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荷蘭曾經是世界工業的鼻祖,世界貿易強國和殖民主義大國。由於多麵靠海,它是一個海運大國。作為當時的歐洲大國,荷蘭支配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該國有地理優勢,它位於一個十字路口的東西方和南北貿易路線,並通過萊茵河連接到德國腹地。所以荷蘭人前來進貢,我們應該拋棄前嫌,熱烈歡迎。
當年,荷蘭商人把法國和葡萄牙產生的葡萄酒運往波羅的海沿岸。然後。返回時經過地中海沿岸國家把農產品帶回國內。1680 年代,平均每年近1000年艘荷蘭船隻進入波羅的海,與市場的衰落的漢薩同盟的貿易中,荷蘭人能夠獲得絕大部分的貿易。在北美地區,荷蘭對英國等新生殖民地的介入和1648 年西班牙戰爭的結束,也促進了荷蘭貿易的蓬勃發展。
經曆了西班牙國王的數百年統治後,荷蘭王國於1815年3月成為一個獨立的君主製國家。2013年1月28日,比阿特麗克斯女王宣布退位,其長子威廉·亞曆山大當年4月正式繼位,成為荷蘭王國123年來首位男性君主。繼位時46歲的他也成為當時歐洲最年輕的君主。2014年6月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繼位,成為歐洲最年輕君主。亞曆山大繼位的一年後,荷蘭王國迎來了首位對其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
荷蘭人的第二個特點是殖民者。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世界開啟了第一個全球化時代。與此同時,也進入了殖民主義時代,這包括:先是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特別是英國在全球範圍內,以殖民主義方式拓展到全球。到了十九世紀,英國的殖民擴張達到頂峰,統治的領土包括北美、澳洲、南亞等,達到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其控製的土地覆蓋地球大部分,太陽時刻都會照耀英屬領土,故稱為“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帝國。殖民主義為殖民帝國提供了市場和資源,促進了這些帝國工業和文化的發展。
荷蘭人英國人從來都會走在曆史的前頭,當年殖民時代,英國荷蘭最活躍,英國荷蘭是17世紀最初殖民北美紐約法拉盛城鎮,隻是英國人很快把荷蘭人打跑了。英國後來殖民亞洲,焚燒北京,占領香港。荷蘭也狐假虎威,占領台灣。荷蘭人嚐到甜頭,還想進一步侵吞中國。遂發動了戰爭。不過當時明朝政府,更主要是鄭成功之父的頑強反擊,以荷蘭中國之戰--料羅灣大戰(見下),徹底打敗了來勢洶洶的荷蘭人。曆史驚人的相似,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了,英人荷蘭人又帶頭向中國宮廷叩頭。
無獨有偶,80年代中國還比較弱,荷蘭想向台灣出售戰略武器。後被中共痛打而啞火,荷蘭也曾試圖會見達賴想分裂西藏,又被中共外交嚴打。隨著中共愈加強大,荷蘭自知不行,便帶頭迎合中共,突然成了抬舉奉承中國的歐洲馬前卒。這次訪問中國還特地去了陝北,看來西方對中共舔肥的冠軍非荷蘭莫屬。對臨時老大美國的臉色已經不太看了,國際政治以長遠戰略利益出發,即看潛力股。
像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一樣,荷蘭人還有一定的毅力。殖民體係瓦解後,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鬥,圍海造田。如今荷蘭國土的五分之三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成功攔海造田,強大的英格蘭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沒有做到,而荷蘭民族做到了。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現在領土麵積隻有9萬多平方公裏的荷蘭是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
******************************************************************************************
中國荷蘭之戰--料羅灣大戰
荷蘭人竊據台灣後,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通過壟斷貿易、苛捐雜稅和武裝搶劫等當時流行的“商業方法”,獲取巨額利潤。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想:如果能壟斷中國的對外貿易,豈不是更能發財?他們決定再次以武力為要挾,要求中國人把所有的對外貿易全部交給荷蘭人,試圖獨占中國的對外貿易。
崇禎六年,即公元1633年的明荷之戰,是以當年的“七七事變”開始的。這年七月初七,新任荷蘭台灣長官普特曼斯率領以“密德堡”號為旗艦的13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管轄的南澳發起了進攻。明南澳守軍立即還擊,激戰中,明把總(守備隊長)範汝耀受重傷,17名明軍將士陣亡,而荷蘭軍亦有相當傷亡,不得不解圍北上。
荷蘭人並沒有料到,要麵對的敵人不光是正規軍,還包括一支新的民間武裝力量,這支民間武裝的首領即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當年明朝開國之時朱元璋曾經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明朝皇帝從未想到過進攻日本。而一群半商半盜的平民,具體來說就是以鄭芝龍為代表的28名海盜,曾經想到過要占領日本。
七月十二日,荷蘭艦隊來到廈門,明軍廈門守將張永產正在泉州操辦器械,鄭芝龍也正率主力部隊在福寧剿匪。因此荷蘭艦隊來進行偷襲時,中國方麵實際處於毫無戒備的狀態。結果,荷蘭人一舉燒毀和擊沉了中國方麵的15艘艦船(鄭軍10艘,明廷5艘),並登岸“大掠”。偷襲得手後,荷蘭人封鎖了廈門灣,強迫金、廈附近的村莊向荷蘭人進貢豬牛等,並威脅中國開放貿易。
七月二十六日,中國方麵的答複來了:荷蘭人先賠償戰爭損失,退回大員,然後才有可能談判商務方麵的問題。但這種談判純屬雞同鴨講,不可能成功。於是荷蘭人再次進攻廈門,守將張永產和同安知縣熊汝霖都督明軍迎擊,荷軍敗退。明朝海軍追至外洋,因風向不利,經兩晝夜未能接敵而回。敗退的荷軍在海上遊弋20餘日,不敢再攻廈門,於是轉而從料羅灣進犯海澄境。海澄知縣梁兆陽率兵夜渡金門浯嶼,襲破荷軍,焚其小舟3艘,獲5艘。浯嶼之戰後,荷蘭人由於接連吃虧不敢貿然進犯,明朝地方管員也在等待朝廷的處理意見,因此在整個八九月份的台風間隙裏,明荷雙方隻保持小範圍的衝突。
九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崇禎皇帝嚴令予以打擊。鄒維璉立即飛諭各地文武將吏,不許再談“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拚死當夷”。十月十二日,鄒維璉自省城(福州)抵達漳州,檄調諸將,大集舟師。以鄭芝龍為先鋒,高應嶽為左翼,張永產為右翼,王尚忠為遊兵,吳震元、陳夢珠記功散賞。安排停當局,散發海戰方略給各位將領。十五日,鄒維璉親自渡過海澄,誓師督戰。
廈門之戰損失最重的當屬鄭芝龍,損失的人馬既是部下又是兄弟,因此,除了明朝官方安排的賞格外,鄭芝龍本人也動用了江湖令。他用自己的私人金庫對手下發出賞格:參戰者每人給銀2兩,若戰事延長,額外增給5兩。每隻火船16人,若燒了荷蘭船,給銀200兩,斬獲一個荷蘭人頭給銀50兩。當時朝廷的七品官月俸相當於今天縣處級幹部的月工資,也不過白銀5兩左右,因此這個賞格相當之高。高賞格加上江湖義氣激起的憤怒,使得鄭芝龍的部下士氣高漲。
在明方積極備戰時,荷蘭人也不敢怠慢,他們招來了鄭芝龍的對頭大海盜劉香為增援。劉香帶來了戰船50餘隻。這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雙方重兵集團互相搜索,互尋戰機。直到十月二十二日,終於爆發了料羅灣大戰。
這是一個寂靜的黎明,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150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裏,正停泊著荷蘭、劉香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劉艦隊擺開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采取了兩路突擊、黑虎掏心的戰術。按照事先布置,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隻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采用了荷蘭人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打法――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隻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清一色的火船,隨著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
歐洲人使用火船最多隻幾條,即使在歐洲算是使用火船行家的荷蘭人也從來沒有遭遇過這種火船鋪天蓋地蜂擁而上的場麵。在這種情況下的戰鬥,結果不會有什麽懸念,一陣喧囂過後,參戰的9艘荷蘭大型戰艦中,兩艘剛一開戰即被火船搭住焚毀,另外兩艘則在炮戰中被硬碰硬地擊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餘幾艘全部在受重創後逃走。荷蘭艦隻尚且如此,何況劉香的海盜船――其戰船50艘,全都覆沒在了料羅灣。
料羅灣大戰是荷蘭人在遠東空前的慘敗,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戰後的奏捷書中寫道:“此一舉也,生擒夷酋一偽王、夷黨數頭目,燒沉夷眾以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斬夷級二十級,燒夷甲格巨艦五隻,奪夷甲板巨艦一隻,擊破配夷賊小舟五十餘隻……閩粵自來紅夷以來,數十年間,此舉創聞。”荷蘭方麵自報陣亡83人,台灣總督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在海戰後即辭去總司令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