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 喜相逢

文學,小說,影評,遊記,散文,
時評,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閑話張愛玲(2009年)

(2013-04-11 12:26:59) 下一個
 (張愛玲的文筆)

世上好小說很多,有的象教堂,有的象雞湯,讓人熱血滾燙或者如沐春光。而張愛玲,卻另有一種力量,能道破人心隱秘的地方,象一道光,百步穿楊。。。記得王剛主持的鑒寶節目,最有噱頭的環節是末了用一把榔錘,冷不丁把華麗的瓷器敲得粉碎,然後告訴觀眾:看,都是假的!就是這樣冷酷的力量,讓人覺得在生命的某些時段,所有安慰比不上痛哭一場。


寫的不是聖經,不能打動全體,也不屑如此。可是一句話就等在那裏,當日當時,心中一動,抬頭發現人群中遠遠一個人,正凝視著自己。讀張愛玲,常有這樣相望的默契。《小團圓》至今舍不得看,開玩笑說要等良辰吉日,齋戒焚香,沐浴更衣。。。嗬嗬,有點象舍不得圓房的戀愛。可是一個名字,已經喜歡得我呀!小團圓,象是精疲力盡的人生,放棄了掙紮,回頭露出個淒楚的笑容。。。蒼涼如此,非張愛玲不可。


還有她的曖昧。曖昧算愛嗎?也有一點點吧。當太多失望讓感情變成冒險一場,曖昧就象後花園約定的燭光,模模糊糊不太亮,長夜裏也算是退一步的希望,其中有卑微,也有原諒。畢竟是愛,畢竟是希望,在這個荒涼的世上,有一點總比沒有好。


(張愛玲的感情)

我覺得張也不是忍耐,無怨無悔啥的,她是不好意思計較,一計較,她就不是她想做的張愛玲了;還憋著一股不服輸,不是和別的女人有輸贏,是和胡蘭成的輸贏。比曠達,比瀟灑,比不在乎的心狠。 廣東人說有咁多風流,有咁多折墮,人生的常數,高深莫測,不可逆轉。她倒是出名趁了早,快樂也透徹,可惜用盡了氣數,餘下的人生說不盡的長恨淒涼。當然,這是時代造成的,也總比蘇青坐牢好。。。而且話說回來,活得不那麽淒涼,不那麽行為藝術,張愛玲這三個字就不那麽過癮了。讀者很殘忍的。 


胡蘭成說你這麽高,怎麽可以。一語玄機。有些句子無心一說,人生卻有了照應;隻當調情聽,那是低估了胡蘭成,這句話看似簡拙,卻透著嬌嗔,大幅拉近距離,有一種把對方當自己人的感覺,意思是我用配偶的想象在衡量你,而且是太高,不是太矮,並沒有實質的貶義。胡說話,很過癮的。


張愛玲一直都是無處藏身,所以她遠離大陸台灣,也拒絕了日本,終老美國。《秧歌》《赤地之戀》不是她的佳作,有很重的政治傾向,也無可爭議。但設想當時中國之恐怖,她本人親友之遭遇,我寧願相信落筆時,她泄恨的情緒應該多過獻媚。她顯然不是一個絕對清高的人,不要說對名利虛榮的沉迷,就算為自保於強權,她也寫過《小艾》寫過《十八春》投奔延安的結尾。。。

人總是有很多張臉,自己希望的,別人理解的,看得見明處的,看不見暗處的,怯弱與媚俗,這些人性的弱點,正應了她生命的眉批華麗的袍子,爬滿了虱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nflower28 回複 悄悄話 文章真好,建議貼到原創。那有個寫手,月祭草,又名江小魚,再早是用若這個筆名寫《雞肋一樣的生活》,她的文風有點像張愛玲,因為喜歡她的文字,所以喜歡上了張愛玲:
http://bbs.wenxuecity.com/origin/769310.html

據說張的文章好看的是文字,情節不重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