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與詩書

(2016-05-01 16:12:47) 下一個

  本文談及的詩書,不是古代學子追求仕途的四書五經,也不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文理教育的書本,而是在生活中拾起的其它各種書籍。

  開卷有益,到底有什麽益處?雖然說,讀一本書就像跟許多人交朋友,但是同時會發現自己原來很“無知”。多少事情在讀書前,一無所知。所以通過讀書,可以讓自己認識許多以前不知道、卻早已存在的信息和事實。現在是網絡和微信的時代,大量的新聞和無數的網文衝刷我們的視線和大腦皮層,泥沙俱下、魚龍混珠,非以前讀線裝書、出版物和報紙等可以掉以輕心的。

  因為很多內容,都是為了搏人眼球的“噱頭”,沒有實在的內容,或者是八卦、秘聞和謠言,過多地接受這些信息,讓人變得很“淺薄”和無聊。然而讀一本好書,卻會使人變得很莊重,因為讀者接觸的是人文的本質,一種美的享受。因為藝術的特色就是審美,閱覽文學作品和欣賞藝術作品一樣,是為了得到心靈的“贖罪”。就像基督用自己的“鮮血”,來洗脫人類的“原罪“一樣,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用作者的”心血“,來洗淨讀者身心的罪孽,讓自己的靈魂某一處,得到清洗、淨化和升華。

  人類的靈魂,因為受到時代和社會每一個側麵的影響,發生很多自己慢慢習以為常的質變,從而改變了也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行”,那麽這就接近一個完美的靈魂。可是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怎麽可能不被社會的市儈影響而拉下水呢?

  一個人的思想變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被默移潛化,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其前提,是環境、朋友和自身的作用。好的環境,是一個人變得高尚的有利因素,這是孟母三遷的原因。環境,也是讓人忘記過去,療傷的很好平台。在一個傷心地,會讓人消沉下去;走出去,到一個新的天地,常常讓人忘卻舊傷、甚至能醫治心病,走上愈合和康複的大道。及時離開不利的環境,所謂避害趨利,尤其在自己心身很脆弱的時候,非常重要。很多人,雖然有成熟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觀,但是在精神憔悴、靈魂虛弱的時候,去了一個不應該去的地方,讓自己幹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良師益友,是前世善緣在今世的果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遇之,是人生莫大善焉;尤其是錚友,就是一本人類的史詩,一麵銅鑒。唐太宗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些都是外在因素,都要通過自身這個本體,思想的濾紙,最後進入靈魂深處的感應器,讓心身做出最後的應對。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很難改變社會,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許多正能量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股力量,促使社會的改良和進步。做一個好人,還社會一個好的環境,是每一個儒家成員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守則。

  如何做一個好的“自己”,是一個如何打造好的思想和行為的問題。讀書,讀好書是培養好思想的一個比較安全的途徑。就像修行的人,如何行善一樣。捐助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如果沒有錢財怎麽辦?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句悅耳的話語,一聲虔誠的祝福,一次友善的提醒,一種發自內心的勸告,以及形成習慣的助人為樂,也可以修身養性達到修煉的目的,一樣可領悟佛道的真諦。在這個世界上,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要掙到對方的錢一樣,是很不容易的。讓人“放下屠刀”,就像斷人財路一樣,會讓對方很敵視,弄不好傷人害己。然而在佛教裏,改變一個人使其向善,是功德無量的善舉,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然而書籍,好的書籍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一本好書,就是一位沉默的智者,他在默默地注視你、關愛你和保護你。一旦進入智者的廊廡,你就是座上客。因為他如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我真正了解托爾斯泰,是通過讀他的【複活】。因為要刻劃一個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常常是在描寫一個自己的影子;而這本小說的特色就是在描寫內心的掙紮,和道德的痛苦。道德,是人類的鎖鏈;如果駕馭不好,會讓人痛苦一生的。就像寫近體詩所遵循的平仄韻律規則一樣,這也是舊體詩的鎖鏈,你必須了解和熟悉,並有效地掌控她,才能讓筆下的詩句和意境,如歌如畫、如夢如幻和如泣如訴。讀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終於知道,人類不是在愛情中死亡,就是在婚姻中沉默。理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性情之烈焰,也同情錢鍾書“圍城”中的無奈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感歎。

  愛情的炙熱,是胡適之看著篝火對徐誌摩說,你在玩火。然而愛情更多時候是相互的心靈“折磨”,沒有折磨的愛情是一杯白開水,不可能持久的。那些因為貪圖對方某些條件的“愛情”,因為少了“折磨”的因素和步驟,很難稱得上“愛情”。譬如婚外情、網戀和一夜情,至於狎妓是另當別論。這些情愫,與其說是感情,不如說是欲望和發泄。感情是人生美好的風景,如同春季一樣山花爛漫;然而人生還有其他季節,所以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人生的組成部分,譬如親情、友情、事業和愛好,以及一顆如何對待人類與世界的心。

  不過書籍中,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因為愛情是人生進步的階梯,雖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男人通過愛情的鍛煉,才能成熟心智;也就是說男人必須通過女人的幫助,走向心靈的構建和落成。在武打小說中,古龍、梁羽生和金庸是營造生與死的血雨腥風和刀光劍影的背景,來打磨和成熟愛情的。這種愛情,處處險惡、步步驚心,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偽,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更不要提愛情之花之果的美麗和甜蜜。然而小李飛刀犧牲愛情並沒有挽回友情,因為愛情和友情是不同本質的情愫。犧牲是愛情“折磨”中重要的手段,甚至可以說是“折磨”的捷徑。要想得到愛情,得到真正的愛情,犧牲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愛德華八世犧牲王位而得到愛情,羅切斯特雙目失明及桑菲爾德莊園成為廢墟才得到簡愛的愛情,基督山伯爵殺死了費爾南之後,才贏得了海蒂的愛情,雖然在電影裏是愛德華年輕時的戀人美蒂絲在岸邊,目睹愛德華的遠去。

  寫現代愛情的高手無疑是台灣作家瓊瑤,她在這個領域的持之於恒,讓人在她的作品裏能夠很好地體味愛情和人生。她沒有讓愛情脫離支撐人生的社會和世俗。她把愛情演繹得如一團剛從棉桃裏采集的棉花,然後在夢筆生花的筆端一點點抽取、一寸寸拉長、一匝匝地纏繞,讓悲歡離合在這些棉線裏舒卷和開合,並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尾聲裏,走向平庸和偉岸。因為愛情不是天外之物,而是世俗的產物,最終要回歸世俗。這樣的愛情才是真實的、讓人收益的。瓊瑤除了善於利用世俗的庸俗和超然的解脫之外,還善於“折磨”愛情,也就是製造矛盾和衝突,尤其是通過兩代人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更亂”而使得故事更具有可讀性。在忍耐和犧牲的光環裏,讓愛情體現人性的光輝而讓愛情的結尾具有信心和令人思考的未來。

  一本書讀完,如果沒有讓人不忍扔下的留戀,很難說是一本好書。【Lolita】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因涉及到倫理道德的問題而使得此書成為當時的暢銷書。雖然改編成的電影、舞台劇的票房並不好,但並不影響這本小說的價值。探索和衝擊世俗的價值觀、並在探索中尋求認同的空間,這樣的小說容易引起轟動。但是讀者從中能夠收獲什麽?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很複雜的世界,探索內心世界的小說,是非常難寫又非常容易失敗的,沒有對人性和心理的深廣度的了解和體會,很難寫出讓人喜歡和迷戀的篇章。高行健的【靈山】是一本比較成功的小說,在世俗的篇章裏,作為一位作協會員自然容易駕馭;然而在寫道教和性靈的部分,確實很難跋涉。這個部分既不好寫,也很難讀懂。雖然道教是本土宗教,但是道教的理論和精華,不是大眾化和世俗化。隻有那些神仙故事、聊齋故事和道士的點石成金的故事,以及封神演義的故事,以及各種神仙在世俗中的作用等等,讓百姓耳熟能詳。這些隻是道家追求的結果,而不是修煉的經過。【靈山】的得獎,與其說是高行健的成功,不如說是中國道教的神秘麵紗後觸動人類靈魂的特色令人神往。小說的筆力,一定要觸及人類的靈魂,讓人在淚水中洗滌自己精神上的汙穢,才能夠贏得讀者,才能夠挑起曆史傳播者的重擔。雨果的【悲慘世界】也是一本贖罪文學,在贖罪的演繹中,揭露和體現人類的價值和社會的憂患。贖罪是人類認識社會和自然的終極形式和尾聲模式,她是那樣撩撥人心和啟動美好,以及崇尚未來。

  不知道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為什麽能夠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因為這篇小說隻是在探索人的意誌和信心,以及經曆給自己帶來的榮耀和精神的激勵。她的主要特色還是心理的細致刻畫和大量的獨白,可見心理描寫對小說藝術價值的作用。這不是很全麵的人生價值,但是她確實給海明威帶來職業寫作的榮耀和輝煌,也讓海明威再也走不出獎項帶來的限製,而無法超越而走向平庸。有人說海明威是因為小說再也無法突破【老人與海】的硬漢陰影而自殺的,當然還有人指出,海明威是因為“陽痿”而飲彈而亡。

  民國時期有大量的散文非常不錯,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裏引用的南朝民歌【西洲曲】中的“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讓散文有了精神。正如羅大佑的歌曲【童年】中那一句“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麽還沒經過我的窗前”一樣,讓人莞爾和神往,因為民歌就是歌唱愛情,民歌就是情歌。三百篇裏很多就是愛情的詩篇,愛情從古至今,在本質上沒有變化。周作人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散文家,他的性情和魯迅差別很大,對社會對人類對古今沒有周樹人那麽多的怨恨和不平。周作人博聞強記,寫散文喜歡引用前人的詩文,但是他獨創的文性平和衝淡,倒有幾分道家的風範。散文是很難寫的,能把散文學好、寫好,就像武功中的絕世高手,在毫無章法中取勝於驚豔和令人歎服。她需要作者全部方位的知識儲備,以及各種寫作技巧,對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能夠貫通和駕輕就熟。散文需要厚度,而不是僅僅是一維或者兩維,而是三維甚至多維的。散文是一種讓人輕鬆自在的”陷阱”,卻是非常讓人難於精通的體裁。就像修行一樣,需要悟性才能進入她的靈魂和本質。然而散文,給人啟迪和修養,多讀散文,讓人雅致而精細生命。有“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妙趣。

  讀小說和散文,還有報告文學或者遊記,都是讓人容易投入和受益。然而讀詩歌,是一種對讀者心性的考煉,因為詩歌完全不同於其他文學體裁。小說給你一個草原,但是詩歌隻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當你紫衣飄飄地彎下你的小蠻腰想要親近她時,你的風韻隻會吹散她的深沉而飛到遠遠的離你而去。

  詩歌是一隻貓,她不是你忠實的小狗狗,天天膩歪歪地粘著你。她遠遠地看著你,看你的台燈熄滅、看你的雲窗開合、看你的遠去和回歸、看你的青春二八、看你的徐娘老去。詩歌無法梳理你的秀發,隻是窗外的風景不是你閨閣裏的擺設。當你從庾嶺采來一枝梅,當你進入大門你的庭院,詩歌就結束了。因為詩歌不會在花瓶裏生存,她隻徜徉和徘徊在風花雪月裏,存在你的目光、心上和指尖遙望、思念和指向的星空和氣息中。當你在琴弦裏偶爾捕捉到她慌亂的風姿時,在指間流出她的似水如花韻律時,你就被靈感蠱惑了。

  靈感是詩歌的生命,沒有靈感的詩歌隻是文字而不是詩歌。所以詩歌不是寫出來的,是從心中流露出來的。就像月色不是照耀而是陽光脫胎換骨後對人類的流連忘返,月色是夜的靈感,就像詩歌是人的靈性一樣。靈感並不像看上去那麽神秘,可遇不可求。因為靈感不是緣分,緣分是上輩子善惡調和之後帶到今世的果實,是甜是澀隻有緣中之人知道。靈感隻是躲在一扇緊閉的門之後的孤兒,必須靠愛才能喚出她,來到你的心上,才能流出詩歌來。

  詩歌,隻有很少人喜歡,寫詩歌的人就更少了。因為愛,無論是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愛人類、愛自然還是愛整個世界,都不是很容易的。因為懂得愛的人很少,所以人類與自然界,人類世界越來越沒有詩意。讀詩歌寫詩歌,讓我知道、領會和感歎,然後卻是無奈。。。無奈之下,依然撿拾詩書,就像秋風之下,依然可以發現落葉的繽紛和落葉的瀟瀟灑灑。人生,最缺乏的就是灑脫。

  讀書寫詩吧,做一個灑脫的人。《菜根譚》裏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做一個大英雄很難,倒是可以向“真名士“靠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