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屠呦呦諾獎與中國科學的根本問題

(2015-10-05 08:47:17) 下一個


今天中國科學界發生強力地震,其重大影響已經遠遠波及科學以外的領域,甚至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並對中國科學發展將有長足和深入的影響。

快滿85歲(1930年12月30日出生)的中國女中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成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來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第12位女性。

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市,以畢生精力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的精華基礎上,結合西方科學技術,純化中藥的活性成分予以研究,特別是瘧疾病治療的研究。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開發新藥而發現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百萬人的生命,特別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2011 年,屠呦呦獲得了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麵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同年她也獲得了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傑出貢獻獎,並獲得獎金人民幣100萬元。

我們還知道,中國人中國科學家還有一二項最有資格獲諾貝爾獎的成果是胰島素的人工合成(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由於中國文革的因素,不鼓勵個人奮鬥,當時的成果是多個單位,大型團隊的功績。文革以後,盡管可以個人功績,但是窩裏鬥的劣行,讓國人不能也不願選出一個統領全軍的人物。這如果有了一個領頭羊,另一個單位的人就不服。樣王應睞的因發明(合成)胰島素的諾貝爾獎於是就沒有了可能。

同理,青蒿素就是6個單位上百名人員共同研究的集體成果。最後的得獎證書沒有印上個人的名字。其實諾貝爾獎的宗旨很明顯,不是獎勵最後提高技術的人,也不是如何發表一大堆論文的人,是獎給那個在大家還在吃公雞糞便時他/她就知道了問題實質的那個原創發明者。屠呦呦就是當之無愧的那個發明者。

1969年還是文革的轟轟烈烈火紅的年代,革命人民正在熱衷於寫大字報,開批判會。開始用青蒿的水提物,抗瘧效果不顯。屠呦呦去問老中醫,還被譏諷:不會讀原文嗎?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係,從此西醫出生的屠呦呦苦讀中醫經典《肘後備急方 治寒熱諸瘧方》。從“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悟出,將青蒿“絞取汁”,而不是傳統的水煎熬煮中藥之法。她推測,高溫可能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於是改用乙醚為溶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水煎劑無效、95%乙醇提取物效價僅30%—40%。於是繼續攻關,1971年屠呦呦貢獻出關鍵的乙醚提取青蒿方法,提取物抗瘧作用達95%—100%,立即導致對青蒿的高效性高度重視。1971年10月4日,在經曆了190次的失敗後,屠呦呦終於獲得了對動物體內瘧原蟲抑製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因此青蒿素得國際大獎本身就表明中國人在與時俱進。在有較大爭議的基礎上把個人的功勞寫下來,予以表彰,以鼓勵後代人才的茁壯成長。是的,沒有文革的大躍進科研也許青蒿素還不一定研治成功。但是沒有文革以後的改革開放及國際科學家的幫助,青蒿素的成果仍然得不到國際社會承認及國際大獎。所以青蒿素的諾貝爾醫學獎,隻有改革開放以後才可能,如果有人想把中國重新引向毛澤東時代,文革歲月,那就是革命再度夭折,同學們千萬不能答應喲!

但是中國科學環境仍然有待提高,像屠呦呦這樣的真正有原創的科研人員並沒有得到承認和重視。國人的陋習臭名昭著,學術界對她是否是青蒿素主要發現人充滿爭議。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兩院院士至今無源。屠呦呦先後幾次被提名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沒有被選上,一直是“三無教授”。國人選院士的方法和條例是否恰當?應該深入檢討,認真改革。

對於人世間的爭鬥,屠呦呦似乎早已厭倦,也已沉默相對。作為科學家的屠呦呦,願意用《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這本260頁厚的學術著作來與世界對話。

她的名字其實並不“沉默”,呦呦,是鹿鳴的聲音,典出《詩經》。打開《青蒿及青蒿類藥物》一書,第一頁就是那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因此,父親有天賦,讓女兒誌大雄心,與中藥為伍,果然不敷期望,刻苦鑽研,獲獎也是眾望所歸。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沒有相對開放的科學環境和強大的中國政治經濟影響力,中國人的本土科學家還可能是黃粱美夢而已。

中國科學第二個重要啟迪是不必去趕世界快車,我們的力量還不雄厚,難以引領世界科技的風騷。一窩蜂的與國際熱點接軌隻能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仍然不能向炸藥等國際獎項大舉進攻。我們必須看到自己的長處,在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或者是人類文明有用的方麵用工夫,就會功到自然成。隨著中國的國際地震力逐步升高,諾貝爾獎的出現就不再是稀稀拉拉,而有可能是瓜熟蒂落,成群結隊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tina0 回複 悄悄話 老罵人家日本人,說人家傻,沒有創造性。 可人家恨不得每年都拿個諾貝爾獎,中國人隻會自已為是。
談空說有 回複 悄悄話 從方法論的角度說,篩選隻是一種試驗過程,雖然數據龐大,勞動量大,但理論性不強,難度不大,屬於較低層次的思維過程和研究方法。諾獎考慮的是實用,而非理論的抽象程度和深淺難易,而評院士則以成果的理論性、創造性、難度和受評者的學識深廣度為主要標準,估計這是屠評上諾獎而未評上院士的主要原因。誠然,這些年院士評審憑關係、憑資格,並未遵照上述標準,因此造成近20年來院士、教授、研究員貶值,遍地走,滿天飛,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ingodwetrustforever 回複 悄悄話 剛聽新聞, 日本有一位物理學家獲諾貝爾獎。 國內現在沒有太多人能靜下心來做研究,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小思維 回複 悄悄話 Kurve, ingodwetrustforever, hunwei
多謝您們訪問; 謝謝!中國今後炸藥會撈回好多的,主要是國際震撼力擴大,當然科研也比已往在不斷進步。盡管還有一定的艱苦路程!
Kurve 回複 悄悄話 你要失望了。這個承果的全部研發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如果在黑貓白貓時代恐怕隻能賣假藥了。文革有失誤甚至有錯誤,但是否定毛澤東時代是根本的錯誤。如今中國允許把國家的投入歸結到個人名下,恰恰說明共產黨的進步,這不是人人平等的獎勵。
ingodwetrustforever 回複 悄悄話 "諾貝爾獎的大量出現就不再是稀稀拉拉的而是瓜熟蒂落,成群結隊的了。" -

寫的不孬。 不過, 最後這句過於樂觀啦, 不過, 可以樂見中國的科技和歐美在一定領域有比肩的實力啦, 整體上還有二十年的差距。
hunwei 回複 悄悄話 hao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