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講幾個小時候遇到的人物(伍):蛐蛐小開

(2013-06-12 20:57:58) 下一個

俺老豬從小在臨安府長大,當地百姓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愛好:鬥蛐蛐兒。

講到蛐蛐兒或蟋蟀,大家一定會想到《促織經》的著名作者賈似道同誌。該同誌光輝的一生,可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81977.htm

在民間,其最有名的傳說是當襄樊前線的800裏加急軍情折奏送到京城臨安時,扣下不報,而先去鬥蛐蛐兒,最終導致襄樊戰役的失敗:蒙古攻圍襄樊甚急,皆秘不以聞;有言邊事者,輒加貶斥,宋理宗師臣相稱,百官都稱其為周公。鹹淳九年(1273),襄樊陷落。。

由此可見,蛐蛐兒的誘惑是很大的!番邦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國王,而俺中央帝國有愛蛐蛐兒不愛江山的大宰相!

言歸正傳,俺老豬有一位曲姓同學,其父是捉蛐蛐兒高手,常常在晚夏初秋的淩晨,挑了一擔的蛐蛐兒叫賣,35分,15角地賣,幾個月下來,收入可觀。。。(要知道,當時的油條,燒餅3分錢加1兩糧票一個,8分郵票寄全國。工人工資大約30圓人民幣。)但因身體原因,他不能再去捉了蛐蛐兒當天就淩晨賣出了。因此,他慢慢將此技能傳給他兒子。。。

某一天,曲姓同學找到了俺老豬和另一個同學,約我們一起去捉蛐蛐兒去,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他老爹不陪,並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找我們是為了給他壯膽。

第二天淩晨3點,我們3人帶好設備,會合後就向目的地出發,途中,曲姓同學教了我們很多蛐蛐兒的知識和蛐蛐兒的技巧。。。到目的地後,開始非常順利,一下子就捉到了20幾隻。。。那時,天也開始蒙蒙亮了,打算再抓1-2隻就收手了。正在那時,聽到了一個非常低沉的而有力的“渠--渠”的聲音從某個棺材中傳來,哈哈,又有一隻好蛐蛐兒了。我們三人輕手輕腳地向該棺材走去,突然發現,棺中的骷髏頭在點頭,我們走一步,它點一下,我們走兩步,它點兩下,我們不動,它也不動,如此重複幾次。。在對峙數分鍾後,另一個同學終於崩潰,大叫一聲“有鬼”,撒腿就往後跑,我們倆也嚇的半死,跟著往回跑,曲姓同學說是賈太師顯靈,不讓我們碰他的蛐蛐兒,而另一個同學的褲襠已濕了一大片(後得綽號‘雜西PAUL’)。 。。大約半小時後,天也亮了,我們也緩過氣來了,就打算去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我們仨人回到了原處,終於看清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吃了太胖,卡在了那骷髏頭的嘴中出不來,看到人來後,拚命要跳將出來,而我們看到的是骷髏在點頭。。。。。

 

不過,現在看來,有點冤枉賈太師了。一個幾百裏外大會戰的成敗在他手裏,那麽戰區最高司令長官在幹嗎?沒有聽說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另一方麵,把前線的800裏加急軍情折奏扣下而去鬥蛐蛐兒,實在匪夷所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