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時間進化論

(2020-09-23 10:21:16) 下一個

時間進化論:複利投資的時間越長,你獲得的價值就越大

 

自從手裏有了閑錢,最怕的是什麽?怕被偷、被搶,更怕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貶值。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大部分人應該會理解「複利效應」這個概念。複利對應的是「時間杠杆」,而時間也成為投資中最重要的元素。

投資如同一場長跑,重要的不是你某一段的速度,而是你能否以一個合適的速度達到終點。但是和長跑不同的是,投資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越是跑得遠,就能獲得越豐盛的「禮物」。所以跑贏通貨膨脹,變成了我們的保住錢財的必經之路。

什麽是複利

三百九十多年前(1626年9月11日)第一代白人移民之一荷蘭人彼得·米紐伊特到了美洲,用相當於24美元的小飾品向土著印第安人買下了紐約曼哈頓島,到了現在,紐約這一土地價值用稅收收入衡量可以估算在千億以上。

這樣看來,對當年的印第安人而言好像是一筆極不公平的交易。在這一「事跡」上,印第安人顯然是吃眼前利益的虧吃大了,多年來,印第安人一度似乎成了大家冷嘲熱諷的對象和反麵教育的案例。

然而,有一種計算方法會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假如那時的印第安人將這24美元用來投資,並持續390多年的話,今天他們將擁有多少財富呢?

巴菲特把投資比喻成滾雪球,他說投資者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塊比較濕的雪(尋找能夠獲得更高複利的投資產品)和一條足夠長的斜坡(能夠長時間獲取複利),就能夠滾出巨大的雪球(獲取巨額的投資收益)。他一直慣用的手法是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本長時間投資某一個產品,通過時間的複利,最終獲得巨額的回報。

巴菲特90%的財富,是在其60歲之後獲得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投資公司市值年幾何平均收益率是20.8%,他用52年的時間使1美元變成了19727元;彼得林奇、索羅斯的投資收益率與他相比也不相上下。幾何平均收益率每10年產出倍數令人吃驚。

我們不必要求印第安人能夠達到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水平,也可以看看複利的威力。

有好事者算了一筆帳,如果390多年前的24美元每年取得8%的收益,現在就會變成約121萬億美元的驚人收入,不知能買幾個紐約呢。這就是時間複利的魅力。

複利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股神巴菲特偏愛長期定投的價值投資的著眼點也正是時間的長期複利效應。本金、時間、利率是複利的三大要素。前兩項都是投資人可以固定提供的,而資產管理人的工作就是為大家實現一個長期較高且穩定的回報率。

許多人理財得法,並不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獲利多高投資工具,隻是利用一些穩健的投資管道,按部就班地來,但重要的便是他們比別人早了幾步開始。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以複利計算的投資報酬效果是相當驚人的,許多人都知道複利計算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數。而對於複利的觀念,若以一般所說的「利滾利」來說明最容易明白。也就是說把運用錢財所獲取的利息或賺到的利潤加入本金,繼續賺取報酬。

舉個例子:

假定某投資每年有10%的獲利,若以單利計算,投資100萬元,每年可賺10萬元,十年可以賺100萬元,多出一倍。

但如果以複利計算,雖然年獲利率也是10%,但每年實際賺取的「金額」卻會不斷增加,以前述的100萬元投資來說,第一年賺10萬元,但第二年賺的卻是110萬元的10%,即是11萬元,第三年則是12.1萬元,等到第十年總投資獲得是將近160萬元,成長了1.6倍。

另外還有一個「七十二法則」可以幫助我們輕鬆算出本金翻一倍所需要的時間。

logo

如上圖所示,比如說你手裏有10萬元本金。如果你去投資年化收益為10%的產品,那麽,經過7.2年後,你的手裏就會有20萬了。同理投資15%的年化收益產品,隻需4.8年,10萬就會變成20萬。

反過來看的話,比如我們手裏有一筆錢,我們希望5年後,10年後,本金翻一倍。那麽用72除以時間期限,就可以算出,我們需要去投資年化收益為多少的理財產品。

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度世界」。從二維度到三維度,是巨大的視角打開。二維度的螞蟻永遠在平麵上爬,不知道身處的外部世界。限製人類從「三維度世界」向更高維度穿越的,就是時間。這也是《星際穿越》中所講到的,一旦人類解決了時間函數,就能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做時間的朋友,能夠幫助一個價值投資者,實現其資產最大限度的增長。時間函數遠遠比速度函數更重要。我們看到曆史上最偉大的投資者,無論是巴菲特、伯魯克、還是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他們都是享受了長期時間的複利。而曆史上最偉大的投機者李佛摩爾,曾經一度是全球首富,卻因為無法享受時間的複利,最終自殺身亡。留下了那邊流芳百世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複利」還厲害的是「複時間」!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就是,享受時間的複利。去做那些有時間複利的事情。你會發現,時間越長,你獲得的價值就越大。無論是偉大的投資家,還是企業家,甚至是科學家,他們都把時間放在有複利效應的事情下,而非每天瑣碎的工作。越是優秀的人,越「不繁忙」。

logo

複利的敵人是均值回歸

但是時間複利最大的敵人是均值回歸!有多少人還記得中國第一代個體戶,「傻子瓜子」年廣久?作為曾經最早的中國百萬富翁,如今早就被時代的浪潮所淹沒。中國股市在1994年的時候,就有一個外號「青皮蛋」的人,身價達到了3000萬。這個人本名楊衛國,通過最早進入股市買賣股票,迅速發家致富了。

1994年的3000萬,大約是今天30億的身家了吧。但是,他很快在國債期貨中,把3000萬全部輸光了。即使曾經還活躍著的「楊百萬」,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成就。甚至有些企業家,在浪潮退去後,逐步退出了大家的視野。

這裏的問題就是:均值回歸。一個人如果無法進化,那麽他是不可能保持一種非線性的速度增長的。他的財富水平,最終會回歸到應有的位置。這就是「時間複利」背後的困難,看上去並不難,其實長期保持超越社會平均水平的增長,意味著你自己也要不斷進化。

保持進化才能真正享受複利

達利歐說過,進化才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我逐漸理解到,複利的背後是時間進化論。你要做時間的朋友,那必須讓自己不斷進化。這個進化包括知識的進化,思維方式的進化,人格的進化。在《自私的基因》中,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是被自己的基因所「誤導」。

為什麽說「誤導」?因為,從基因學的角度出發,他隻有一個目的:生存和繁殖。然而,今天的社會和一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留下來的許多「基因」模式,已經老化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需要做的,把我們內在的基因就行糾錯,然後獲得真正的幸福。

進化意味著客觀看待自己和世界,長期的自我驅動,克服基因中的弱點。進化很難,但隻有進化了,才能真正站在時間這一邊。否則,我們並不會成為時間的朋友,我們長期會被均值回歸。這就是為什麽,投資這個世界,流星很多,恒星很少。要長期保持進化,太難太難了。

所以說,許多人認為複利就是坐在那邊不動,其實並不是。

複利的啟示

要進行投資。收益率太低,會大大影響複利的效應,所以,保持比較高的收益率是關鍵。怎麽辦呢?要進行投資。惟有進行投資,才可能有比較高的收益率。

要盡早投資。時間越長,複利的效應越大。我們要利用這種效應,就應該盡早地進行投資,而且越早越好。正確的做法是,如果有條件,從有了工資收入後,就應該有投資理財的計劃。

要保持持續穩定的收益率。複利的原理告訴我們,保持不高不低的常年收益率,假以時日,就能夠投資致富。多少收益率合適呢?通常來說,把目標設定為15%較理想。根據市場行情,這個目標可做相應調整。個人投資者經過努力,這個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要防止大的虧損。複利的收益隻有連續計算才有神奇的效應。這期間,如果有一兩年收益平平還不要緊,就怕嚴重虧損。如果出現嚴重虧損,不但前功盡棄,而且複利的效應戛然而止,一切都得從頭開始。要想利用複利的原理致富,就要謹記,千萬不能有大的虧損。

複利是保持進化,提升自我。從我們的目標上來說,想得到複利的人,本質還是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東西。那麽芒格說過「你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最好讓自己配得上他!」隻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得到更多。即使許多人回頭說,你看茅台、騰訊、亞馬遜這種股票,長期給持有人帶來了巨大的回報,我一直拿著不動就享受到投資的複利了嗎?

然而事實上,這些企業能長期穿越周期,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在進化,而真正能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本身的認知也在進化,才能匹配上企業進化的速度。否則,突破了你的認知後,你依然會在某個階段「落袋為安」。

終身學習,保持進化,讓我們的進化和時間匹配,這才會給我們自己的投資,甚至人生,帶來時間和複利的雙重回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