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平水韻(2):古韻和今韻到底相差幾何?(東籬師請聽)

(2013-12-23 16:38:29) 下一個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會好奇古人讀詩到底是什麽口音,尤其是碰上用現在的發音讀起來不押韻的時候。隨便舉個例子:千古名篇,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用現代漢語讀,我們會問,這韻在哪裏呢?如果查平水韻,可以發現“者”和“下”確實同韻(上聲二十一馬,“下”的另一個讀音在去聲二十二駕)。可是到底怎麽讀呢?是讀Zha(3),xia(3),或是zhei(3),xei(3),還是另有讀音?
這個時候,真想聽聽古人是怎麽吟誦這首詩的。

 

 

昨天還和東師聊起“白雪似梨花”中的“似”和“梨”是否犯韻的問題。俺說如果按照新韻讀沒問題,可是如果按古韻,“似”在“上聲四紙”,讀音類似現代漢語中的“洗”或英文裏的see;念成“白雪洗梨花”或“白雪see(上聲)梨花“,未免有點不妙。東師不愧巴蜀才子,果然冰雪聰明(hiahia),答曰俺們寫古詩詞雖然按平水韻寫,可是應該按照現代漢語讀 ,反正誰也沒聽過古人怎麽讀撒?

 

 

嗨,這不是欺負古人沒有錄音機嗎?

 

古人沒有錄音機不假,可是咱盛唐的文化,那可是活化石地大大地有地幹活!沒錯,說的就是小鬼子。日本的遣唐使帶回去盛唐的典籍、音樂、詩歌、茶道,大部分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比如日本茶道所用的茶具,其形製就與前些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禦用茶具十分相似,雖然趕不上俺們大唐禦用品的精美貴重。http://blog.yam.com/urasenketw/article/58031341  
 


 

 
還有李白那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日本和韓國保留的版本是這個樣子滴:


床前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

 

據說俺們從小學的版本是明朝人改編的。因為那兩個“明”字很可能是明代的文人為了給統治者拍馬屁而夾帶的私貨,李白他老人家是不大會一首詩裏出現兩個“明月”外加兩個“頭”的---詩仙哪裏可能那麽“二”嘛?!

 

行文至此,大家自然會想到,那日語如何讀唐詩呢?是否保留著一些“唐音”呢?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因為有的漢字讀音被假名給代替了;但我覺得,那些沒有被代替的,應該比較好的保留了“唐音”,至少是“唐韻(母)“,雖然四聲未必準確。

 

就請大家聽聽下麵這段日語朗誦的唐詩,權作增添點情趣(可直接拉至1分15秒左右)。不懂日語沒關係,我也不懂;隻聽1-3分鍾即可:保證你一聽就知道是哪兩首詩。

 


 


怎麽樣,聽了日語讀的唐詩,大家是否找到了一點“古韻聽力測試”的自信呢?雖然漢語又演化了1000多年,但估計古人如果語速慢點我們還是可以大致聽懂滴。畢竟內在的聯係從來沒有間斷過,美韻中華萬古傳嘛!

 

大家還可以注意到,第一首中“兒”讀作“Ji”,而平水韻中“兒”屬於上平四支部,二者吻合。這個讀音和粵語中的讀音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粵語中這個讀音更像“yi”,而且似乎是去聲。上海話大致讀ni,也同韻。既然唐代也有“鄉音”,各地的方言還是不同的。韻書有點像當時的普通話手冊,供大家統一韻腳吟詩作賦用。可惜的是,隻統一了韻母,聲母到底如何很難考證了,更何況很多方言 hw 不分, ln不分,fw不分。貌似俺們老祖宗不是特別重視聲母(輔音)哈。

 

也許綜合日語的唐詩讀音和中國的客家話、廣東話等方言,再加上一些科學方法,我們可以更準確的推演出古韻的讀音。不過就俺這三腳貓的功夫,大過節的還是歇菜吧,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