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氣候變化係列之三——寒冬看天變

(2016-12-20 08:39:08) 下一個

(氣候變化係列之二——淺嚐竺可楨先生《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氣候變化係列之一周末漲姿勢:對氣候變化感興趣的看過來 :)

最近北極寒流席卷北美,俺們雖然處於新英格蘭地區,但往年也沒見過12月份就這麽冷的。於是網友們紛紛開玩笑“說好的氣候變暖呢”?

說句老實話,俺當年決定留在美國東北部工作,其中一個次要因素還真的是考慮到了氣候變暖。那時候俺相信氣象界的專家,俺就想啊,等氣候變暖了,這旮兒的氣候不就很宜人了?嘿嘿,就等著自己的小夢想成真呢。可是呢,盼星星盼月亮,N年過去了,俺們這裏冬天依舊寒冷,每年冬天依舊要花不少力氣鏟雪。 不但如此,自幾年春天都來得很晚。咋回事呢?

於是俺到米鍋環抱局的網站了看了一下。https://www.epa.gov/climate-indicators/climate-change-indicators-us-and-global-temperature 

這一看,俺怎麽感覺“氣候變暖”主要發生在1975-1996年,而1996年以後“氣候變暖”在趨緩,甚至在近二十年氣溫趨於穩定呢?為了看看俺的目測是否靠譜,隨手做了個簡單的線性擬合,好像還真有點意思,二者的斜率明顯不同。但是可但是,由於數據本身的漲落和噪音,專家們當然也可以說氣候變暖仍然在持續,這些都在誤差範圍內。

 

所以,要問當前氣候變化趨勢如何,俺覺得最靠譜的答案是“I don't know"——說出這三個簡單的詞就這麽難嗎?

這條曲線還有三個有意思的地方值得探討一下。

一是美國30年代中期出現過“變暖”,見箭頭所示的小峰(這一紀錄到了60多年後才被打破);而世界氣溫這個小峰則延遲了10年。原來俺隻看過世界的數據,還懷疑這是否與二戰有關;看了美國的數據,俺認為這個十有八九是自然現象——1934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而世界大戰的影子還沒有呢。

所以可不可以這麽說:二戰雖然排放了不知多少CO2和各種其他氣體,但對世界氣候沒啥影響?

二是工業革命了這麽多年,為啥70年代以後才出現明顯的氣候變暖?有一種說法,70年代後亞洲進入工業化時代,CO2排放激增,這後麵暗指的是啥大家一看就清楚了吧。可是根據維基上的CO2排放曲線,真正的激增發生在2000年以後;而如前文所述,這20年來氣候變暖卻似乎達到了一個平穩態,這如何解釋呢?2000年後簽署了京都和巴黎環保協議,看來好像什麽效果也木有???大家該不該反思一下這個model有幾分靠譜,這些協議具體執行起來又有幾分可行性呢?

三是現在的氣象模型到底能有幾分自信?  其實科學革命以來,人們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過度自大,“征服自然”是並不遙遠的口號。在我們尚無法實現長期天氣預報的情況下,稱自己能預測50、100年後的氣候,這當然很容易讓大眾懷疑。更何況,現有的模型並未考慮到太陽活動造成的影響,也沒有具體處理水循環的問題,更沒有考慮可能存在的負反饋效應。有天文學家預測2030-40年太陽活動將明顯減弱,可能造成”小冰河期“;而也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氣象學家提出,極地融冰的一個效果是淡化表層海水,使得表層冷水密度減小而不下沉,阻礙其與赤道暖流的熱交換,從而可能造成氣候變冷的負反饋現象。

所以,俺們對待這個”氣候變暖“的模型,要把它當成一個科學假說來加以檢驗,而不是”迷信“之。懷疑才是科學,迷信不是科學的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