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少了薄熙來的毛主義,沒有反對派的新政治

(2013-08-22 02:15:16) 下一個

主旋律的反腐倡廉電影,曆來是國產電影類型片的軟肋,耗資巨大,票房不佳。這次即使派上了曾經政壇男一號,還有外籍演員加盟,822日的濟南中院庭審,賺足了眼球,依然還是一部著名導演執導的爛片。

本次濟南中院的庭審,隻是一場獨角戲。前重慶市委書記在曆經一年多的關押和審問之後,依然思路清晰、邏輯鮮明。勉強算是的亮點的,還有一個:兩位身高近兩米的法警,體現了在氣勢和外型上要平衡住前書記的創作構思,說明事先在細節上還是有過考慮的,讓編劇和導演展靈光一現的才智。

單純就影視創作而言,中國應該是未來政治類電影的熱土,但是在製作上還是需要向英美學習。曾經有部美國電影,叫《都是王的人》(All the King’s Men),2006年推出的,該片深刻生動地刻畫了一位民粹政治家的發跡喝倒台,他為了揭露腐敗,賠上自己的工作,帶著老婆孩子當推銷員,四處流浪,被大佬安排陪選,看不下去競爭對手的拙劣,憑借口才逆襲成功,上台後幫助老百姓蓋醫院,讓對官二代精英人士為自己打拚,派記者鬥垮老一代領導人,並與多名女性發生不正當關係,人物性格和結局刻畫得令人唏噓感慨。最終這位民粹政治家,被更大的老板設計,倒在了槍口之下。

這部片子匯集了西恩潘、裘德洛、凱特溫斯萊特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等大牌,有趣的是,這部片子遭遇了評論和票房冷遇。筆者卻一直青睞此片,首先,這部電影故事精彩,小說原著拿過普利策獎,1949年改編的電還拿過一次奧斯卡獎;其次,一群才華橫溢的大腕,把這樣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演成了票房毒藥,更是像是對今日中國政治生態的絕妙寫照。相比整體政壇的平庸與貪腐,薄熙來用自己的勤奮和能力,最終把自己送上了審判席,這是才華和法治在中國政治中的尷尬境地。

這場庭審基本上沒有達到戰術和戰略目標,也預示著未來大陸反腐任務艱巨。這次庭審薄熙來提到的三個罪行,頭兩條,已經被薄熙來在現場做了最大限度的委婉反駁,至於第三條,完全失去了發揮空間,對於最終量刑定罪的效用不足。這是戰術上失敗。

對於戰略而言,不管是前總理警告的防止文革重演,還是現政府宣告的打擊腐敗,薄熙來被治罪,恐怕這兩場運動的終點,而不是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意識形態用力甚勤,尤其是鼓吹向毛澤東思想的回歸。目前,在中國政治話語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毛派勢力就是被“唱紅打黑”所喚醒,未來意識形態,結合薄熙來重慶的政績,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主義”。

薄熙來之後,還有什麽需要打的老虎嗎?也許這個問題,會直接導致這一代領導核心的分裂。假如這種反腐運動到此結束,留給中共當局的,是無法被整合的內部利益派係,就像拆開卻沒有完成的拚圖遊戲。習總書記看起來像是一位獨自重走長征路的紅二代。

這會讓習慣了西方政治的觀察者會有一些疑問,薄熙來是中共內部的反對派嗎?為什麽他的倒台,沒有引起大規模的政治圈內的抗爭?其實回答很簡單,《建國大業》中,唐國強先生和張國立先生穿著中山裝,唐國強先生說我們都是中山先生的傳人。今天的反腐和改革也是如此,我們即使有左右腿之分,但也還是同一條牌子的褲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鈴藍 回複 悄悄話 有理想,反腐敗,勤勤懇懇為老百姓做事的的薄熙來卻被反誣腐敗遭到審訊,真是太諷刺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