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醫療經驗出口,公共管理創收

(2014-01-17 03:29:14) 下一個

113日,英國不管部大臣(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克拉克訪華,使命就是把英國醫療體製管理經驗推銷給中國。中國也許還沒有領悟到這個領域對英國未來價值有多大,在他們現在看來,這是一筆不值得一提的生意,然後英國最近媒體高度關注。這種不對稱的熱情,顯示了英國人處心積慮經營之後的喜悅。事實上,從2010年前後,英國政府和商界構架了多年的“醫療出口”策略終於有了結果,整個方向逐漸浮現出水麵。

曾經在一次BBC辯論中,有人問,中國到英國投資什麽?一位華人教授很坦率地說,英國有什麽好賣的?最近兩年有些答案了,除了倫敦的房地產,還有管理經驗。甚至回顧過去十年,英國也是成功地將另外一種經驗——教育賣給中國,贏得了市場成功。

對中國輸出醫療管理經驗,這種務虛的生意,環顧歐美各國,大概也隻用英國人能夠硬著頭皮喊著口號上。中國能買法國的核技術,能買德國的汽車和鐵路技術,到了英國,隻能買教育和經驗。這次醫療經驗輸出是把英國政府生意做到家,英國人生意民族本性顯露無遺。可以毫不懷疑地說,未來在中國能夠把高鐵技術賣給英國之前,英國甚至已經把自己對英國鐵路管理經驗賣給中國。

雖然如此,在麵對中國醫療市場,尤其是醫改產生的商業機會,英國與美國相比,對於中國市場介入,還是相對落後。中國醫療總體方向也是更加傾向於采用美國醫療保險模式,而不是英國NHS模式。但是,中國醫療體係更多采取混合模式,同時地區發展差異,給英國推銷自己的醫療管理提供了巨大市場。

在商業模式上,英國對於“國內免費,國外收費”的公營私用模式運用的得心應手。這種模式在媒體、教育和醫療等部門,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BBC就是最好例子。BBC對於英國本土居民是免費的服務,不會出現廣告。一旦離開英國,BBC的網站就會出現當地廣告。

英國教育出口,無需多言。麵對中國市場,在高等教育逐漸飽和的情況下,英國已經從兩年前開始加大了私立中等教育的出口。更為積極的是,英國也毫不客氣地將自己的公立優質的中小學與中國學校建立合作,組織中國師資來英國訪問培訓,因此一旦有天,英國成為中國中等教育的最大出口國,筆者也不會吃驚。

現在勢頭正猛的就是醫療。與中國交往越多,英國人常常自謙自己是woolly headed,驚歎中國推進高鐵的速度,這種英國式的自謙也讓很多國人嘲諷英國的萌與腐。實質上,對於商機的執行力和策略研判,英國還是堪稱直接老到的。在2011年,英國衛生部和科技部牽頭下,迅速成立了一個執行部門叫英國健康護理署(Healthcare UK),目標盯準中國、印度、巴西這些新興國家,今年第一篇報告就是談英中醫療合作夥伴關係,目標指向很明顯。去年一家保守黨智庫鼓吹的將英國公共管理經驗輸出,已經在很多領域開花結果。實際上,回顧英國曆史,它已經輸出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管理產品-議會,現在英國正把更多的變成生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