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概念輩出的時代,“心勝”,“精神國力”,還有“精神戰力”

(2013-10-02 16:19:42) 下一個

概念輩出的時代,“心勝”,“精神國力”,還有“精神戰力”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都不知道它們的確切定義!

現在真是不缺概念啊,“心勝”是一個,今天又看到“精神國力”,還有“精神戰力”,等等等等。

這些概念不僅沒有階級性,也沒有正義性,這裏我抄一段毛主席的話:

“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

階級觀念是已經丟了,如果正義觀念也丟了,中國和解放軍的概念不再有正義性了,那麽中國人民解放軍跟美軍還有什麽區別呢?

金一南在他自己的《心勝》序言裏開始講的就是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的四個“要”的諄諄教導,他的原話是“馬約翰對學生說的四個“要”,不僅指體格,更包括內心。”然後是“毛澤東問周圍人的四個“敢不敢”, 強調的也不僅是態勢,更包括內心。”

沒有了階級性,也就沒有了民族性,中國人要當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和毛澤東的好學生了,歐耶!

如果毛主席說的“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還不夠,毛主席還說過更具體的“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製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也不夠,還搞出來了個“心勝”。

精神力量還真不是第一步,“心勝”也不是第一步,因為精神力量是有來源的,不是憑空產生的。

精神力量是需要基礎的,建立精神力量的基礎才是第一步,說精神力量或“心勝”是第一步就是要建立空中樓閣,對於已經有精神力量基礎的人民軍隊來說,強調精神力量或“心勝”就是對解放軍的精神力量進行釜底抽薪,就是挖解放軍的精神力量的牆角。

其實呢,找到“心勝”和精神力量是很容易的,也許在無神的中國人心目中找到這一點很難,但是在有神的人們來說是現成的,金一南在他自己的《心勝》序言裏也引經據典《聖經》了。

金一南甚至在他自己的《心勝》序言裏把毛主席跟“非暴力”的被西方主流價值觀接受並讚揚的甘地相提並論。還是那句話,沒有了階級性,也就沒有了民族性。

金一南自己的編輯的《心勝》序言附在後麵給大家參考,原封不動附在後麵,包括金一南用黑體強調的部分,他的題目是“人民解放軍製勝的力量來自哪裏?”。

我不是專業的,但是記得毛主席說過“民族矛盾的本質是階級矛盾”的話,隻是我找不到出處了,剛才搜了半天也沒找到,隻是找到也有人在找這句話的出處,看來記得毛主席說過這句話的不隻是我一個人。

當然了,毛主席的“階級觀點”已經被我們拋棄了,即便是沒有拋棄也是認為是錯誤的,至少也是過時了的。

我先說一下我對“民族矛盾的本質是階級矛盾”的理解,不管毛主席的原話是不是與此一字不差。

人們沒有了階級觀念,他們馬上就沒有了民族觀念,最明顯的就是每當他們說起滿清的“甲午戰爭”時就說是精神先敗了,然後舉常凱申的精神不敗還堅持抗戰不投降最終勝利的例子,隻不過抗日隻是對日本,對歐美就隻好等到抗美援朝了,所以他們遺忘“鴉片戰爭”。

如果人們不願意承認滿清社會是個階級社會的話,至少應該承認滿清社會是滿族人占據統治地位的社會,也就是說漢人是為滿人服務的,無論李鴻章的官兒有多大,他也是為慈禧服務的。

如果人們不願意承認滿清社會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社會的話,至少應該承認滿清社會是滿族人占據統治地位的社會,也就是說漢人是為滿人服務的,無論李鴻章的官兒有多大,他也是為慈禧服務的。

因此,如果我說在滿清統治者的眼裏,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等等等都是跟滿人是一夥兒的,隻不過滿人比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等等等早來中國幾百年而已,滿人、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等等等到中國來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大家能明白嗎?

近代,滿清跟列強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各種各樣的割地賠款,對滿清來說隻不過是失去一些戰利品而已,也就是說,從階級觀點看問題,滿人、英國人、法國 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等等等到中國來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要在中國作壓迫階級,雖然他們之間有矛盾,但是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因為列強要的隻是滿人 跟他們分享滿人幾 百年前得到的戰利品 - 中國。

關於他們之間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這一點還是常凱申說的最清楚,大意是如果中國亡國於日本,中國人還可以做奴隸,如果共產黨統治中國,中國人連奴隸都做不成了。

反過來,如果滿清堅決抵抗歐美列強和日本的話,滿人就不得不用漢人抵抗,其結果就是可能失去整個中國天下於漢人,如果大家不接受階級觀念的話,那麽,民族觀念大家也不接受嗎?

不隻是隻有漢人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滿人也知道漢人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今天,中國人的民族大家庭的概念是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給我們的,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的事情了。

我再說一下很多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常凱申,據說他在南京大屠殺以後都不對日宣戰的理由是,當時美國有個中立法案,禁止向交戰雙方出口戰略物資提供信貸等等,如果宣戰了,民國就買不到美國的各種戰爭資源了。

當然了,日本也沒對中國宣戰,因為日本也需要買美國的各種戰爭資源,隻不過日本是侵略者,宣戰不宣戰本來無所謂,不宣戰更有利。

被侵略國就是完全相反的了,因為必須宣戰有道義責任,還有號召和團結中國人抗日的政治效果,我就不說被侵略國不宣戰幾乎就是承認沒有被侵略了。

不用腦子都能知道日本從美國得到的軍用物資的比中國多,而且很多是用掠奪中國的財富買的,由於中國是被侵略的,日本的侵華戰爭是在中國打的,因此,這個戰 爭不隻是軍隊對軍隊,還有日軍對中國老百姓,還有日本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所以,民國不對日宣戰得以維持中日兩國得到美國的軍用物資對日本是利大於民國 滴。

日本不對中華民國宣戰,一方麵有日本是侵略者沒必要承認的虛的好處,還有可以得到美國的軍用物資的實的好處,特別是在日本得到美國的軍用物資比中華民國得到的多的情況下,日本為什麽要對中華民國宣戰呢?

相比之下,中華民國不對日本宣戰,原因是國軍的主要敵人是共軍,雖然日本得到美國的軍用物資比中華民國得到的多,但是在共軍得不到美國的軍用物資的情況下,這對國軍相對國軍的主要敵人來說是淨得,中華民國為什麽要對日本宣戰呢?

這才是中華民國跟日本掩耳盜鈴地先打了四年的原因,同時美國兩邊發戰爭財,而這兩邊的財都來自中國。

從階級觀念看,國軍和日軍都是在爭奪中國這個戰利品,他們都是或將是中國的壓迫階級,所以,他們的共同敵人是共軍。

不錯,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是精神力量來自哪裏,而不是精神力量有多麽的重要。

再舉一個例子,巴勒斯坦人和各種穆斯林人們,他們也是有精神力量的,他們也“心勝”嗎?

問題:人民解放軍製勝的力量來自哪裏?

難道這還是問題嗎?

本來我以為不是,因為毛主席自己就寫過很多關於這方麵的總結和教育文章,我個人以為如果這還是問題的話,那還真是麻煩了,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做什麽可以影響或改變的,所以,什麽為什麽打仗,解放勞苦人民,等等等等,我就不在這裏廢話了。

不錯,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金一南自己已經從他的“心勝”概念走到甘地和《聖經》去了,空口無憑,大家請看下麵是我搜到的金一南自己編的他的新書《心勝》的序言,原封不動,原封不動附在後麵,包括金一南用黑體強調的部分。

金一南:人民解放軍製勝的力量來自哪裏?

金一南

2013年07月30日14: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心勝》 金一南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年7月出版

序言

窮,不僅指物質,也指精神。

弱,不僅指體格,也指內心。

1919年,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赴美進修,看見中國同學大部分麵色蒼白,文質彬彬,心裏難過。他後來一直對學生說四個“要”:“你們好好鍛煉身體,勇敢, 不要怕,有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兒什麽,你們也要能玩兒什麽;不要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 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馬約翰對學生說的四個“要”,不僅指體格,更包括內心。

1947年,人民解放軍即將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關鍵時刻到來之際,毛澤東一連問了四個“敢不敢”:“我們長期在 農村打遊擊,我們進攻大城市?進去之後守住它?打正規戰、攻堅戰?我們這麽大的國家,這麽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麵臨這麽多的問題,我們共產黨負起責任 來?”

毛澤東問周圍人的四個“敢不敢”, 強調的也不僅是態勢,更包括內心。

這就是心勝——首先在心中戰勝對手。

心勝,並非勝利的全部,卻是邁向勝利的第一步。


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從物質到精神莫不如此。不但造成自身“東亞病夫”般的孱弱,而且驕縱出別人“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癲狂。我們太多苦難,太多挫折, 太多失敗,太缺乏勝利激情對心靈的滋養和陶冶。不但出現了賈桂那樣讓他坐他都不敢坐,還要說一聲“站慣了”的標準奴才,而且產生出那些簽了不平等條約,卻 以讓外國使節走雜役走的偏門獲得心理平衡的昏庸官吏。對一個民族來說,這是何等的猥瑣與可悲。

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描繪這類精神萎頓之人,被欺壓侮辱後千方百計用自我設計的“精神勝利法”聊以自慰。這不是內心強盛的表現,恰恰是內心極度虛弱的表現。它導致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衰亡。

人活著,必須要有精神。

精神是什麽?

是內心的力量,內心的光明。

內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

內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


我們今天這個高速發展、充滿夢想、充滿動蕩、充滿變化、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社會裏,幾乎人人都充滿著力量期待。政要們的力量期待,多屬於物質期待;設想 GDP發展到某日,國家擁有了何等財富,一切頭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軍人們的力量期待,則多屬於裝備期待;設想先進武器發展到某日,三軍擁有了一流裝備, 前麵所有障礙便都所向披靡。這些期待並非沒有道理,卻怕永遠難以實現。一個人,一支隊伍,如果內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彌補,那麽不管外部力量多麽壯 觀,恐怕都難以支撐。

真正的力量,首先發自內心。

毛澤東當年在井岡山搞工農武裝割據,才幾個人、幾杆槍,就發出史詩般的預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麽?靠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靠強烈的曆史進取 心。正是出自內心的必勝信念和堅定意誌,其話語才空前鏗鏘有力:“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 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再看看那個瘦骨嶙峋的聖雄甘地,沒有一兵一卒,沒有辦事處,也沒有權力,隨身帶一隻山羊,以羊奶為食,周遊貧困鄉村和汙穢城市,以自己蒙受苦難的方式喚起 別人覺醒。就是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穿著單薄、終生主張非暴力的人,摧毀了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殖民體係。為核武器發明提供理論支撐的愛因斯坦也由衷讚歎:“我 們的下一代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過這樣一個人。”

再看看窮困潦倒於英國的馬克思,因為交不起房租,多次被房東攆得搬家,連衣食住行都成問題,當時沒有人認為這個整天泡在大英博物館的《萊茵報》前編輯能有 什麽力量。但馬克思主義卻掀翻了多少王座、顛覆了多少獨裁者、解放了多少民眾、改變了多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其巨著《資本論》,東西方不知有多少經濟學者 今天又開始重讀,尋找走出由於資本的貪婪導致世界金融危機的途徑。

毛澤東、甘地、馬克思,完全不具備今天我們認為取勝所必備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當他們懷著內心百折不回的執著走向世界的時候,表麵看一無所有。但今天全世界都承認,他們給他們的國家和民族、給全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製勝的力量來自哪裏?來自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信仰,他們的人格——一句話,來自他們的內心。

真正的勝利到來之前,他們已經實現了心勝。


人類從大地上拾起第一根木棒,在大山中點燃第一堆篝火,在大石上磨出第一把利器,就開始了尋找製勝力量的漫漫旅程。

黃金時代過去了。

白銀時代過去了。

青銅時代過去了。

黑鐵時代過去了。

巫術試過了。

圖騰拜過了。

八卦算過了。

風水看過了。

內燃機也發明了。

原子彈也爆炸了。

空間站也穿梭了。

互聯網也普及了。

尋找製勝力量過程中越來越焦灼、越來越煩躁、越來越茫然的人們,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

聖經說:內心的光明若失去了,黑暗何等之大。

反過來看,內心有一盞明燈,世間哪裏有暗夜。

新中國六十多年風雨跌宕。我們經曆過貧窮,也享受著富裕;應對過危機,又麵臨著挑戰。所有這一切,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足以形成一個民族龐大的精神財富,構建我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內心定力。

何須拿別處的陽光照耀自己。

人人內心都埋藏著星火。

點燃它——

讓它燃成火炬。

(編者注:本文乃作者為《心勝》一書所做序言。作者簡介: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全軍優秀教師,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出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