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點數五十年,中國經濟沒有奇跡(三)

(2024-01-21 00:18:40) 下一個

五十年持續高速增長。我是過來人往回看,其實是心中已有的數。但是對當年那些做決策的人,比如說“到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或者一會兒說二十年鋼產量超美,一會兒又說也許要一百年的,真的是很大膽假設。

於工業化初期,很多國家的工業增長率都會超過10%。隻是不會持續幾十年。有人說民國也有過工業化,隻是被日本侵華打斷了過程。可惜這隻能永遠停留在假設上了。我們看看“黃金十年”中表現最好的1931年至1936年,期間中國產業工業年成長率平均高達9.3%,除掉日占東北則為8%。隻不過主要成長來自於機製麵粉業、紡織業、火柴業這三大行業。重工業反而萎縮。全國鋼產量尚不及晚清張之洞辦的漢陽鋼鐵廠一廠所出(已停產了)。95%的鐵礦和冶煉在日資控製之下。全國工農業產值年增長率在1.5% 左右(工業比重太低拉不動),達到了清末、民國肇建以來的最高水準。但消費率和投資率依次為104.1%和-4.1%、97.5%和2.5%、102.0%和-2.0%、109.1%和-9.1%、101.8%和-1.8%、94.0%和6.0%。6年中投資率有4年為負數 (靠大筆國外貸款)。這種投資率和產業結構,即使沒有戰爭增長也不可能持續下去。

真要工業化就得要動真格的。上圖就是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動機的核心秘密。每年將三分之一以上的產出投入再生產。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持續十年有做到過的,但沒有能持續三十年的。更沒有能持續七十年的。在這種積累強度下,中國是靠自己推動發展的。改開後的那些外資港台資,起到一些錦上添花作用。經濟增長上的推動不大。其作用主要在引進一些技術並打開國際市場,長遠意義要在二十一世紀才體現出來。

數字上的奇跡,如果看到背後付出的代價,又很難認同了。中國今天的成功的原因,卻正是今天國內外經濟學家們大力批判的:高積累、低消費(或者先生產後生活)。重重輕輕,貪大求全。

這些其實是一整套戰略的不可缺少部分。首先要增長就沒能不投資,但要保持長期增長,或者說要保持投資的效率,就必須優先投資重工業。因為重工業是工業的心髒,工業母機。同時重工業的產品是生產資料,不能被直接消費掉,必須更多的投資來轉化成生產力。重工業逼著投資率增高。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開篇就說:“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其它都講理,這一條不講。

還有就是必須技術全麵,門類齊全。自己必須建立完整的體係。否則就會受到諸如市場原料技術設備等製約。成長就會被局限在一定的(國際分工)軌道內。遇到天花板,無法自主。當年中蘇關係,如今中美關係的破裂,都有這種因素在其中,也就是說中國無法被現有的或期望的各種“秩序”所製約,無孔不入,贏家通吃。但正是這完全不同的路徑選擇,讓這一次中國發展不再如“黃金十年”般曇花一現。

當然,這裏說得好像知道應該如何似的。其實世界上(自以為)知道應該如何的人很多,一個沒能做到。但不知道卻做起來再說的,卻真做成了。讓我們來具體看看。

(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事事造假,害人害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