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讀民國那些風流人物隨想(十一)

(2013-04-20 09:28:37) 下一個

這是辜鴻銘給西方人的一次演講,其中,有一段關於中國毛筆的論述,非常精彩。他說,毛筆這種質地柔軟的刷子,可以用作標記中國人心靈的符號。毛筆原本很難用於書寫和繪畫的,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東西,即使西方繪畫用的毛刷,它也是平直的。然而,當你一旦掌握了毛筆的用法,你便擁有了硬筆所無法企及的優雅:它把你內在的分寸感充分調動起來,與敏感的宣紙接觸,形成一種互動的遊戲。而這個優雅的遊戲就相當於克己複禮中的那個禮。使你在人與人的交往互動中保持著毛筆與宣紙之間的那種分寸感:一種控製,一種修養,一種讓你周圍的人愉悅,溫暖的氣質。那就是禮的氣質。

這樣的演講會對西方人有多大的吸引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樣的演講需要當時那些趾高氣揚的洋人們花錢買票才能準入聆聽的,而且,票價高過當時的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的。

然而,那些五四青年們顯然不買他的帳。這個在西方擁有崇高聲譽的大學者,差點兒被當時北大的學生們轟出校門,是蔡元培力保了他。當然,辜鴻銘的狂狷和他後來及其“反動”的保皇言論,例如“如果沒有了皇上,倫理這門課可以取消了”等,最終導致他黯然離開了北大。

將近一百年過去了,我們這塊土地上就再也沒有一位牛人可以給西方人講講我們的價值觀了,更遑談讓人家花錢聽了。

作為張之洞二十幾年的幕僚,辜鴻銘被張的那句著名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影響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到了今天,我們還都在嘲笑張之洞的這個主張。而且,幾乎異口同聲地認定,那句話已經被證實行不通的!然而,真是這樣的嗎?開始沒有行得通,就證明永遠行不通嗎?

不行,還得讓辜鴻銘老先生一邊等會兒,這個禮還沒聊完。還得回來把這個禮說清楚,我們才能一點一點認清我們的“中學”有多麽了不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百多年後,應該重新回來,接受大家的探討。

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應該是以美國新教徒所推崇的自由,平等,人權,以及民主憲政的政治體製為標誌的。而這個價值觀對儒家的禮的最大詬病是:禮就如同麻醉劑,麻痹著人們的思想,從而維護著罪惡的封建等級製度。

我們現在必須撥開層層迷霧,去看清:自詡普世價值的當今西方主流價值對於傳統儒學的詬病,其實是當今主流價值對普世價值的一種侵蝕。

這裏必須先搞清楚什麽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一定是那些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空間,被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至少不排斥)的人類文明。比如基督的愛與寬恕,比如儒家的仁義理智信。顯然,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並不是普世價值,自由,平等,人權,盡管它們很偉大,但它們並不能跨越時空,它們僅僅是當今的主流價值。如果我們把當今主流價值觀無限推崇,甚至把一種政治體製追捧成普世價值,那不是一件好事情。恰恰相反,與主流價值保持謹慎的距離,反而是對它們的愛護。我們過去經曆過價值觀的狂熱期,我們應該知道那是什麽結果。

有這樣一個現象: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關於人的個體到底是人性善還是人性惡的假說,卻不能以同樣的心態接受關於人的群體到底是人們之間是平等的,還是不平等的假說。
這裏沒有誰更道德的問題,都是人們的探索。所以,我堅決反對以搶占道德至高點的方式來討論這類問題,大家永遠是在探求真理中,而不是有一方已經掌握了真理。
我的信念很明確,堅決與手握真理的人鬥爭到底。因為那些堅信自己手握真理的人,往往離謬誤最近。

現在我們再來看孔子的禮。
儒家確實是認為人是以群分的,換句話說,人是分等級的。請千萬別立即一棍子打死,因為它看到的人類社會就是那個樣子的。所以,儒家學說是建立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上的。
而當今的西方主流價值認為人生而平等。請千萬別立即豁然開朗,因為這一判斷是建立在靈魂和理念世界的基礎上的。
儒家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裏麵缺乏神性。人嘛,總沒有神完美,所以,儒學根據她觀察的人類社會的狀況給出的人分等級的判斷,其實並沒有錯,可看上去就沒那麽漂亮。
西方主流價值觀是以神為本的價值觀,將人賦予了某種神性。尤其是西方自柏拉圖開創的理念世界,被偉大的奧古斯丁完美地引入到基督教。理念世界中(上帝那裏)每個人都有一套完美的人格,這種完美的人格可以映射到現實中,去指導和教化那些不完美的人格向完美轉化和靠攏。所以,也才有了後來新教徒那振聾發聵的宣言: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這裏,我們必須注意這個前提,那就是在上帝麵前。或者說,在上帝的眼裏,人人平等。那麽在我們世俗的人都眼中呢?


其實,兩種價值觀的主要分歧在於對人與人關係的出發點不同。一個是從人性出發,一個是從神性出發。但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即都是試圖通過教化人們,從而構建和諧社會。然而,就如同這個世界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樣,他們各自的功效和側重也不同,在不同的社會階段,它們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如此而已。非要說一個好,一個惡,隻能說明我們自身的局限。

現在再回到孔子的禮。如果世俗的人類社會就是個等級社會(至少到目前為止,人類社會仍然是如此),那麽,還沒有一種智慧在使社會和諧和道德上,比孔子的禮做得更好的。即使是在今天,即使在以自由,平等,人權為主流價值的當今社會,人們仍然可以在孔子的禮中汲取無盡的智慧和營養。對此,辜鴻銘沒有說清楚,而我們的五四先驅們根本不屑去說。一百年後,我說。(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