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拿日本軍國主義嚇人之一:日俄戰爭

(2013-03-11 17:21:28) 下一個

我的想法和引子

我準備整理三個帖子,不是寫,因為這方麵的資料網上很多,第一是甲午戰爭第二是日俄戰爭第三是“抗日戰爭”

有興趣看第一個的網友請點擊:別拿日本軍國主義嚇人之一:甲午戰爭

很多人以為日本自己可以打敗中國,因此日本軍國主義複活有嚇唬中國人的作用,我本人很不以為然,因為事實是近代日本對中國的戰爭都是有當時的超級大國和後來的超級大國的支持的,也就是英國和美國的支持。

任何國家打仗,盟國都很重要,特別是對於沒有資源的島國日本,後台尤其至關重要。我隻是想要大家知道日本這個凶手不是孤立的,日本背後有後台,而且後台是當時的超級大國英國和未來的超級大國美國。

特別是現在,正值日本在釣魚島抱美國的大腿的時候,很多中國人認為中日開戰時支持日本不是與中國為敵,我以為中國人必須清清楚楚地看到並記下所有支持日本的國家及其行為,絕不放過任何在中日戰爭期間給鬼子送水遞毛巾的人,更不用說給日本提供武器和戰爭資源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無非是早年的日本海盜和“神風”,後來滿清時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還有民國時的抗日“正麵戰場”,現在是美國人大腿的“安抱條約”,天皇,靖國神社,技術打工仔,等等等等。

但是,我以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還有“抗日戰爭”這三個是主要的,因此我收集一些這方麵的資料。

別拿日本軍國主義嚇人之一:日俄戰爭

下麵是我從“百度百科”找到的,“日俄戰爭”中英國和美國是日本的後台是明明白白的,我就不多抄了。

傷亡情況: 88,429人戰死(日本)32,904人戰死(俄國)

《日俄戰爭》是指日本與沙皇俄國為了侵占中國東北和朝鮮,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日俄戰爭促成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並取得在朝鮮、中國東北駐軍的權利,令俄國於此的擴張受到阻撓。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是清朝本土的東北地區,而清朝政府卻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了一塊交戰區。日、俄、中三方在這場戰爭中都蒙受到了嚴重損失,並為之後各國的發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戰前的形勢

英國曆來把俄國看作同它爭奪中國的對手。它企圖假手日本阻止俄國南下同它爭奪中國長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結,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簽訂英日同盟,矛頭針對俄國。美國自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來,幾度想插足中國東北,都被俄國拒之門外。為了打破俄國對我東北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國一邊。英美兩國對於日本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援助,為日本的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法國仍然忠於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兩國在彼得堡發表宣旨,聲稱兩國對於將來遠東或中國發生變化時,為保護兩國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動的餘地。這是把法俄軍事同盟推廣到遠東,矛頭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國並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實力,因此對俄國遠東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國繼續執行其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它希望由於俄國占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國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國調開西部邊境的俄軍,間接削弱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德國對俄國1901~1904年間的遠東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戰爭爆發以後,德國繼續推行這種政策。當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表示願為它加煤。後來甚至醞釀俄德“結盟”)。

這樣,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問題上形成兩大集團:一個是英日同盟,以美國為後盾;另一個是法俄同盟。德國在歐洲反對法國,在遠東則支持俄國。至此,日俄戰爭的國際條件已經形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