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動蕩與中英“論戰”

(2019-07-13 12:01:36) 下一個

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狼讀書]

 

1 世事棋局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杜甫秋興八首之四),其實何止長安,整個世界又何嚐不是個巨大的棋局?漫長的歲月中每個個體、各種勢力集團以不同方式根據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原則激烈地博弈,演出一幕幕精彩的曆史劇。特朗普總統2017年就職以來,世界棋局相對混沌,中美陷入對抗,英國脫離歐盟,朝核伊核潛流暗湧。高明的政治家如同高明的棋手,能夠穿越時空找出深層次的矛盾,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更能因勢造局,隨物賦形,向有利自己方向引導。而這些深遠的棋路在彼時會讓普通人難以理解,非得局勢明朗後細細琢磨認真複盤或許才能體會出些許精髓——這比圍棋要花的時間長得多。當年穀歌阿法狗一出,對戰李世石時第二局一著尖衝讓聶老為之“脫帽致敬”;第四局“不死鳥”送回一記“神之一挖”。一八四零年以來,中華民族墮入落後挨打的黑暗深淵,依靠人民英雄前赴後繼的犧牲奮鬥,擺脫螺旋下沉,在屍山血海裏硬生生趟出一條重回漢唐星辰大海的偉大複興之路。戰略戰術上精妙好手自然不少,象創造性地提出並實踐“一國兩製”無疑是其中之一。不僅為解決國家統一問題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也為我們國家大一統相對剛性的體製增加了一定的柔性。但在具體實踐中也難免有些緩著失著,而這些失誤,與妙手一樣不經曆史長河的積澱,沒有對手的強勁挑戰不容易顯現得出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無論妙手緩著都是值得認真複盤研究的。

 

    一九九七年七月我們大學畢業,香港就在畢業的那天回到祖國懷抱。多少同學在大禮堂裏通宵看完了政權交接儀式,在七月一號清早湧到東門外狂飲高歌,曆曆在目。一晃一輩人二十二年過去,那年出生的回歸寶寶們都大學畢業了,香港卻是動蕩不寧,讓中國人非常不愉快。遠有2003年反二十三條立法,要求特首普選,近有2014年“占據中環”、“雨傘運動”等等。流行示威上了癮,還沒消停兩年,今年又鬧上了。一名叫陳同佳的香港男子在台灣殘忍地謀殺女友後逃回香港,因為香港與台灣省沒有正式引渡協議,居然沒法合法審判他,隻能任其逍遙法外[1]。為此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討論修改《逃犯條例》法案允許拘留並向沒有正式引渡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和中國大陸)轉移在那遭到通緝的人員[2]。結果引發反對修法的遊行示威,示威者認為向執行非英美法係的大陸引渡罪犯,這有可能影響香港的法治與自由。隨後就在香港回歸紀念日的當晚暴徒暴力衝擊立法會,塗抹區徽,公然在立法權力機關打出“港獨”的旗號[3]。很明顯有台灣省“太陽花運動”的影子,而且全程媒體實時跟蹤,實在囂張的很。這些動亂,少不了外國勢力尤其是英美的指手畫腳。

 

2 昔日聯合 今天“論戰”

       

    鮑裏斯.約翰遜與傑裏米.享特正在為保守黨首競選做最後衝刺,巧的是他們剛好是前後腳兩任外交大臣,香港動蕩又給了他們表演的機會。尤其是現任外交大臣傑裏米在競選中相對弱勢,更迫切需要舞台或某些時機來向保守黨選民表現所謂的“領導力”。許多中國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女婿是否會對華友善一些,殊不知越是有這層關係越是要在對華表現強硬,好在主子麵前掙點分。以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何況這位中國女婿居然在一次電視節目中口誤說自己妻子是日本人。歐美人分不清東亞人,混成韓國人也就算了,把中國人說成日本人,既太不了解中日近代恩恩怨怨的曆史,也相當地不尊重他的妻子。他明麵例行公事的譴責暴力,實質上支持示威,當然打著根據《中英聯合聲明》支持香港自由的旗號[4]。還威脅“如果違背《中英聯合聲明》,會有嚴重後果”[5]。盡管說不出具體什麽後果與相應措施,不影響他放嘴炮要考慮製裁中國,好大的官威,真是讓人覺得活在一百年前。鮑裏斯在2017年任外交大臣時已經就香港問題扯過瀆子[6],當時用的是“民主、自治、負責”的說法。這次他競選黨首勝率較高,不想讓傑裏米混水摸魚,所以隻肯示弱出來老調重談,但調門比傑裏米低一些[7]。我方外交部發言人、駐英大使、外交部長對此進行了批評與還擊,認為英國幹涉中國內政,並批評了英方官員的殖民者心態,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發生了爭執。在曆史上中蘇兩黨曾經就對馬列主義原則的理解與各自社會主義實踐的認識發生過一次影響深遠的論戰,將具體問題的爭執說成“論戰”肯定是高抬英方的份量。但考慮到香港問題背後的涉及的“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政策以及事關中英兩國關係的《中英聯合聲明》,說成輕量版的“論戰”也勉強當得起。

 

    英方的觀點在其外交部發言人的聲明中體現得比較清楚[4.1]:《中英聯合聲明》在聯合國備案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自30年前簽署以來,時至今日依然有效。作為締約國之一,英國政府按照我們的承諾監視(注:monitoring,劍橋字典to watch and check a situation carefully for a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discover something about it。譯為監視而非監督可能更符合原意)其實施情況,這是責任而非幹涉。香港的成功與繁榮背後是香港的權利、自由與高度自治,我們將繼續支持這些原則。中方的觀點是[8][9]:“一國兩製”是中國政府單方麵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並不是對英國政府的承諾。五十年不變是指“一國兩製”而《中英聯合聲明》期限。聯合聲明中沒有任何條款允許英國對香港行使任何權利。隨著香港回歸中國,《中英聯合聲明》已經完成了其曆史使命,成為曆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3 邏輯梳理

 

    《中英聯合聲明》並不長,全文在香港特區政府的網頁上找得到[10]。中英雙方都承認《中英聯合聲明》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但聯合聲明沒有關於有效期限及爭端解決程序相關的條款。這也是是中英雙方爭論的原因,即實質上現在中英聯合聲明是否還有法律約束力。

 

     英方觀點的法理邏輯在[11]中分析得比較詳細:(1)盡管中國1997年10月3日才加入了《維也納條約法公約》([12],以下簡稱公約,1980年開始生效。台灣省於70年代代表中國簽字,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非法,不予承認並在97年在聲明不接受國際仲裁條款的前提下加入;英方於70年代簽字加入)但它主要是對“國際習慣法”的編纂,從而80年後即便是對非公約締約國之間的條約也適用,因此適用於對《中英聯合聲明》的分析。(2)根據公約,沒有終止(termination)的條約繼續有法律約束力。(3)《中英聯合聲明》本身沒有期限或條約中止的條款,因此隻能看公約如何規定。(4)公約中由於條約缺陷(defects in formation)、條約簽署後事件(post-treaty-conclusion events)而中止的規定均不適用於《中英聯合聲明》。(5)因此,盡管條約中所有權利義務已履行並滿足,但沒有適用性的中止條款,《中英聯合聲明》終止前均有效。

 

    據此,現在《中英聯合聲明》有效,裏麵的第三條有效,這是中國政府的單方麵聲明,第三條第十二項指出:“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將以“基本法規定之,並在五十年內不變。從而《中英聯合聲明》至少到2047年前有效。作為聲明簽字一方,有責任監視其實施情況。

 

    中方觀點的邏輯是:《中英聯合聲明》的確沒有對自身有效期做出明確規定,但實質上隻是關於香港回歸中國的安排,香港順利回歸後英方權利義務實質上已完成。回歸後香港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英方沒有任何監督權。[13]提供一個法理支持:“國際法承認、尊重國家主權,但國家主權不依賴於國際法而存在,國際條約不得與此公認原則相抵觸”。可以看出中方重實質,英方重形式;中方強調國家主權而英方強調國際條約。

 

4 談判“失著” 

 

    在英美規則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世界裏,英方的觀點似乎得到更多的認可。要打贏這場輿論戰,我們似乎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至少要在法理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這方麵我們智庫的準備似乎不足。比如《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時中國未加入公約,是否適用;如果說終止,具體時間點在哪,究竟是1997年7月1日零點還是聯合工作小組工作至的2000年1月1日或者其他什麽時間點;《中英聯合聲明》與三個不平等條約關係等等。圍棋複盤時,無論局勢如何,都要向前追溯,采用“what-if”的思考方式,把導向現局勢的關鍵著路、利弊優劣分析清楚。棋已經下下去,落子無悔,我們也沒法改變曆史,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將來。香港回歸以來客觀地說發展並不理想,這裏自然有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但不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麵,反而動蕩不止,甚至無中生有地折騰出“港毒”,極大地牽製了中央政府的精力,有必要對於中英談判這著棋進行具體的複盤研究。中國在收回香港的談判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彪炳千秋,但可能低估老牌的英帝國主義撤退時最擅長的埋雷本事。     

 

1)采用聯合聲明非而條約形式有考慮不周之處

 

    為什麽采用聯合聲明的形式而非條約形式,中國政府時任外交部長吳學謙[14]給了簡單的解釋“一般說來,國際間關於領土、主權的處理大多用條約的形式。但考慮到我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屬於我國內政,應該由我方作出聲明;同時,在主權和治權問題的表述上也以采用“聯合聲明”的形式更為適宜。有關細節則以附件的形式加以說明。”現在看這段話過於簡單,什麽也沒有說明白。邏輯上似乎是因為裏麵有屬於我國內政的基本方針政策,所以采用“聯合聲明”的形式更為適宜,可也未詳細說明“更適宜”在哪裏。“同時”兩字更是把邏輯搞得模糊。更為關鍵的在於未解釋屬於內政的單方麵聲明為什麽要加到國際條約中去。較真一點,如果不放屬於內政的部分從而采用條約方式又有何不可呢?[11]根據《維也納公約》說明兩者的差別在於條約形式更為嚴密。那麽采用條約形式,將不可避免地涉及有效期限或退出條款。當時《維也納公約》已經生效,英國也已經加入,恐怕不會簽訂一個沒有有效期限的條約。

 

2)未對三個不平等條約進行清晰的說明

 

    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被迫簽下《中英南京條約》。根據《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港島和九龍,根據《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行租借的新界,為期99年,於1997年6月30日到期。這就是香港問題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新中國不承認。在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會談時強調,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英國則一直認為條約有效。然而《中英聯合聲明》並未提到涉及割讓及租借香港的條約如何處置,有可能是為了回避這個分歧。既然想充分利用聲明的靈活性就應該充分將中國政府的立場闡述清楚。最好的談判結果是英國承認或者不反對中方三個不平等條約的立場。即便不可,也可以象《中美上海公報》采用各說各話的形式說明,承認雙方的分岐。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要說明於1997年收回香港,並不意味著承認英國租借新界的《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合法。

 

3)關於“一國兩製”三條完全沒有必要寫入《中英聯合聲明》

   

    “一國兩製”的構思與實踐並非起自香港,和平解決西藏問題就是一種形式:1959年以前西藏還是農奴製。[14]提到“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不能再晚;(二)在恢複行使主權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為實現上述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國領導人經過深思熟慮,提出要按“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構想,采取一係列特殊政策來解決香港問題。據此,在廣泛聽取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意見的基礎上,我國政府及時製訂了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這裏麵與英國沒有任何關係。既然是內政,形式上可以采用報紙,白皮書等方式說明,也可以通過人大通過的相關法律文件體現,不應該放入中英兩國的聯合聲明。讓人誤解這是英方為交還香港所提出的條件,而中國認可了。個人也不認可這是“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因為從邏輯上這就包含了對英方的承諾。

 

4)基本法序言中論述《聯合聲明》的問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序言第二段話最後一句[pp41,15]:“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由中國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中予以闡明。”這些基本方針政策,由於3)的失誤,的確在《聯合聲明》中闡明,並不必然說明《聯合聲明》是《基本法》的法律來源。但卻容易過度解讀為:《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共同構成了香港的憲政基礎[16]。應當完全刪除這句話,在當時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現在香港局勢下,估計又會被人利用,引發動蕩。

 

    如果《中英聯合聲明》沒有第三條,現在我們毫無疑問會主動得多。下圍棋切忌一廂情願,畢竟棋是兩個人下的。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一下,如果中國談判小組不同意將第三條放入《中英聯合聲明》中的話會不會導致談判失敗。就香港問題而言,中國不承認三個不平等條約是有著解放軍力量保證的——我們的確有把握一天拿下香港,隻不過我們想唱著歌而非打著槍過去,想在回收香港的同時保障香港繁榮。在這點上,英國談判的籌碼並不太多。一旦談不成,不用等到1997年他們就得滾蛋。麵對剛打贏馬島之戰的“鐵娘子”,“鋼鐵公司”鄧小平當時說過,談不成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撒切爾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麵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17]。所以個人認為當年不放入第三條,《中英聯合聲明》還是可以簽得成的。至於為什麽要放進去,具體情況如何,暫時沒有了解太多。

 

6 繼續鬥爭

 

    按照英方的邏輯,《中英聯合聲明》至少到2047年有效。更麻煩的是,之後如果沒有終止的條件,還將繼續有效下去。這給英國長期幹涉中國內政開了個口子。因此現在旗幟鮮明地提出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還遠遠不足。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認真研究英方觀點的法理基礎,直麵《中英聯合聲明》的有效性問題,在合適的時機重開香港問題中英第二次談判,這次務必將有效期限或退出機製說明清楚。談判主題不是“一國兩製”如何實施,而是談談其中的第九款涉英條款“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另外英國駐香港領事館的規模作用等也可以討論討論。其他大英帝國就別想了。談不好就一直談下去,其間中英關係不用這麽好;實在談崩就請他們“製裁”就好——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短期宣傳宜集中精力於台麵上的人物的關鍵觀點。象彭定康這樣下台多年的政客根本就有必要花費太多精力資源與之論戰,尤其是以外交部駐港公署的名義,實在是抬高他的身份。如果需要應對,可以通過退休的涉港官員的名義,體現對等的原則;對梅首相理都不用理,隻剩兩周不到的看完內閣首相,連保守黨自己人都視之為空氣;對兩位首相候選人,也不用多費口舌,保守黨內部十幾萬人選出來的,有啥民意基礎,等你們拿下一次大選再說。而脫歐脫不好下一次大選又刻不容緩了,現在民調顯示保守黨再次執政的機會不算太大。內政外交密不可分,香港現在這種資本主義根本沒有製度上的優勢,敵對勢力利用“一國兩製”的空間興風作浪,真正對香港人民有好處的各種政策無法落實。有必須考慮對於香港的重大的政策調整,讓香港真正回歸祖國,東方明珠重放光彩。

 

7 注:

[1]  https://news.ifeng.com/c/7mHy4AsuI5Y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9%E5%B9%B4%E9%80%83%E7%8A%AF%E5%8F%8A%E5%88%91%E4%BA%8B%E4%BA%8B%E5%AE%9C%E7%9B%B8%E4%BA%92%E6%B3%95%E5%BE%8B%E5%8D%94%E5%8A%A9%E6%B3%95%E4%BE%8B%EF%BC%88%E4%BF%AE%E8%A8%82%EF%BC%89%E6%A2%9D%E4%BE%8B%E8%8D%89%E6%A1%88 

[3]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6971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jul/01/jeremy-hunt-backs-hong-kong-citizens-right-to-protest 

[4.1] “We are co-signatory to the joint declaration, a legally binding treaty deposited at the United Nations. By monitoring its implementation we are acting responsibly in line with our commitments, not interfering.

“Hong Kong’s rights and freedoms and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underpin its success and prosperity. We will continue to stand up for these principles, including speaking out publicly and raising issues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en we have concerns.”

[5] https://www.bbc.co.uk/news/uk-politics-48865907 

[6]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sia/hong-kong-boris-johnson-china-criticised-democracy-communist-party-sino-british-declaration-20th-a7817931.html 

[7]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britain-eu-leader-quotes-highlights/uks-boris-johnson-on-hong-kong-huawei-iran-and-brexit-idUSKCN1TY1H0

[8]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chn/tpxw/t1678390.htm 

[9]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474476.shtml

[10] https://www.cmab.gov.hk/gb/issues/joint3.htm 

[11] www.legal-tools.org/doc/03adfa/pdf/ 

[12] https://www.un.org/chinese/law/ilc/trea 

[13]https://zhuanlan.zhihu.com/p/27827947 

[14] 吳學謙,《關於中英關於香港問題協議文件的報告》,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關於中英關於香港問題協議文件的報告

[15] 基本法全文 

https://www.basiclaw.gov.hk/tc/basiclawtext/images/basiclaw_full_text_tc.pdf 

[1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60558 

[17] http://news.ifeng.com/a/20140811/41523552_0.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