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裏根,這個自稱讓美國更偉大的總統是如何讓美國一代不如一代的

(2023-11-12 09:44:10) 下一個

【一分鍾速讀版】

裏根是第一個挑戰FDR(小羅斯福總統)建立的工會的法律地位的總統。

裏根從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IRB)開刀,讓工會失去法律上的保護,極大地削弱了工會力量,等於使工會失去了可以與資方談判的籌碼。

在裏根任期,勞工部被人們稱為“反勞工部”。罷工數量斷崖式下跌,工會會員驟減,進一步又削弱了工會,如此惡性循環。

同時,裏根時期的政府在勞動法律和政策上全麵向資方傾斜。一些主要工會的領導人說,哪怕回到半個世紀前盛行的“叢林法則”,工人的境遇也更好些。

裏根經濟的後果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同時還扼殺了自50年代開始越來越強大的藍領中產階級。

長文版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統與罷工”係列的上一篇《好萊塢罷工也成功了!曾領導好萊塢罷工的裏根後來卻成了對工會全麵開戰的總統》,說了裏根上任後不久,在空中交通管製員工會(PATCO)罷工後,解雇了11359人,並禁止聯邦航空管理局重新雇用罷工者,同時還取消了PATCO工會的認證。這給所有行業的雇主送出了他們有“解雇的自由”的信號,對工會力量造成了嚴重打擊。

但裏根對工人和工會的打壓是全方位的,遠不止這一可以看成是“被動”的行動。從1980年上任到1988年卸任總統,他幾乎持續不斷地與工會組織和全國工人開戰,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今天,“總統與罷工”係列的第四篇,就來全方位地審視裏根對工人和工會力量的削弱。

上圖中兩條曲線分別代表美國工會會員人數(紅線)和1%頂尖收入數字(藍線)的走勢。右上部分紅線的那個180度轉折點就是裏根上任總統的時候。

上圖是美國工會會員人數(紅線)和1%頂尖收入數字(藍線)從1910年到2010年的走勢。圖中最關鍵的兩個點分別是左下部的“NIRA 1933 and NLRA 1935”和右上方“Reagan controls NIRB”這兩個框子。前者代表了美國工會蓬勃發展的起點,後者則是工會受到嚴重打擊,工會力量逐漸衰弱的開始

NIRA 1933就是小羅斯福總統1933年通過的《國家工業複興法案》(NIRA,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給予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利。 NLRA 1935則是1935年的《全國勞資關係法》(NLRA,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這個法案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簡稱NIRB),該委員會擁有真正的執法權來保護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利。通過NLRA和NIRB,小羅斯福讓美國工會真正成為工人強有力的代表。

也正因為NIRB有極大的法律權力,裏根上任後對NIRB的控製才產生了嚴重後果。


裏根是第一個挑戰FDR建立的工會的法律地位的總統

在20世紀的30年代和40年代,裏根自稱是“新政自由派”,為自己是小羅斯福總統的支持者而自豪。但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意識形態觀點開始右傾,表現出很強的實用主義,尤其是入主白宮後。

裏根首先從NIRB開刀,重新任命了NIRB五人委員會中的三個,選擇反對工會的人來直接控製這個本是保護和促進工人及其工會的權利的機構。被裏根任命為NIRB主席的唐納德·多特森(Donald Dotson)曾宣稱“工會化的勞資關係是曾經健康的行業衰落和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造成了“對個人自由的破壞”。

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發現,在多特森的領導下,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放棄了促進集體談判的法律義務,這等同於“對美國工人的背叛”。

在裏根執政期間,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平均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對投訴做出裁決。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一般來說,NIRB收到的投訴都是針對那些通過非法解雇工會支持者來應對工會運動的雇主。工會的活動都是非常在乎時效,在乎造勢的,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雇主以非法手段百般阻擾,而NIRB不及時對雇主采取法律行動的話,工會的活動大概率會失敗。

雇主們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就會無所顧忌地非法阻擾工會活動,反正等到NIRB做出裁決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NIRB那時能做的無非就是命令給被解雇的工會成員複職並補發工資,對雇主來說,這樣的懲罰太便宜了,而根據工會合同運作經濟代價要高得多。

特別受影響的就是新建工會了。一般,要在一個不曾有過工會的地方建立工會,難度非常大,也很講究適時造勢。但是,裏根時期的NIRB對工人要求選舉工會代表的請願也是拖延很長時間,這往往就會使投票失敗,達不到成立工會所需要的法定人數。即便達到了,委員會通常又是拖延了一兩年才認證獲勝工會為工人的談判代表。到那個時候,早就物是人非了,一個沒有強有力籌碼的工會,怎麽可能去與資方談判出理想的結果來?

此外,裏根還允許雇主永久性地替換敢於行使合法罷工權利的工人,而阻止、懲罰這種行為本來正是NIRB的法律權力和職責。這簡直是倒行逆施。


裏根對工會和工人的打壓是全方位的

不僅僅是NIRB被裏根改變了性質和功能,其他政府部門也都成了裏根打壓工人和工會的工具。

裏根的勞工部與NIRB合作,一麵倒地偏向於資方。很多企業會雇用顧問公司來對付、抵製工會。很少有顧問和雇傭他們的人被要求提交法律規定的財務披露聲明,但所有工會都必須提交法律規定的聲明,這種不平衡為資方製造了極大的優勢,當然也送出了明顯的信號。還有,盡管勞工部將其總預算削減了10%以上,但用於此類破壞工會活動的預算卻增加了近40%。難怪有人將裏根的勞工部稱為“反勞工部”。

裏根政府還試圖降低低齡工人的最低工資、削弱童工法和反血汗工廠法、對附帶福利征稅以及削減對失業工人的培訓,而這種培訓都是針對現成的工作機會的,很有實效。裏根還試圖用不受公務員製度或工會保護的臨時工取代成千上萬的聯邦雇員。

凡是與勞動者利益相關的項目都遭到大刀闊斧的砍伐。裏根幾乎廢除了要求聯邦承包商采取平權行動和其他反對歧視措施的計劃,並嚴重破壞了工作安全計劃。他關閉了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三分之一的地方辦事處,裁減了該機構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作人員。在裏根任期內,對違規雇主的處罰數量減少了近四分之三。

裏根任命的官員不再履行執行法律的職責,而是尋求雇主在安全問題上“自願遵守”。結果可想而知:沒有法律製裁,雇主們並不會“自願遵守”。裏根使安全法律向有利於雇主的方向傾斜,以至於安全專家宣布這些法律幾乎毫無用處。

上麵所說的隻是冰山一角。裏根時期的政府在勞動法律和政策上全麵向資方傾斜,致使當時幾個主要工會的領導人發表了一份聲明,認為對以勞作為生的人來說,哪怕半個世紀前盛行的“叢林法則”,也比現有法律更為有利。

數據是支持他們的聲明的。與上屆民主黨總統卡特執政期間相比,裏根時期的NIRB解決的有關雇主非法行為的投訴隻有上屆的一半左右。

美國每年重大罷工的數字也是一個衡量標準。一個自信、強大的勞工運動會引發大量罷工,而一個被恐嚇、被嚇得屈服的勞工運動則不會。根據勞工部的數據,從1947年到1979年,每年一般有200-400次大規模罷工。1980年,也就是裏根上任前一年,有187次。隨後,在PATCO罷工人員被解雇後,罷工數量斷崖式下跌。1988年,也就是裏根第二任期的最後一整年,罷工次數隻有40次。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著,到2017年,隻有7次全國罷工。

有沒有覺得最近兩年美國工人罷工的消息很多?拜登上任後罷工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高漲並不是巧合。NIRB與工會罷工的關係,有點相當於最高法院與司法案子的關係。一個官司要不要打,很多時候會與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組成有關。那麽,工會是否要舉行罷工,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是不是有一個對工會友好的NIRB。工會在對現任政府和現行政策有信心時才會發動罷工。


研究證實了裏根政策對工會的負麵影響

當然,僅僅因為數據正好“符合”裏根政策不利於工會的說法,不代表就一定有這樣的因果關係。好在有不少相關研究對這個話題做出了證明。

喬治敦大學曆史係教授約瑟夫·麥卡廷(Joseph A. McCartin)是個專門從事美國工會曆史研究的專家,他2021年8月發表於牛津研究百科全書(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s)的論文“PATCO罷工與勞工運動的衰落”,通過專業分析,建立了裏根對PATCO罷工的處理與美國工會運動衰弱之間的關聯。下麵是該論文簡述的部分內容:

1981年,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果斷瓦解了聯邦航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製員的非法罷工,這次罷工是由他們的工會——專業空中交通管製員組織(PATCO)組織的。由於其時機、其聲名狼藉,以及其在鼓勵私營部門雇主效仿裏根打擊罷工方麵所產生的影響,PATCO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勞工運動在1981年之後的幾十年裏持續衰落。

這一事件震驚了普通工會會員,嚇壞了工會領袖,並鼓勵私營部門的雇主在與工會打交道時效仿裏根。因此,在PATCO罷工之後,許多私營部門的雇主利用美國勞動法對罷工者的薄弱保護,破壞了本行業的罷工。此後,工人為提高或捍衛工作場所標準而罷工的意願急劇下降。勞工戰鬥力的下降反過來又加劇了1981年後工會會員人數的持續下降,使工會運動在21世紀初陷入了日益加深的危機。

1987年8月,唐娜·索克爾(Donna Sockell)和約翰·托馬斯·德拉尼(John Thomas Delany)在Wiley Online Library發表的論文“工會組織和裏根國家勞工局”,則試圖尋找裏根的NLRB對工會運動的影響。下麵是該論文的內容摘要:

裏根總統任命的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成員做出了許多有爭議的決定。這引起了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爭論,自由派認為裏根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是反工會的,而保守派則認為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最近的決定是對經過驗證的適當政策的回歸。本文調查了裏根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在1982-1986年間做出的決定,以揭示這場爭論背後的一些事實。分析表明,裏根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的裁決要麽對雇主有利,要麽對工會不利。毫無疑問,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的裁決造成了工會在組織工會方麵的困難。

共和黨總統從來都不是工會的朋友,但在裏根之前,沒有一位共和黨總統敢於挑戰民主黨小羅斯福總統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為勞工贏得的穩固的法律地位。而且裏根對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的挑戰是毫不遲疑,不留情麵的。如本文提到的,在勞工部總預算削減了10%以上的情況下,用於破壞工會活動的預算卻增加了近40%;關閉了三分之一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地方辦事處,裁減了該機構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作人員;較之前任,裏根任期內,對違規雇主的處罰數量減少了近四分之三,等等等等。

裏根政府對工會組織造成的寒蟬效應持續很久,危害極大。


裏根經濟的效果是一代不如一代

裏根曾被認為有有效的經濟政策,也有亮眼的經濟數據。他基本上就是削減稅收、減少政府開支、降低通貨膨脹率、減少失業和放鬆或減少政府對工業政策的管製。但該政策成功與否也是有爭議的。裏根確實成功地使美國擺脫了滯脹。但另一方麵,1986年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也歸咎於裏根經濟學。

應該說,近些年否定裏根經濟的聲音越來越大了。主要原因是,現在有很多政客和經濟學家拒絕單純以GDP來衡量經濟。在裏根的經濟政策下,GDP是漲勢喜人,但紅利不成比例地進了富人的腰包,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涓滴經濟是裏根減稅的理由,所謂富人錢多了會增加投資,這樣工作機會多了,所有人受益。但事實上,底層的人並沒有被惠及。真實的分配,更接近下圖中下半部的情況。

此圖形象地解釋了裏根的涓滴經濟。上半部分是涓滴經濟理論上的效果,下半部是實際效果。圖源:?

所以,裏根所造成的就是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最嚴重的是,裏根經濟政策的影響是長期的。

2016年,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Raj Chetty帶領的一個團隊所做的研究反映了幾代人經濟狀況的變遷,這裏取用該研究的幾個圖表。

下圖給出的是分別出生於1940、1950、1960、1970和1980的人36歲時的收入比其父輩36歲時收入更高的幾率。從圖中可以看出,出生於1940年的有92%的人在36歲時比父輩36歲時的收入高。出生於1940之後的人,這個幾率逐漸降低

到1980年出生的人,隻有一半的人能比過父輩了
 

圖源:《紐約時報》截屏

專家分析認為造成1970年出生的人情況不如以往的原因是1990年代能源危機致使美國經濟發展減慢。1990年代之後的每況愈下則歸咎於經濟的全球化、新型技術的誕生、政府對富人稅收的放寬、工會組織被削弱,以及教育投資、包括技工技能培訓的削減。

綜合來看,經濟發展的減慢和貧富差距的拉大是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學者們又做了模擬,把1980出生的與1940出生的比較,以1940的為基準,一個模擬狀態是讓1980的經濟增長與1940相同,另一個是貧富差距相同,看這兩者哪個的作用更大。由下圖可見,貧富差距的作用大得多,也就是說,貧富差距的增大是造成子輩收入不如父輩的最重要因素

此圖也是比較兩代人在36歲時的收入,但加入了收入階層的信息:橫軸代表父輩的收入百分位數,縱軸代表收入比父輩高的幾率。上端第一條線是出生於1940年的人36歲時的情況。可以看出,隻有不到10%的人的收入不如父輩,但這部分人卻是出生於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也就是說,他們的父輩屬於社會中最富有的一群。他們收入不如父輩高往往是由於沒有子承父業,沒有做生意,而是選擇做醫生、律師或教授等職業。他們雖然沒有父輩富有,但他們依然是屬於高收入層,所以這群人的收入“降低”不需要社會的關注。最下方的那條線是出生於1980年的人36歲時的情況,就是上麵說的隻有半數人收入超過了父輩。但其中底層30%收入的人都比不過父輩,這就相當令人擔憂了。中間兩條黑體的線分別代表兩種模擬情況,以1940的情況為基準,上麵那條是假設1980的貧富差距與1940相同,下麵那條是假設經濟增長相同。明顯可以看出,上麵那條假設貧富差距相同的更接近1940年的情況。所以,貧富差距的增大是造成子輩收入不如父輩的最重要因素。圖源:《紐約時報》截屏

所以,裏根經濟的效果是一代不如一代。


結語

顯而易見,給富人減稅會增加貧富差距。但我們同時也知道,工會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麵作用極大。

但是,當工會沒有力量時,就難以吸引會員。另外,一個對工會不友好的NLRB,會使建立新的工會組織成為不可能。再回到文章前麵的那種圖,裏根上任後美國工會會員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我曾經在“美國爆發今年最大勞資衝突,工會到底好不好?”一文中反複強調,工會是對資本的抗衡力量,也是遏製貧富差距的力量。在工會力量最強的1950年到1980年期間,幾乎所有人的收入都翻倍,同時期內,CEO的收入大致是員工平均收入的20倍,糾正了大蕭條發生時的巨大的貧富差距。那是一個真正實現了民享的時期,至今也依然是美國曆史上最好的時代。

因為裏根破壞了工會的力量,一個不可避免的後果就是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大,以致最後又達到了1929年的水平。

今天的美國如此分裂,與巨大的貧富差距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一個和諧、穩定和繁榮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擁有強大的中產階級的社會。白領一般都是中上產,所以,關鍵就是藍領。

遏製貧富差距過大的工具不止工會這一個。但曆史已經證明,工會的確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我們沒有理由放棄它

今年,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曆時六周多罷工,終於獲得了理想的談判結果,將美國藍領工人收入的天花板又向上抬高了一個層次,為其他藍領收入的提升爭取到了更大的空間,意義非凡!如果天花板不夠高,下麵的就帶不起來,底層的則連維持溫飽也難了,還談什麽打造一個中產階級主導的社會。帶動一個有規模的中產階層是工會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

UAW的罷工不負眾望。希望美國工會的發展不會再次遭遇類似裏根政府那樣的打擊。當然,這一切都掌握在選民的手中

參考資料

https://truthout.org/articles/ronald-reagan-enemy-of-the-american-worker/

https://oxfordre.com/americanhistory/display/10.1093/acrefore/9780199329175.001.0001/acrefore-9780199329175-e-867;jsessionid=51A297086BF186FC34EB2C26D45835D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465-7287.1987.tb00270.x

https://www.wallstreetmojo.com/reaganomics/

https://www.nytimes.com/2016/12/08/opinion/the-american-dream-quantified-at-last.html

https://www.macrotrends.net/countries/USA/united-states/gdp-gross-domestic-product

https://www.quora.com/If-trickle-down-economics-does-not-work-what-are-some-economic-policies-that-do

https://theintercept.com/2021/08/06/middle-class-reagan-patco-strike/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原創作品,與“美國華人雜談”聯合發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999朵玫瑰 回複 悄悄話 挺諷刺的,他當年可是好萊塢工會的主席呢。自他開始就給富人減稅了,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讓美國藍領徹底的淪落到貧困線了。而佳惠了中國這樣的國家,現在中國開始要和美國對抗了,真是養肥了對手。資本是沒有國界的這話還真對,但隻要還有國家的概念,就不可能繼續下去的。再搞下去法西斯就要起來了。看看2020大選之後的情形就知道了。
數學博士 回複 悄悄話 克林頓是美國近40 年最有才華的總統,雖然小節不保,
而且他能把長槍禁了10年,其他總統要有他一半才華就不錯了
supercs88 回複 悄悄話 事實證明:演員是做不好政治家的,包括非著名演員、喜劇演員、著名動作片演員。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裏根開創了高額債務經濟,從此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克林頓時例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