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英糊裱匠

(2019-06-24 10:23:25) 下一個
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狼讀書]
 
天公不語對枯棋
 
    “一春誰道是芳時,未及飛紅已暗悲。雨甚猶思吹笛驗,風來始悔樹旛遲。蜂衙撩亂聲無準,鳥使逡巡事可知。輸卻玉塵三萬斛,天公不語對枯棋。”晚清陳寶琛《感春四首》之一,感春傷時,寫於1895年春,中國敗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時彼時虎狼環伺,神州黯黯,衰朽的天朝上國內外交困,已經全然無法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鴉片戰爭以來的曆次失敗,以甲午戰敗,馬關之辱尤為沉痛。自此台灣脫幅而去,至今未歸,中國人的自信或許陷到曆史最低點。“蜂衙撩亂”指朝議戰和議論不定,後黨李鴻章主和,最終也是由李中堂代表清廷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大清的糊裱匠”拆東牆補西牆,勉力支撐著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那時的日不落帝國,雖說略過巔峰,依然是號令天下的至尊。不想風水輪流轉,百年滄海桑田。一戰二戰,國勢日非,江河日下。現在蜷縮英倫三島,前腳蘇格蘭獨立公投涉險過關,後腳2016年又公民投票脫離歐盟。結果一出,始作俑者卡梅倫首相當即辭職走人,接任的梅姨三年下來也沒脫成功,前途一片迷茫。
 
    以至於形容晚清的段子放在當代英國毫不違和:“又是一個甲午年,一個年邁的老佛爺,一個等待繼位多年的兒子,一個裱糊匠的中堂,一個沒落的帝國,一支衰退的海軍,一群如狼似虎的列強,一幫整天分裂的叛黨”。中英政製不同,可能“一個年邁的女王,走馬燈換的裱糊匠”更為恰當。梅姨辭職了,誰會是大英帝國的下一任糊裱匠?
 
2 一片PIZZA引出的餿主意
 
     卡梅倫首相是保守黨照著工黨布萊爾的模式“幹部年輕化”或者“幹部明星化”出來的,天庭飽滿,儀表堂堂,辯才無礙,一表人才。2010年大選,雖然沒能率領保守黨贏得絕對多數,但也擊敗工黨,與自由民主黨聯合組閣,奪回久違了十三年的政權。上任後對內實行緊縮政策,壓縮開支,改革社會福利體係,處理2009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增加貨幣流動性引起的政府債台高築的核心問題;對外靈活務實,積極開創中英新黃金時代,其中率先加入亞投行更是神來一筆。如果他能幹得再久一些,大概率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算是幹得有聲有色的一任首相。
    
    英國曆史傳統就有親歐與疑歐兩大派,一直紛爭不段。對於是否留在歐盟這個具體問題,長期以來各項民調留歐對脫歐擁有20個以上百分點的優勢。但敘利亞內戰爆發後,難民問題凸顯,使得脫歐派如英國獨立黨聲勢上揚。為吸引脫歐派選票,確保2015年大選成功,卡相以上任即舉辦脫歐公投為競選承諾。據報道,通過脫歐公投確保競選勝利的戰略想法居然是在一家芝加哥奧黑爾機場(O'Hare)三號候機廳一家皮薩店(Uno pizzeria)提出的。卡相與時任外交大臣,首相幕僚長三人參加北約會議,候機回國時邊吃皮薩邊討論這個決定未來二三十年英國國運的公投。大多數報道都說當時卡相就下定決心了。估計他們樂觀地認為反正怎麽投也投不過,讓脫歐派一次鬧個夠,之後世界該清靜了吧。遺憾的是在賭對蘇格蘭獨立公投之後,卡相好運不在,脫歐派以不到4%的優勢翻盤。卡相個人辭職不說,引發後續的政治混亂與不穩定。這種將政黨利益放置國家利益之上的政治賭博,居然在這麽不夠嚴肅的地點這麽不嚴肅地就確定下來。用傳統中國對政治人物的評價,逃不過“輕佻”二字。這讓國外媒體也頗有腹誹,可以在字裏行間體會得到。
 
    作為留歐派去談脫歐協議件非常痛苦的工作,辭職走人倒是“明智”之選。象主和的李中堂去馬關談判——我本來就不想打,打輸了又得我收拾爛攤子——挨了刺客一槍還背負生前身後的罵名。這一點倒是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卡相在自己人裏麵爆粗口解釋辭職的原因是,憑啥都是我辦好難事,為他人做嫁衣(Why should I do all the hard s**t for someone else, just to hand it over to them on a plate?”)。問題這就是你自己托大折騰出來的,還有什麽顏麵抱怨呢?這點卡相趕不上李中堂。
 
3 歹戲拖棚的脫歐鬧劇
    接任的梅姨原來在內閣中擔任內政大臣,作風硬朗,號稱小號“鐵娘子”,任內加強對警察的監管,改革移民體係,總體方向偏嚴格——我最直接的印象是逐年上跳的簽證費用。她的任務相對很清楚——帶領英國脫歐。毫無疑問,她沒有完成任務。脫歐協議第一次在議會投票以性票差梅姨否決帶來的脫歐協議,她的下台那時就注定了。再早可能追朔到2017年中期,她和前任一樣判斷錯誤,本想“宜將剩勇追窮寇”將工黨打下去,作為黨魁帶領保守黨贏取大選,掌握更為優勢的議會多數,進而更加徹底地掌握脫歐主導權。結果引發懸浮議會,隻能和北愛小黨民主統一黨(DUP)聯合組閣,偷雞不成蝕把米。她認為歐脫的出路是妥協,需要利益各方妥協以達成共識。黨派鬥爭,議會政治,她連自己的保守黨的共識都未達成,遑論凝聚議會其他黨派意見甚至全國的民意?既然對如何脫歐有很大的爭議,要麽有堅定的原則,跟歐盟談出可行的方案,逐一再做各利益集團的工作;要麽盡早建立跨黨派合作,主動放棄部分談判主導權,作好協調者的工作。可惜她作為溫和留歐派,先以硬脫歐姿態出現,後向軟脫歐靠攏,立場搖擺。外戰手腕不強,與歐盟談判不夠理想,對北愛爾蘭問題的處理沒有提前做好預案,結果誰都不滿意。而偏偏在執政弱勢時又喜歡形式上的強勢。
    後者個人是從每周三首相質詢(PMQ)觀察而來:當議員們質詢她脫歐協議進行得如何時,承諾發布的某些文件為什麽未能按時發布時,她總是回答我們會按要求在合適的時間發布(in due course);當議員們質詢某一細節時,不是老老實實地作好解釋溝通工作,而是指責別人為什麽不好好讀好協議文本;當議員們討論無協議脫歐的風險時,她總愛說如果不想無協議脫歐,那就支持我的協議吧,因為這是唯一的協議。這樣的工作態度與方法,應該是不利於團結大多數的。因此,在PMQ上她越是表現虎虎生風,越是口才便給,口吐蓮花,越是將潛在的支持者,可能的妥協與共識棄之門外。反對黨中如工黨、蘇格蘭黨,早就將“無能”二字扣在她頭上,而因遲遲不公開脫歐協議的全麵法律意見,議會在曆史上首次判定她的政府“藐視議會”。她上任伊始叫停中法合作的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盡管後來還是簽約了,某種意義上還是破壞了從前任繼承下來相當好的中英關係。在局麵清楚時橫生枝節,抓不住重點,可見梅首相不是個Doer,或許與她仕途平順,職業生涯中未經嚴格的挑戰及曆練有關係。站在卡相的大樹下鍍上層鐵很容易,真正自己挑戰脫歐重任時,才知道“鐵娘子”的工作不是這麽容易幹的。硬能力上的欠缺,梅首相估計離李中堂更遠了。
 
4 世無英雄,花落誰家
    《晉書·阮籍傳》記載:“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嚐登廣武,觀楚漢戰處,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大英帝國乘工業革命之東風,以區區島國執世界牛耳數百年,科學,文學,經濟,政治各領域人才輩出,澤及今世。二十世紀雖然衰落了,牛逼的政治人物還是不少的。世界級的丘吉爾就不說了,第一“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也是一時英傑。冷戰後承平日久,文嬉武戲,能打的人物越來越難找,現在連個合格的“糊裱匠”都挑不出來了。這次保守黨首選舉,截止目前共11人參加(不計已退出的),前倫敦市長及外交大臣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現任環境大臣邁克爾.夫(Michael Gove),現任外交大臣傑裏米.享特(Jeremy Hunt),保守黨前任下議院領袖安德莉亞.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前任脫歐大臣多米尼克.拉伯(Dominc Raab),現任國際發展大臣羅裏.斯蒂沃特(Rory Stewart),現任內政大臣薩義德.賈維德(Said Javid),現任醫療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前任工作與養老金大臣艾斯熱.馬克維(Esther McVey),前任首席黨鞭馬克.哈珀(Mark Harper),前任大學科研創新部長薩姆.吉瑪(Sam Gyimah)。先從11人裏選出兩人,再一決雌雄。一眼望去,可能也就鮑裏斯,安德裏名氣稍微大一些,其他人說實在的沒太大影響力。在中文世界裏自然不用說,沒太多人關注。即便在英國,普通老百姓對這些個所謂的大臣也沒啥了解。內閣裏除了首相,可能也就財政大臣,外交大臣,國防大臣,內政大臣名氣與責任大一些。因此,由這些政治上的小輩來選舉擔綱脫歐重責的首相,尤其是已拖三年局勢糜爛的情況下,可見要麽是真的“時無英雄”,要麽是英國選賢任能的機製出了問題,以至朝堂上多為豎子。
    從曆練上看,也同樣是鮑裏斯與安德莉亞更強一些。管理過倫敦可以算是管理過大半個英國,行政能力與團隊基礎是有了。卡相辭職時鮑裏斯接任的呼聲就很高;而當過下議院政黨領袖對於議會的折衝協商應該有心得,這對於擺脫現在的脫歐局麵應該有幫助。鮑裏斯本來就是強硬的硬脫歐派,公投前就與卡梅倫打對台,現在也因當時鼓動脫歐時涉嫌虛假宣傳受到法院調查傳喚。他的主張是今年10月底不管是否達到協議都要脫離歐盟;安德莉亞也是脫歐派,不再準備與歐盟協商,而以一種“可管理”的三步計劃脫離,立場接近無協議硬脫歐。目前鮑裏斯得到支持最高。個人預計進入第二輪應該沒有什麽問題,不出現黑馬的情況下當選的概率最高。安德莉亞支持度也靠前,在梅姨當選首相前,她的性別牌應該是有些優勢的。但個人估計不太可能再出一位女首相,“鐵娘子”第三?拜托!
    一頭金色亂發,嘴大敢言,市長任上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最近又得到特朗普“欽點”的英國人民的兒子(注:約翰牛John Bull通常代表英國,Johnson,字麵意義“son of John”)當選脫歐首相,估計又是位非典型英美政客。他的“糊裱”功夫怎樣,我們搬個板凳等著欣賞。
 
注:至2019年6月24日,保守黨議員推選的兩個候選人已產生,分別為前倫敦市長及外交大臣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與現任外交大臣傑裏米.享特(Jeremy Hunt)。下一步將由保守黨員投票,預計結果於7月22日公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