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藤校為啥拒錄成績好的亞裔學生?

(2015-03-05 12:12:21) 下一個

    最近有人訴訟哈佛在錄取新生中歧視亞裔,我計劃把幾篇有關哈佛藤校的舊文相繼再次帖出。除了這篇<<藤校為啥拒錄成績好的亞裔學生?>>,還有<<哈佛招生選父母的社會地位和關係嗎?>>, <<兒子上哈佛,瞎貓逮到死耗子>>等。
   
    2010年2月8日,KARA MILLER在波士頓環球報刊登文章談論對亞洲學生錄取的紅線封頂。此後關於亞裔受到隱形歧視的時有揭露,研究,評判,呼籲改善之聲不絕餘耳。典型的案例請讀Jane Hyun's 書“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 Career Strategies for Asians.”普林斯頓講師Russell Nieli認為亞裔封頂確實存在。我們不能坐視封頂政策而不管,應當正視其不公平,商討應對策略。

    按照慣性或者狹隘(STEROTYPE)的思維方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及其它藤校有一項共同的把亞裔美國學生比例限製在某個額度以內的政策。美國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前任總是否認所謂“猶太學生配額”的存在一樣,今天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藤校否認“亞裔學生配額”的存在。但數據表明這一配額的也許存在。哈佛大學的亞裔美國學生注冊比例逐年下降:從1993年的20.6%下降到近年每年大約16.5%。與此同期美國處在大學生年齡段的亞裔人士數量卻大幅增加,2011年較1992年幾乎翻了一番;而同期美國白人(非西班牙裔)數量幾乎不變。因此,官方數據表明過去的二十年,亞裔美國學生在哈佛的入學率實際降低了50%以上,而白人學生比重幾乎不變。哈佛1925年采用猶太學生配額把猶太新生的比例從27.6%減少到15%(減幅12.6%),相比之下,亞裔美國學生這一減幅更大。

    與此同時,亞裔美國學生在其他藤校的入學率也下降了。過去廿十年來,亞裔美國學生在各藤校的入學率降低到和哈佛很接近的水平。有理由懷疑各藤校間有一項共同的把亞裔美國學生比例限製在一定幅度的政策。近年來亞裔成績好的趨勢在哈佛及其它頂尖藤校的入學率上沒有任何體現。在招生過程中不問種族的頂尖學校,亞洲學生比例很高。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扛7b209 法案禁止在錄取時考慮種族後,亞裔學生的百分比超過了40%,較這項法律獲得通過前上漲了20%。加州理工學院嚴格遵循精挑細選但種族中立的原則,亞裔美國學生入學的增長率與亞裔美國人人口增長比例一致。

    從藤校立場來看,生源多樣化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普林斯頓招生辦人員明說﹕“你想讓我們校園50%都是亞裔嗎﹖”的確,過去二十年亞裔學生在高中贏得最高學術獎勵或者被命名為全美學業優勝獎學金大力湧現。因此,學校采取了心知肚明的辦法。首先,大學一定要收優秀生;其次,招生應該維護公平,保持社會向上的活力和多樣性,給少數族裔和窮人家庭的孩子以平等機會;最後,大學應給已收的新生好的環境和人生重要經曆體驗,包括與各個群體和睦相處的社會經驗。而這些,都需要族裔多樣化的前提。應該說這些大學招生的考慮也不無道理,拋出了一個“綜合的獨特性格加上特異才能”錄取標準。但無論如何,對亞裔學生的“另眼看待”是不太公平。這種隱性歧視使很多亞裔學生感到無奈,甚至有人選擇不填亞裔身份的方式應付。
   
    那麽我們該如何行動﹖在鞭韃歧視的同時,我們也要改善自己,亞裔有不少急待解決的問題。被人家冠以患有典型“少數族裔症”﹕quiet, hardworking, family-oriented, high achieving in math and science, passive, nonconfrontational, submissive, and antisocial. 我們安靜,學業好(多數人學習好是專攻而得的),重視家庭,重理科不重視文科,不參加公益活動,自成一體(TOO HOMOGENOUS), 體育較弱(在NBA,MLB,NFL項目中比例很低<1~2%),不善社交,不想在宣傳新聞中露麵,不爭取權益和領導地位(CEO及經理很少與人口比例不相稱)。人善被人欺,後麵兩點成為老美在各部門,各專業欺負咱們亞裔的緣由。

    因此若遭遇不平應提倡訴訟,情況就可改觀。美國80 - 20促進會理事會通過一項決議,以“法院之友”名義向最高法院提交一份法律摘錄,支持一為名叫費雪的學生控告德克薩斯州大學。該法律摘錄要求最高法院在處理該案時,支持原告費雪有關在高校錄取政策中不使用具有歧視因素的族裔背景、而隻是基於申請者的學業成績和未來發展潛力評估的擇優錄取標準的立場。
   
    從曆史上看,這一問題在猶太裔身上出現時。他們團結一致,表達政治訴求成功,終於衝破這一藩籬。如今猶太裔學生在常青藤名校中的人數是亞裔學生的兩倍,但猶太裔總人數卻隻是亞裔人口的40%。猶太裔的做法值得亞裔尤其是華裔借鑒。

    在美國亞裔中,華裔是占多數的族裔,因此亞裔身份在大學入學時遇到隱性歧視的問題基本上也是華裔的問題,華人應該重視訴訟這一機會,團結起來抓住機會爭取自身權益。即使官司打不贏,也沒有關係,至少擴大我們的影響。在領袖或管理階層一般而言,我們人數比例可能趕不上印度或其他亞裔,所以華裔應該團結起來,寫呼籲書,進行演講,讓學校們知道我們還有些堅韌,不是那麽好對付的。再則,華人要拋頭露麵,不僅在各個專業領域出類拔萃,還要爭取當領袖人物,擴大影響力,隻有整個族裔全麵強大起來,名校的門坎會進一步放寬,相信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小思維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同學的光臨,尖銳批評和建議我都照收不怠嘛!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兩種製度社會價值觀不同,
因為西方人一直認為中國人民是為了解放全人類而奮鬥終生的,中國的高級知識份子:傅雷、老舍、吳晗,馬思聰等人就是被解放了的現成例子,
雖然現在事過景遷;中國人集體失憶,外國人卻沒有忘,主考官們個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是一群記憶力特別好而且愛讀書的人,他們有選擇的權力。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普林斯頓是既不給華裔當領導,也不給你鍛煉的機會。亞裔的缺點被提升為他們的強項,亞裔的優點則采取故意淡化,打壓。
對付這種根深蒂固的野蠻和歧視就是打爆炸式宣傳戰,把事情鬧大。
Green_sky 回複 悄悄話 藤校主要培養領導人,也就是能忽悠的人,象布什,奧巴馬這種人, 而不是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成績好不等於忽悠的能力強。
非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wdr' 的評論 :
"華人價值觀不行", please, speak for yourself.
哈佛可以把“有為各種族服務的理念”作為錄取標準之一,如果同時有令人信服的客觀衡量方法。僅僅因為種族就一棍子打死?
問問華盛頓州的居民,駱家輝有沒有為各種族服務的理念?
還有象Connie Chung那樣的,根本就是刻意把本族人挪到最後。
另外台灣有很多種族嗎?如何在本族占絕大多數的本國看出沒有為各種族服務的理念?
假如我說“價值觀行的就不是華人”,你不覺得荒唐嗎?
awdr 回複 悄悄話 頂哈佛!不希望哈彿盡是華裔。這個學校是培養國家棟梁的。華人價值觀不行。沒有為各種族服務的理念...看看大陸,台灣就知道了。
tenteddies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高考那麽多年都是這麽做的,為什麽沒有人抗議呢?邊遠地區,江浙一帶考生的考分一直都比北京上海的高很多。

國內的製度就在歧視人,又如何去指望別人不做?
紅兵 回複 悄悄話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詞語解釋

族類:同族的人。我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必定不同我們一條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條心的人。

成語解釋

解釋 族類:同族人;異:不同。不是我們同族的人,跟我們不是一條心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誌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Feelingthesame 回複 悄悄話 差不多就行了, 別沒完沒了的提這個話題了
小馬識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非否' 的評論 : 一針見血。他敢說“你想讓我們校園50%都是黑人嗎﹖”這樣的話嗎?
非否 回複 悄悄話 普林斯頓招生辦人員明說﹕“你想讓我們校園50%都是亞裔嗎﹖”
十足的種族歧視,一定要寫進起訴。
敢說“你想讓我們校園50%都是猶太裔”,“x%法官都是黑人”,或是“y%CEO都是白人“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