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裏路雲和月

一個時尚愛好者的業餘專欄
個人資料
薔薇啊薔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英雄本真

(2013-07-01 19:32:06) 下一個

     似乎我自小就有一種英雄情節。在最初的外來影片裏, 雖然記得一些影片:《葉塞尼亞》,《冷酷的心》等,但除了片名, 其中的情節早已模糊,  而唯獨《牛虻》是個例外。英雄是個廣義的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在我的詞典裏, 英雄就是那些蘸激情,不懈追求理想的人。而 《赤色分子》正是這麽一部描寫英雄的影片。

     《赤色分子》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講述20年代,向往共產主義美國左翼分子,記者約翰·雷德千方百計去到十月革命之後的蘇俄體驗生活,追求理想,並寫出了轟動世界的報告文學《震動世界的十天》的生平故事。 影片中雷德與同為記者的女權主義者路易斯在愛情的道路上曲折輾轉,最終雷德對共產主義徹底失望,死在重返自由世界-美國的路上

     如果說電影界曾批評《走出非洲》缺乏激情, 那麽《赤色分子》是我認為最具激情的一部影片。大量的對白和辯論將裏德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刻畫淋漓盡致, 為了理想, 他不惜冒著入獄的危險,獨自前往蘇聯,謀求布爾什維克的確認。影片中裏德同仁愛瑪說: 如果在蘇聯, 我也參加革命去。那麽我要說,如果我在裏德的身邊, 我也一定會追隨他去蘇俄!也許這就是理想和激情的感染力。

      雖然影片拍攝在冷戰時期, 但它卻獲得了12項奧斯卡提名,這似乎體現了西方世界對於文化的相對寬鬆。其實, 什麽樣的政治信仰對於觀眾並不重要,大多數人並非政治家, 而那種描繪於戰亂和政治變革背景上的對於理想的追求和愛情的堅持才是最令人感動的。
     
      人們常常把《日內瓦醫生》與《赤色分子》作比較, 因為它們是
從不同視角描述發生在同一時代背景故事的兩部影片。  其實,在我看來《阿拉伯的勞倫斯》跟《赤色分子》更接近, 勞倫斯和雷德都是不為政府所容的理想主義者, 執著地追尋著他們心中的平等和烏托邦, 最終都遭受了理想破碎, 英年早逝的命運;而且他們都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曆史人物, 紛亂的戰爭和政治變革雖為他們的悲憫平添了曆史的束縛, 但也同時襯托出鮮活的英雄本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梁羽生先生有部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
他說是依牛虻情節改寫的,內容是反清復明的情節,好看,
他也因此書而成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