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名校錄取也走後門嗎?

(2014-06-10 15:38:56) 下一個


    西方國家的高校也搞走後門的不正之風嗎?不看分數看父母,或有了關係就能進,
似乎不少人就這麽想。看看數據吧,美國藤校在錄取中校友占比例10-12%。似乎比
普通人群高。一般觀點是:VIP校友(總統,政要,總經理,大亨),大量捐款校友,
積極參與學校公益,公務活動或社團,校友會活躍成員,等等的子女錄取相對容易。
當然成績還是要看的,其實他們的成績不錯。據王科(前哈佛招辦工作人員)估計校
友錄取不過6%。果真如此,關係似乎那麽重要。

    哈佛大學從2001年開始推行一種減壓法,考慮到為了考試和各種才藝訓練,大部分
學生在高中期間學習太艱苦,錄取後可保留學籍一年,去休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
的事幹好後來讀書。充分鬆綁後,絕對輕鬆上陣。殊不知,這些被鬆綁的人約有75%(占
32人中20人)就是哈佛校友的子弟,他們可以很可能占了上一輩福蔭,自在的休息一
年。

    精英學生出身不凡家庭,擁有優越的資源,良好的教育環境,他們耳濡目染,素質
訓練好,知識豐富廣博。因此,愚個人認為所謂的關係並不重要,隻不過本身的強
硬,精英校友的光環是巧合,為錦上添花而已。有時很冤枉地被認為開了後門。殊不
知,國人在同類情況下開後門嚴重得多。據了解,招辦人員不會統計這些無聊的數據,
也不願意透露有關的詳細情況。因而,關係在名校錄取中究竟有多關鍵仍然是個迷。


下麵轉折一些案例(ZT),迎合某些同胞強調的關係論。不過這些故事是陳年老芝麻,
而且與上文相矛盾,有點誤導之嫌。誠懇歡迎童學們補充,進行討論。

名流為子女上學走後門
美國給人印象是個推崇通過個人奮鬥而成材的國家。的確,與西歐和日本相比,
美國社會的“世襲”現象相對較少。然而,美國也不乏精英階層在子女很小時就送
他們進入名校,而後進入社會上層的例子。在美國,名牌大學多為私立學校,需要
名人後代裝點門麵,也需要名流的財勢在背後支撐。因此,權貴、校友子弟即使成
績略遜也能進入名牌學府。

    在《入學的代價》中,作者─美國《華爾街日報》芝加哥分社副社長戈爾登形象地
說,相當於國內高考的美國中學生“學能評估測驗”(SAT)滿分是1600分(現為三
門考試,2400分),而有背景的至少抵得上300分。哈佛、普林斯頓和布朗等所謂
“常青藤”名校也不例外。

    比如,美國總統布什的侄女勞倫盡管SAT成績低於普林斯頓大學入學標準卻仍被錄
取;前副總統戈爾的兩個兒子成績平平,但分別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好
萊塢女星簡•芳達向布朗大學捐款75萬美元,她女兒萬妮莎就被“無條件錄取”。名
校甚至還有一條潛規則:如果一名校友(VIP)子女錄取,那麽在該校的其他校友子女
隻要分數高於此人,也都必須錄取。稱之為:一人上船眾人趕。

考試成績好,出身普通家庭者不能進名校
創立於1884年的格羅頓中學本身就是美國中學當中的貴族學校,被認為是“精
英的搖籃”,校友中名人包括前總統羅斯福。校園風景如畫,哥特式的古老建築透
露出莊嚴和不凡。此校門檻甚高:平均每個學生一年的學費、食宿費加起來要3.3萬
美元,因此,學生多是有背景的世家子弟,畢業後幾乎都進入名牌高校。也有少數
普通家庭的父母省吃儉用把孩子送進這裏,以期換取一個好的前途,但到頭來仍無
法與世家子弟平等競爭升學的機會。

    韓國移民後代亨利•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的父母在當地開了幾間小洗衣店,論
家產隻能算是中等人家。樸的成績在格羅頓中學98級79名學生中名列第14,總分1600的
SAT他拿了1560的高分。他先後申請了6家“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魯、布朗、
哥倫比亞、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學院,但全部遭拒。然而,同級當中成績排在他後麵
的學生大多數卻被這些名校錄取,這些學生不是家裏有錢有勢,就是沾了父母是名人
或是名牌大學校友的光。

    亨利•樸的同學約翰•羅伯茨和他的成績相似,但命運完全不同。羅伯茨在同級學
生中成績排名第10,SAT考了1530,還不如樸。他和樸都是格羅頓中學數學成績最好
的學生之一。他們合寫的數學論文曾登上美國高中的學刊。但羅伯茨有一個樸所沒
有的優勢,他的祖父和叔叔都是哈佛大學校友和捐助者,曾資助哈佛修建了一條室內
跑道和一個網球場。因此最後進入哈佛順理成章。羅伯茨後來說,要是樸有一些背景
的話,進入名校應該不成問題。他說,自己能進入哈佛,一是成績好,二來靠背景,
缺一不可。

隻要背景硬,名校就招手
格羅頓中學98屆另一些學生的例子則表明,隻要背景夠硬,成績不好也照樣進
名校。在同一級學生中,有9人申請進入斯坦福大學,但隻有一個名叫瑪格麗特•巴
斯的女生被錄取,而她的成績在格羅頓中學同級學生當中僅列第40名,在9名申請者
裏倒數第二。她的SAT成績隻有1220分。相比之下,斯坦福90%的大學新生在高中時
都是前10名的學生,而75%的人SAT成績都在1360分以上。

    但是巴斯的優勢也很明顯──有個好爸爸。她老爸是得克薩斯州的大亨羅伯特•巴
斯,不僅是斯坦福大學董事會主席,而且在1992年一次捐給斯坦福2500萬美元。巴
斯本人也是斯坦福校友,同時還是格羅頓中學校董事。巴斯小姐的同學中有許多是權
貴子女,包括外交官、大律師、作家和企業家。98屆學生中進哈佛的人最多,有十幾
個。其中包括波士頓風險投資家克雷格•波爾的愛子馬休•波爾。克雷格也是哈佛畢
業生,他先後向母校捐款600萬美元。

    馬休在格羅頓上學時成績優秀,在98屆當中排第4名。但SAT成績隻考了1240分。而
哈佛新生3/4以上SAT成績都在1380以上。馬休承認,有父親的這層特殊關係增加了他
進入哈佛的機會。他坦言,這種看學生背景的錄取方法很不公平。馬休的同學福布斯
•麥克皮爾森在申請其他名校時遭拒,但最終在推遲一年後終被哈佛錄取。原因很簡
單:他是哈佛創辦人馬瑟的後裔,祖父和父親都是哈佛校友。為照顧他這樣的校友後
代,哈佛有一項特殊政策,即對當年未達錄取標準的校友子女,可以推後一年錄取。
1998年,哈佛共錄取了17名這樣的學生。

“關係”不用,過期作廢
也有少數學生不願靠家庭背景進入名校,而選擇了在申請時故意隱瞞這些情況。
但結果又如何呢?格羅頓中學98屆女生朱莉婭•哈爾伯斯坦的父親是暢銷書作家,
名作包括《最好的和最聰明的》及關於網球的專著《1949之夏》。朱莉婭一直夢想
進入布朗大學,但不想依靠父親的名氣,因此在入學申請材料中並沒有提及家庭背
景。然而,她沒有想到,父親的好友、布朗大學前校長瓦坦•格雷戈利卻主動替她
向布朗大學寫了一封推薦信。結果自然被錄取。朱莉婭的成績在同級中排名41,SAT得
了1340分,比布朗大學新生平均分數高50分。她的強項是文科,理科卻很差。她在
被錄取後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父親的關係,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被錄取。“每當想
起這一點,心裏就很不踏實。”
   
    朱莉婭的同學卡羅琳•布拉加也申請了布朗大學,出於同樣的想法,她在遞交申請
時也沒有提及她的祖先曾經為布朗大學捐獻了一座大廳。但結果卻是──盡管成績
比朱莉婭好,卻未被錄取。她後來上了喬治城大學,怎麽說比布朗大學還是差了一個
檔次。每談起這件事,她總是後悔不已。“我太天真了。在理想世界中,你不該談論
家庭背景;但在現實世界中,你必須動用所有的背景和關係進入理想的學校。”

名校因“後門生”影響質量
    美國名校青睞有背景的“關係戶”學生由來已久,而近年來這一趨勢更為明顯。名
列美國高校10強的杜克大學目前每年平均錄取100到125名這類學生,比10年前增加了
20%。這種政策給杜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過去6年中,杜克大學從非校友的
學生父母那裏取得的捐贈名列全美高校之首,在2001至2002學年達310萬美元。35%
的杜克校友向母校提供過捐助,而52%的該校新生的父母是學校的捐資者。看到這
一勢頭,杜克最近更是提出了集資20億美元的宏偉計劃。

    杜克等美國名校紛紛為這種看背景錄取學生的做法進行辯護,主要理由是學生交納
的學費不足以支持學校的全部教育開支。與此同時,名人子女入學,還可以幫助增
加學校知名度。斯坦福大學招生辦主任羅•曼姆賴特直截了當地說,學生家長是否向
學校提供捐贈是她招生時必定考慮的一個因素。她說,每年學校的發展辦公室都會交
給她一份名單,上麵列出了申請入學的學校主要捐款人子女的名字。

    “常青藤”名校大量招收權貴子弟,導致了學生素質和學術聲譽的下滑。美國《時
代》周刊指出,由於上述招生政策,“常青藤”擁有的主要是名氣,學生素質不一
定強過名不見經傳的公立大學。最好的例子就是:《財富》雜誌評出的500強企業中,
絕大部分公司的總裁都不是名校出身。一些美國專家指出,名校受歡迎,原因有三:
名氣、學生素質和畢業後的校友關係網,但這些優勢很“虛”。相反,大批普通公
立大學吸納了因沒有背景而無法進入名校的高材生,學生素質日益提高。而且普通
大學往往規模小,學生和職員比例低,這和“常青藤”名校人滿為患的講堂分別極
大,自然會在教學質量上有所體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activcard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比爾.蓋慈給你寫封推薦信,你想上什麽樣的大學都能進去,而且不管你的成績如何。
tfgtdf 回複 悄悄話 有關這句話:“每年學校的發展辦公室都會交給她一份名單,上麵列出了申請入學的學校主要捐款人子女的名字。”
這也和“走後門”不同,“走後門”是給有關係的個人好處,而出賣學校和其他考生的利益,而優先捐款給學校的子女是為學校的利益。你若不是哈弗的校友,你得給哈弗捐一棟樓才可能對你孩子的錄取有影響。
tfgtd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yushouma' 的評論 :
課題研究經費靠教授個人的本事,不論他們在哪個學校,經費也由教授支配, 隻能用在課題上,跟本不能用在學校運營上, 兩回事.
xiyushouma 回複 悄悄話 回 飿崆 , tfgtdf: 你們也太幼稚了。私立學校拿納稅人的錢太多了。 別的不說, 以生物學科為例, 拿NIH 的錢少嗎? 隻有傻子才會認為外來的中國人申請錢的時候,和他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tfgtdf 回複 悄悄話 小思維不如叫閉門思維,看到點皮毛就套用國內的走後門。

首先,人家不用納稅人的半毛錢,靠的是校友捐款和資金經營,當然要優先校友子女,人家不像像北大,清華是國家養著的。

第二,很多你的猜測不是事實, 比如:“錄取後可保留學籍一年, 約有75%就是哈佛校友的子弟, 他們可以很可能占了上一輩福蔭,自在的休息一年。” 事實是,任何新生,在校生都可以保留學籍一年幹他們想幹的事。

又比如:“名校因後門生影響質量”, 名校後門的目的是為名校自己找到最強的校友,不論是政治還是學術上,他們不會犧牲學校的利益而“照顧”有關係的人。這和中國的後門出發點不同。
飿崆 回複 悄悄話 私立學校不是國家公器,人家如何錄取隻要不違法都是無可指摘的。但是人家就是能夠保持上百年的輝煌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