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華裔家長沒有必要逼孩子讀醫學院

(2021-06-28 20:00:13) 下一個



這位優秀的美國外科醫生在職場上擁有黃金背景,本科和醫學院都畢業於哈佛,應該感謝他在紐約當外科醫生的父親的栽培。他後來在美國西海岸的UCSF醫學院完成了令人吃驚的八年的外科住院醫生訓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做了二年的小兒外科,一路打拚,現在爬到主持霍普金斯的胎兒外科研究項目的職位。

他大有可能繼承外科醫生和政治家Ben Carson在霍普金斯的傳奇,Carson曾經是霍普金斯的小兒神經外科主任。

這位哈佛人還是擁有NIH的R01研究基金的醫生科學家,但是他在42歲的事業上升期,在助理教授階段,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遠沒有達到自己事業的高峰,雖然他曾經獲得過美國兒科協會以免疫治療開創人和哈佛前著名外科教授Judith Folkman的名字命名的獎項。他留下一雙11歲和10歲的兒女,還有共同從哈佛醫學院畢業和完成UCSF住院醫訓練的太太,她現在是霍普金斯的婦產科醫生和副教授。

我的同班同學看到消息後,這樣在我的朋友圈留言:

“死者和我一起吃過飯,交流過幾次,2娃見過幾次,很禮貌很漂亮,太太和我同事,脾氣特好,笑聲很爽朗,也是哈佛醫學院畢業的,他們在醫學院相識相愛共同進步,2孩子由2個上海全職保姆照顧,能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他們夫妻一個幹婦產科,一個幹兒科,完全不能顧家,令我擔憂,但他們告訴我2個上海保姆很給力,他們比較放心,他們赴霍普金斯醫院前征求過我的意見,問在巴爾第摩哪裏買房子安全,車程不超過1個小時.... 往事曆曆在目,太可惜了。他老婆很漂亮的,常規操作比如羊水穿刺 絨毛穿刺等很熟練”。

美國醫生並不是令所有人都羨慕的職業,醫生的自殺率是普通民眾的二倍。因為壓力山大以及工作上的便利,醫生和護士使用毒品的比例是所有職業裏最高的之一。根據《今日美國》的資料:“全美國範圍內,多達10萬醫生、護士、技術員和其他健康從業人員患有毒品成癮症,他們特別容易涉及到Oxycodone和Fentanyl等麻醉藥物的濫用”。

我們沒有必要逼自己孩子學醫,應該鼓勵他們追求自己在各種領域裏的興趣與理想。我們倆孩子都不學醫,阿肯森的三孩子中沒人學醫,都沒有餓死人,生活得很好。逼孩子學醫往往是因為華裔對美國這塊陌生土地的恐懼,加上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

很多年前我們對這問題有過爭論,因為我看見的大量聰明的華裔孩子不學醫,但是從中國醫學院畢業而當上美國醫生的部分人硬是說美國最聰明的人學醫,這是完全與美國事實不符的。沒有必要拿些什麽統計數據去為自己圓場,那純粹是老中在美國學醫後的得意之辭。

我見到有些孩子的性格完全不適合當醫生,但是他們的父親逼著孩子連續申請三年的醫學院。美國人又不是傻子,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特征,當然連續三年拒絕他的醫學院申請。我鼓勵有興趣和野心的學生學醫,尤其從事醫學研究,好幾位我輔導的學生去讀了醫學院,今年就有。但是世界因為個體差異而精彩,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對我來說,學過醫而不做醫生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任何人的人生幾乎都無從設計。

我當時被人嘲笑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曾經告訴過他們,我是實現了美國夢的人,我酸你們什麽?

既然說到酸,我就再說點酸的話,大家看到哪個職業團體最喜歡辦全美範圍的聚會?就是醫生團體。讓我們看到他們苦盡甘來的美好生活,我是為所有人生活好而高興的。但是我們很少看到老中的計算機專家或者企業界人士每年都聚會聯歡,因為他們的工作不穩定,現在掙到的辛苦錢不能保證未來,可能還需要為明年的工作發愁。人生往往是未知的東西才最令人憧憬,很多有野心的人不喜歡20幾歲就看到盡頭的人生。

從這點看醫生確實是旱澇保收的職業,這要感謝美國醫生職業組織的遊說能力,他們的辯解詞是醫生是關乎人民生命的職業,所以必須為了高質量而嚴格控製人數。

實際上美國應該大規模地擴招醫學院的學生人數,美國完全有能力大批量地產出高質量的醫學生,成倍地增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我們聖路易斯華大醫學院的人數每年隻有151, 而本科生的人數每年1899。華大醫學院的教授Faculty的人數高達2629人, 占了所有華大Faculty的2629/4151=63%,也就是說,醫學院Faculty的數量比整個華大非醫學院的Faculty人數的總和還多。以此可以看出美國對與人的生命相關領域的重視,在美國很多事情是以錢來說話的,醫學院的總體收入在整個華大範圍內肯定超過了63%。

這些數據轉化成的現實是,文理學院的教授們的教學任務很重,醫學院教授的教學任務很輕。絕大多數醫學院教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從事研究、研究生的培養以及醫療上,教書不是他們的主業,這幾乎是全美的頂尖醫學院的普遍現象。美國醫學院完全有足夠的能力使華大這樣的醫學院變成每年招500人,增加3倍左右,照樣能保證質量。美國這麽傑出的醫學院人為限製不培養人,弄得想當醫生的美國人去加勒比海的島國讀醫學院,然後回來做住院醫,那裏的醫學院的病理係可能就幾間房的規模。

當然美國醫生的培養與產出的瓶頸不完全在醫學院,隨後的住院醫生訓練也很重要。

如果醫學教育係統能夠做出增加產能的改革,立馬的變化就是醫生工資的下降,這對社會是有好處的。到時候我的那位倆兒子分別讀了斯坦福本科和華大MD的老爸,就不會自豪吹牛,他的皮膚科醫生兒子比資深計算機專家的老爸掙的還多了。

當然美國是一個重承諾的社會,如果改革, 也應該適當維持現在醫學生們在未來的高收入,因為美國在他們報考醫學院前就有過承諾。以後的醫學生在申請前則應該理解他們的工資不會那麽高,比普通人高一倍就應該滿足了。

醫生是服務性行業,本身就不應該掙那麽多的錢。美國現在有種運動,那就是呼籲降低醫學院的學費,NYU和Columbia 已經免費或接近免費,我們華大給予大量的醫學生獎學金或助學金。如果社會努力讓醫學院的學費降很多,他們出去還掙20萬,那就說不過去了。

美國醫生團體的另一個爭辯點是醫學超難,需要很聰明的人才能勝任。這個我完全不能認同,開闌尾的外科醫生不需要太聰明,遵循孩子打疫苗時間表的兒科醫生也是。我在華大見到的最不聰明的人恰恰是位醫學專科的受訓人,她是位連溶液都不會配的人,50%的溶液怎麽在20亳升裏配成7%的溶液,她完全不會。我手把手教過,遇見類似的問題她還是會來再問,幸虧我這人很有耐心。

美國醫學生聰明嗎?真不見得,在美國從事前沿研究的科學家都很聰明,不聰明不可能生存。普通醫生需要中上等的智力就可以了,他們很多工作都是遵循既定的診療標準,記往就行了,如果想有所創造還屬於違規。

美國醫學職業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麽有吸引力了,比我四年前寫這方麵的文章時還不如。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位去世的哈佛人,他從醫學院畢業後做了十年的外科住院醫和專科訓練。如果將他的本科和醫學院加起來,他共有18年的求學路。他隻在哈佛本科和哈佛醫學院之間隔過一年,應該屬於基本上沒有耽誤的人,直到37歲才見天日,那時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這是折磨人的節奏,完全沒有必要。

人的一生長期處於受訓階段是十分痛苦的,任何職業都不應該訓練這麽長的時間。

他去世時42歲還隻是個助理教授,他在哈佛的優秀同學做科學的早就是譽滿全球的正教授了,在華爾街成功的同學成為千萬富翁應該不少,希望他不會這樣橫向比較,那是會誘發抑鬱症的。我們抗拒抑鬱的方式是多跟自己比較,不要與別人比,自己有進步就應該高興。

我有朋友的孩子從美國一流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畢業,他的同班同學畢業出去就每年掙10萬美元,他則去讀醫學院,然後做外科住院醫生。從本科畢業算起,同班同學已經10年掙到百萬美元的收入,同學們的錢在股市裏提前翻翻。他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還會背上50-70萬美元的醫學院貸款,利滾利到50歲才能還清,純粹從經濟上講都是賠本的買賣,幸好他還是掙錢多的外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maynard61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孩子不是我們的一部分,他們應該做自己的選擇。
兒子今年大學四年級,正在申請醫學院,本科工學院計算機專業,拿到了十萬以上的工作offer。沒辦法,他就是要讀醫學院。
這也是我們一貫的做法,讓孩子做他們將來的決定,這樣他們將來後悔的時候,就不能怪罪到父母的身上。
keke06 回複 悄悄話 吳老這篇非常中肯,分析全麵透徹,應該在文學城頭特別是子女教育論壇長期置項。高超的導師和智慧的家長是引導學生和孩子發現發展他們最內在和根本的激情及興趣所在,無論幹甚麽,都會如魚得水,也容易出類拔萃,幸運和幸福自然會悄悄地找上門來。
zizifan 回複 悄悄話 的確如此!同理華人家長也沒必要逼孩子讀CS, 讀法律,讀商科 ……
grace20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飛小飛
糾正:比較難度,是一目了料的
grace20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飛小飛
完全沒有看不起醫生,但也不神化他們,說實話,拿醫學院的功課和讀物理專業的博士學位的功課比較,是一目了料的。中國人叫在美國醫學院畢業生醫學博士,錯!
grace20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飛小飛
作者分析的非常到位。難道因為醫學院的學生必須先讀本科然後通過考試、麵試等的手續,他們就是最聰明的、最優秀的? 醫學院和法學院都是職業教育,難道去讀博士學位的,他們是受最高等的學術教育,他們比醫學院的學生差嗎?
小飛小飛 回複 悄悄話 一直以來很欣賞博主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好像是外行人的議論了。首先美國自己培養的醫生在智商情商和體育能方麵經過了層層篩選,堅持到最後的人,一定不會太差當然庸醫不少,但是不能以此推論出醫生不是最聰明的人。確實醫生不需要是最好的學生,但是在美國一般中等的學生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跨進這個圈子。其次大多數醫生未必是隻看到了錢。他們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得到的滿足感常常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白求恩大夫便是一例。第三點,行醫的標準在美國是standard of care,意即同事們的水準。一個普通人麵對超級聰明的同事,隻能說自己選錯了職業。最後,如果醫學院擴招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賣麻翁' 的評論 : 大多在Johns Hopkins或哈佛行醫的不是為了賺錢, 是為了資曆, 何況你也可以在別處"走穴"賺錢
風森讀書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賣麻翁' 的評論 : 那也得是醫生生涯不出醫療問題的前提下,一旦出閃失,執照都隨時可能性給吊銷,醫生的高強壓力也使不少醫護人員得抑鬱症,伴隨AI近年勢頭迅猛,10年後一部分醫生必會麵臨被逐步淘汰出局的局麵而且就業形勢會越發嚴峻。除非娃熱愛這職業就鼓勵他們實現理想,不然非常不值當
賣麻翁 回複 悄悄話 信不信由你,我在Hopkins醫院工作,1小時的overtime隻有$150,所以如果為了錢,我勸你不必學醫,BMW dealer的Tech恐怕每小時也比我們賺得多。但醫生的工作的確非常穩定,我們科一個伊朗醫生78歲了,如果不是病毒,去年還不會退休呢。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也有很多醫生不鼓勵自己的孩子繼續作醫生。我父母是搞科研的,當年一直就要我們兄弟倆和他們一樣搞科研。但我不是搞科研的料,浪費了大部分青春,最後從事自己擅長的生意行業。因此我對孩子的態度是讓他們充分去發現自己。孩子應該超越父母,而不是跟誰父母的後塵。

南山依然:但是很多醫生家庭都鼓勵自己孩子做醫生,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南山依然 回複 悄悄話 但是很多醫生家庭都鼓勵自己孩子做醫生,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美國醫生的密度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 'luck86' 的評論 :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培養更多的醫生,醫生就不那麽值錢啦。 整個美國的醫療及保險製度需要大的改革。可惜,不是那麽容易的。
neowangkkk 回複 悄悄話 讀過多篇樓主的文章,非常感謝您睿智的分享。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周末遇到一個做升學輔導的朋友,她說現在最聰明的學生都選CS,CS成了最熱門的專業。這個專業的特點是投資少,收益快,缺點是知識更新快,類似青春飯職業。我在CS相關領域,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尾端。還時常被獵頭追,這個缺點似乎也不存在了。
我特別佩服選擇醫科的孩子,他們是有熱情和愛心的年輕人。希望美國醫師協會早點調整策略,培養更多的醫學生,減輕現有醫生的負擔。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學醫時非常枯燥,主要靠死記硬背;當醫生時也很無趣,日複一日地簡單重複,連最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也治不了。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醫生的工作時間很長,還不穩定,周末都需要輪休。你說的這對夫妻兩人都是醫生,那對家庭生活來說是非常難處理的。我周圍的美國醫生,大部分都是妻子在家全職媽媽,或者偶爾幹一點時間比較自由的工作。一個醫生賺錢足夠家人花了,何必兩人出去這麽拚?然後孩子都是在保姆照顧下長大,父母失去了和孩子們成長的機會-那才是人生最寶貴,最幸福的時光。

我在中學的大兒子朋友們大多都是其他亞裔(華裔韓裔等)。除了我兒子外,他的朋友們都是被父母灌輸得想當醫生。反正不是醫生就是牙醫,或者藥劑師,護士之類和病人打交道的行業。

我鼓勵孩子們尋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自己喜歡的行業。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所以什麽時候孩子說不想繼續做醫生了,我的回答都是可以呀,自己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老天真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博主的觀點。絕大多數學醫行醫者,既不是智商最高者,也不是收入最高者。行醫者,必須富於同情心,且內心強大。否則,自己就先垮掉了。
鬱二光 回複 悄悄話 學醫還是不學醫,的確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各種觀點似乎都有道理。這些日子也在和朋友討論這個問題。今天恰巧讀到這篇文章,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小孩子讀醫與否,關鍵是不能硬推。如果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讀醫,那麽也要講清楚讀醫的優缺點。被硬推上去成為醫生的有完美結果的不會是大概率事件。

以醫生掙錢多,工作穩定選擇學醫也是不靠譜的。醫生承受的壓力和經曆長時間的培訓最終有那樣的結果雖然說不上“得不償失”,也隻能說付出與回報相匹配。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和畢業就去華爾街投行差不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華爾街投行的工作環境和壓力呢?總之哪裏的錢都不容易賺。所以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家老大被媽逼上了醫學院。上醫學院前問他,你如果不學醫會有其它選項嗎?她說沒有。因為再沒有想過別的。他上了名校和也是名校的醫學院。學習期間聊起來學校的事情。他也說醫學院掛科的學生很多。他都難以理解。後來醫學院畢業,住院醫完成後,沒有當醫生。先是在實習醫院,一家家大型醫療機構管理一個創新應用領域的部門。後來辭職當自己創業的醫療科技公司的CEO。後來賣掉自己的股份後進入一家創業公司成為CMO。掙錢也比醫生多。自己更喜歡開創型工作和leadership role。

我家老二去了華爾街投行。工作能力獲得肯定。年薪也是不低。四年下來就是不喜歡。一定要離開投行。所以和興趣比,錢真不算什麽。如果為了錢而留在投行前途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二胡一刀 回複 悄悄話 美國醫生收入和整體醫療係統收費一樣,不合理偏高。
風森讀書聲 回複 悄悄話 就是這麽個理,不久的以後AI上線,更會淘汰一大批醫生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醫生協會為維持他們的高收入而認為限製醫學院入學人數實在是很短視的做法,因為高處不勝寒。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的分析太有道理,學醫的孩子一定要對醫學事業有passion,而不僅僅是看在錢途的分上,否則能掙最多的錢,也不會真正快樂。
3227 回複 悄悄話 點讚,
grace20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