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媒體幾乎眾口一詞認為,美國沒能扼殺亞投行於搖籃,犯了戰略錯誤。各方精英(原國家經濟高參哈佛教授Summers)希望以後通過世界銀行和一些國際組織予以限製。
國家如同個人,財大氣粗的感覺真好!亞投行的誕生終於有機會讓美國看看中國的顏色,終於讓美國當一回老二,體會一下有可能說話算不了數,而必須服從別人(酸溜溜)的滋味。這就是從亞投行一件區區小事裏讀到的真正玄機。美國政府在世界稱霸開始於二戰時期,已經80多年,在曆史的長河中也不短了。在此階段,美國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民主)的全麵大牌,玩著翻雲覆雨的國際警察角色。即使在與前蘇聯對峙的冷戰時期,老美仍然是指點江山的世界領袖。
30年前甚至10年前,沒有多少人具有先知先覺,可以預測到一個現在的巍然屹立的中國,一個在世界上全方位的崛起而成為政治,經濟,軍事,國際事務的大國。雖然比老美還有些不足,但是實際上我們的購買力已經在去年與美持平。從這個意義上講,習大大現在搞的一係列舉動,從國際到國內的一盤棋,有其老謀深算。而亞投行這一著,著實是一步妙棋。
從實業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思想其實就是美國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再版,吸取其資本輸出和購買資源的經驗,利用中國充分的外匯儲備,收購國外的資源,投資基礎建設,出口過剩的生產能力。如果目前“一帶一路”的外向型戰略能夠實現,估計中國會保持至少20年製造業的繁榮。當然,中國設計亞投行的概念,是持開放原則,呼籲合作。即使當年的馬歇爾計劃,也是參與各國共同受益的。亞投行業務主要涉及鐵路、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涉及節能減排、農業、跨境並購等方向。
有些悲觀的愛國人士對中國能否按國際慣例出牌,管理好亞投行尚無信心。但西方很多經濟大國,包括GDP前十名中有八個已經義無返顧的宣布加入,本身就默許了中國現階段的政策和管理能力。為此,本人也押上盈注。愚認為,亞投行的發展還可以超出現今的基礎設施為主的構想,今後發揮更大的金融和政治作用。當然,中國以前一些市政工程和大型建築,由於決策草率、領導更替、資金斷裂等原因,修了一半停下來,成為爛尾樓。期望亞投行是經過深思熟慮而產生的大舉措。是百年大計,基礎設施必須從長計議,能有斬獲(利潤),否則得不償失,白花人民的銀子。退一萬步講,即便亞投行一舉最後不了了之,也讓老美掃回臉麵,值得(阿Q)!
目前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不入亞投行不好,經濟上虧了;入了也不好,掃了麵子,斯文掃地。美國做夢也沒有想到,曾經說一不二,緊跟其後的歐盟各國,澳大利亞,南韓都一個個,立正向左看齊,正步走,就皮顛顛地加入了亞投行。中國發展了強大了,是悄然而至的事實。不管您承認與否,中國的崛起已經在美國人的生活中引起了震動。米國不可能像以往那樣,輕看那一頭沉睡的獅子,它已經是一頭名副其實東方傲龍。對美國和世界的震憾源於兩點: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外匯的囤積居奇。
從國際上來看,中國的崛起,發展模式不盡完美,發展過程中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但中國獨特道路和發展奇跡是國際有目共睹的。我們可以把我們取得的成績同世界上其他三大類比比(發展中國家、轉型經濟國家、西方國家)。比較才能鑒別,才能體現中國存在的價值。
如果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可以不誇張地說,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超過了其他所有發展中國家的總和。同轉型經濟的國家(前社會主義國家)比,中國的成績也超過了所有轉型經濟國家的總和。再與西方發達國家比比看,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發達板塊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張維為稱之為“準發達國家板塊”,這個板塊的人口和美國相當,三億多人。這個板塊裏,硬件水平已經超越了多數西方國家,可以和美國媲美,無論是機場、碼頭、港口、火車站甚至是商業設施都有超過。一些軟件的核心指標包括嬰兒死亡率、人均壽命、社會治安等有很大改善,很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耳詳能熟的說法,中國發展非常快,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是如果按人均GDP算的話,我們還很低,可能排在世界80、90位左右。其實中國作為一個超大型的國家,簡單用人均GDP來計算不太靠譜。眾所周知,非洲有個赤道幾內亞,人均GDP早就是2萬多美元,然而他們首都一半居民連自來水都沒有。所以評價國家的經濟地位,必須考慮人均GDP之外的其他因素。對中國的生活和收入,應該用動態的更合理的評估方式才行。
按保守的官方匯率計算GDP總量,我國十年之內可以超過美國。但是如果按購買力平價比較的話,有人認為2014年已經超過了。百姓財富的超越,中美雙方的中位收入水平家庭淨資產的差距不是很大,而發達板塊已經超過了美國。家庭存款比較高甚至高過美國人。中美的生活模式不一樣,美國是以借債為生,也許他們永遠不能還債。而中國人消費的是自己腰包裏的錢。社會安全保障徹底的超越了,美國到最近尚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人口沒有醫療保險,美國醫療保險太貴了。美國實行的私營資本主義,政府的力量有限。中國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是“大躍進”,不過這一次不同於1958年那一次,是實在的,數據證明我們已經發展了起來。
中國還有不足,必須改進,不斷前進,但必須有自信。中國要發揚自己的長處,2008年實踐證明,中國的政策對付經濟危機似乎更有效。國際輿論討論更多的是民主問題,中國也意識到民主和法製的核心價值,應該在實質民主的基礎上增加程序民主,兩者都很重要,畢竟持續發展需要穩固的政府和建設環境。因此,競賽還沒有完結,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