玻利維亞騎兵部隊到一處森林,然後展開了伏擊,打死了70多玻利維亞軍人。接著約有1000名太平軍頭戴黃色和紅色頭巾,身穿褐色服 裝,操著各種武器衝入玻利維亞軍隊中大肆砍殺,玻軍約4000人其中有2000多印第安雇傭兵,他們的武器隻是十字弩,根本敵不過太平軍。不久玻軍紛紛潰 退,遺屍百餘具,約1000名印第安雇傭兵投降,太平軍此役繳獲甚多,這就是著名的波內達要塞伏擊戰。

1869年為配合智利帕科查港登陸,太平軍在陳永碌的指揮下在莫克瓜再次同秘魯-玻利維亞聯軍展開激戰。他們仍采用太平軍典型的作戰方式引誘敵人進入伏擊 圈,雖未獲勝但給敵人以很深刻的印象。玻利維亞軍的一位軍官說“這些帶頭巾的褐色人群在射程外搖旗呐喊,等到靠近時又不見了,他們打仗時鑼鼓喧天,搞出許 多噪音,好些印第安雇傭兵以為被伏擊了,紛紛逃跑,連官長也阻止不了。”這就是太平軍慣用的驚心戰。由於太平軍的軍事行動給秘玻聯軍以很大的牽製,根本無 暇應對帕科查港的戰事,以致智利軍順利登陸,傷亡輕微。

莫克瓜戰役 

第二次莫克瓜戰役,太平軍終於同智利軍並肩作戰了,西拉皮佐少將(時為中將)會見了陳永碌,得知翁德容已於兩個月前病死,於是他授予陳永碌上校軍 銜,並參觀了他的軍隊。他當時記載:“這支軍隊沒有西方軍隊的紀律,但卻有著獨特的中國特色的紀律,他們配備了許多三角形的旗幟,用螺號代替軍號,他們的 戰士有拿各種武器的,但更多的是使用兩把東方式的短刀 (太平刀)”,經其授意陳永碌將三角旗上的太平二字改成了智利國徽。

莫克瓜戰役中太平軍不畏犧牲奮勇殺敵,將秘玻聯軍打得很慘。當日指揮秘玻聯軍的司令官幾乎發瘋,戰場上到處是被太平軍砍殺的秘玻聯軍,太平軍也有 400人傷亡,他們奪取了4門大炮和15麵軍旗、大量的輜重和200餘匹戰馬。西拉皮佐授予陳永碌智利國會勳章,並給予陣亡太平軍家屬撫恤金。接著太平軍 又在塔克納和阿裏卡兩次戰役中配合智利軍隊徹底打敗了玻秘聯軍,至此,智利軍隊已占領了玻秘兩國太平洋沿岸全部硝石產地,玻利維亞失去了繼續進行戰爭的能 力,並實際上退出了戰爭。

戰爭結束以後智利政府決定將伊基克贈給太平軍餘部,成立一個自治鎮,但條件是繼續幫助智利攻打秘魯,但太平軍不願意繼續為異國當炮灰,他們沒有接 受,甘願融入當地社會。據說今天的伊基克當地人口中有1/4的人有華人血統,那裏的飲食文化也深受中國影響,當地語言中餐館叫“其發”(廣東話吃飯),混 沌被稱為“完蛋”(浙江話混沌)。

1881年1月17日智利軍隊攻占秘魯首都利馬。1883年10月20日,秘魯與智利在利馬北部安孔城簽訂條約,結束了太平洋戰爭。根據安孔條約, 秘魯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並將塔克納和阿裏卡兩地區交給智利管轄10年。玻利維亞則先後於1884年和1904年與智利簽訂瓦爾帕萊索協定和 “和平友好條約”。

[ZT]


更多評論:

   幾曾回首: 太平軍餘部流落在南美洲的奇特經曆

相關搏客:

1。 
鄭和船隊到過美洲嗎?

2。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上)

3。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4。 
殷商遺民一路飄洋到美洲開創瑪雅文明 ?

5。
中國籌建兩洋高鐵連接大西洋太平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海01' 的評論 :
信息來自網絡。

太平天國失敗後有多少人流亡海外?

  太平天國史學者羅爾綱教授曾說,天京淪陷後,太平軍中人多有走避海外的。那麽有哪些人出奔、安居海外呢?這裏說的海外,泛指香港、澳門以及南亞、美國等地,當時都是清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

  香港因毗連廣東,是太平軍將士出亡海外理想的落腳點和橋頭堡。早在天京內遼後,洪秀全的大舅子,能文善武的賴漢英,目睹同室操戈,心灰意冷,從南京溜出,在香港寄居多年,本世紀初始返回家鄉。此說雖有傳奇色彩,不足為信。但天京淪陷後,有些太平天國人物匿居香港卻是事實。現在有本本在案的,是曾擔任水軍司令官的森王侯裕田,他以開設金成泰店為掩護,暗運軍火糧食接濟太平軍漳州餘部,後來和另一個匿居香港的毛王某先後被引渡到廣州殺害。據簡又文調查,洪秀全的三個本家侄子也避難香港:琅王洪魁元以鏟磨剪刀掩護;琅王洪紹允初以販賣鹹魚為業,後來當上了警察,繼又在九龍紅砌開設廣濟堂藥店;瑛王洪春魁,逃到香港後改名為洪和,自賣身為豬仔赴古巴充任挖鳥糞勞工,後返香港懸壺行醫。他也就是後來辛亥革命前夕,策劃建立“大明順天國”的洪全福。

  掛一漏萬。上述僅是能夠列舉名字的頭麵人物,至於其他流亡海外之人,估計還多些,但隨著歲月流逝,因缺乏文字和口碑傳世,就閥失了。

  不少的太平軍成員是赴美國,有人說這是與美國要開墾西部,需要大量勞工有關;但是19世紀中期,歐洲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時期,也需要成千上萬的勞工。英國少校、“常勝軍”領隊戈登不就是在攻陷蘇州後,將太平軍俘虜充作豬仔,用兵輪裝到海外圭亞那等處英國殖民地當苦工嗎?可見美洲也是需要勞工的,那麽這些太平軍成員為什麽要橫渡太平洋跑向美洲呢?像洪仁殲長子,能以英文會話的洪葵元,在天京失陷後出逃,由廣東浮海,來到美國哥朗幫工,後就寄住南美洲英屬圭亞那。據廣東花縣紀念館調查稱,洪仁玕的後代在美國是確有其人的。國民黨元老陳友仁的父親,也是流落南美洲西印度群島馬提尼克的太平軍將領。

  太平軍餘眾和後裔出走香港和海外,絕大多數人已銷磨了鬥誌,由此默默無聞。據傳洪秀全的兩個小兒子,被封為光王的洪天光和明王洪天明,從香港轉輾流離到印度加拉吉打,開設鍾表店業;據簡又文說,抗戰期間有洪青鳥(譯音)者,在重慶美國軍部活動,自稱由印尼來,原為洪天王後人;又說,近年在香港又得聞印尼有華裔紳士名洪約翰者,自稱天王之後,其先人屢經播遷,流落該處,並於年前在香港偶遇一洪姓青年,自雲即來自印尼之洪姓族人,並雲其先代確為天王之裔逃難至南洋一帶。諸說不一。此外還有說“天王家族,當南京陷落時,尚有逃往日本而入其國籍者,經改姓矢野氏,其子矢野興,嚐為駐粵使館隨員”。抗戰時期有個叫矢崎的日本侵華軍軍官,在1939年某日來到廣東花縣官祿怖,說是奉命來訪問洪氏家人,他還攜去《洪氏宗譜》。這些洪秀全後裔在海外,但仍不能界定,這是因為都是口碑言傳,不足為信,難以為憑。尤其是本世紀初,鼓吹反清革命,人們發現香港和海外中下層的洪門組織都崇仰太平天國,因此又有幼天王洪天貴福和輔王楊輔清在舊金山創立美洲洪門三合會之說。“輔清既導洪福由歐至美,西友即傾其產業以奉養之;凡華人有來美者,皆出資贍其衣食,結為死黨,是後來者漸多,始創一會曰三合會,華人之在海外秘密結杜自此始,其所在地名,則舊金山也,其黨人相會之暗號名曰三水共合,始創之祖則曰齊福天,即顛倒洪福字而成”(《太平天國軼聞》)。甚至還炮製大批太平軍將士像潮水般擁進美洲、澳大利亞和南洋等地,“其後太平天國失敗,洪秀全、陳金剛諸部將亦多遠赴美洲,重張旗鼓。”(馮自由《革命逸史》)“失敗之後,起義之洪門弟兄,不能容身於國內。於是楊輔清率領數萬弟兄赴美洲,平南王黃德滋率領數萬弟兄赴澳洲(平南王建立之洪門會所,尚存於澳洲大金山),黃仲涵之父率領數萬弟兄赴爪哇,其餘多赴南洋各地,從事開發工作”(《上海洪聲》創刊號)。事實上,楊輔清從未到過美洲,也未“為美洲舊金山三合會開幕之祖”(胡蘊玉《太平軼史》),他隻去過澳門;黃德滋等乃烏有人物。炮製者的這種莫須有的說法,無非是參照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或《水滸後傳》李俊赴暹羅創業重演而已,但也反映了當時太平軍將士多有匿居美洲、澳大利亞和南洋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中國,它已不再是封閉世界了。在此大背景下的太平軍將士,當其失敗後在大陸不能安身時,是懂得出奔海外的,所以就產生上述的真真假假的多種說法;囿於時空因素,這裏所舉的每種說法,即使是言之鑿鑿,也還是事隔經年後人的調查和追記,至於臆測,推理和編造那就更多了,但它確也為人們提供思路,為什麽對太平軍將士流亡海外有這麽多種說法,而太平軍究竟有多少將士匿居香港和海外,看來還得隨著今後文化學術的頻繁交流,方能有較多的資料證實。

  (盛巽昌)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眼球很圓' 的評論 :
網上的信息更多地支持你的觀點,但太平軍卷入硝石戰爭的說法確實引起熱議。
北海01 回複 悄悄話 這是真的嗎?一萬多太平軍? 請輸入更多信息。
眼球很圓 回複 悄悄話 掃您的興了,硝石戰爭(鳥糞戰爭)是1879到1883年間的事情,不是文中的1866年。在1866年倒是有一場戰爭,秘魯和智利聯手對付西班牙,即欽查群島戰爭。中國人卷入硝石戰爭的明確記錄與智利的秘魯占領區總督Patrico Lynch有關,他參加過鴉片戰爭,還說服幫助清軍的智利老鄉動員守將投降英軍。在硝石戰爭中,他利用自己懂中文的優勢,解放了中國礦工和農奴參戰,被稱為紅毛公子,這是有明確記載的。如果講到硝石戰爭和中國人的關係,離開了Lynch就無從談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