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斯蘭的二十一世紀

(2014-09-03 08:33:56) 下一個

日本放送協會(NHK)做過一個係列片“社會主義的二十世紀,紀錄上個世紀橫掃全球近百年的社會主義運動,觀者唏噓。然而,人類的災難未因蘇歐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中國複辟資本主義而停止。剛一進入新的世紀,恐怖主義就呼嘯而來,把人類拋進新一輪浩劫。這次的主導是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盡管目前伊斯蘭國家相繼陷入內亂,卻沒有顯出倒向歐美的趨勢。如果局勢穩定在“反西方統一戰線“上,也許真要主宰二十一世紀世界大勢了。到了2100年代,HNK再做世紀回顧,恐怕要做“伊斯蘭的二十一世紀”了。

 

整體上看,這兩個世紀、兩大殺手,內外敵人是共同的-----歐美資本主義及其代理人,肇始也都遠早於大規模行動之前。區別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以平等和生存為旗幟,穆斯林們則以宗教複興為號召。卷入其中的國家、民族幾遍全球,參與的宗教、主義信徒不乏智者。看到逾百年時間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賢愚,毀家紓難、前仆後繼地抗爭西方文明、資本主義,就不能說他們都是被蒙蔽、被利用的吧?這麽一看,資本主義被反對、被憎恨、被絞殺就不那麽無辜了。

 

從黑暗中世紀出來的資本主義,曾因人享人有、社會自由等理念,並推動科學技術,打動世人、改地換天。但曆史和現實的歐美資本主義與其理想頗有差距。初期的血腥殘暴,激怒了俄國無產階級和中國貧下中農,催生了世界共產主義革命運動。後來的跨國公司、西方文化又得罪阿拉伯世界,喚醒了伊斯蘭複興。就像中國人常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平心而論,上世紀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本世紀的恐怖主義,不能簡單地定義成“反人類、反文明”,雖然手法不無可議之處,但也確有提醒“世界大佬”收斂行跡之功。之所以訴諸的是暴力,多半因為至今人類文明還處在好勇鬥狠的青少年時期,一碰上主義信仰之異、民族利益之爭,腎上腺素就旺盛分泌。說到尚武,文明民主、基督立國的歐美不稍遜於古往今來所有的敵手哦。

 

其實“讓利求穩”的道理,歐美不僅懂得而且會做。傑克·倫敦在《鐵蹄》裏早就預見了:隻有造就中產階級,才能穩定社會、才是上層利益最可靠的保護。不僅美國這樣做了,歐洲更發展出福利國家。而全麵的社會保障正是馬克思倡導過的。既然這著在國內奏效,為什麽不推行到外麵去呢?資本帝國引進社會主義因素,是社會階層間的妥協,換來各安其位、消彌革命;相似的原理能不能用於國際關係?如何對穆斯林妥協換取和平共處?

 

共產主義運動的失敗,敗在緣木求魚。無產階級專政連“土豆燒牛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式的共產主義都沒建成,南轅北轍地走了幾十年,最終繞道與資本主義接軌。從社會發展史上看,這個嚐試是必經的------最好看著別人試,誰趕上了誰倒黴------得勝的是追求獨立自由和物質享受的普遍人性。如果人性是共通的,二十一世紀發生在社會主義信眾中的事,應該也能在二十一世紀的穆斯林中重演吧?

 

伊斯蘭世界呢,興盛發達於曆史,落後貧窮於現代。教派分了不少,新意看似不多。都不能落實真主的應許。資源被人侵占、文明受到衝擊、信仰發生動搖,說明虛弱落伍。而人性本能沒有改變,如果現世幸福安穩,就不急於上天堂。令歐美束手無策的自殺式攻擊,恰是穆斯林泄忿的最終手段。長期僵持兩敗俱傷,不如製度可調、理念靈活的歐美一方投其所好,用利益換安全,尊重伊斯蘭、善待阿拉伯,總結變換冷戰取勝的經驗,從人性入手、化敵為友。

 

理論上講,人類文明還是有希望的:經過上個世紀之亂,共產主義運動的參與者大都變成了歐美的朋友;借助求穩求富的本能,和平友好應該也能感動阿拉伯世界,讓國際社會早點在在二十一世紀安定下來。經此衝動、人類可望向成熟邁進一步。幾被摧毀的地球生態,亟需在和平的世界環境中重建、維護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