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性的迷思

(2022-07-24 09:44:49) 下一個

出於中國在現代科技長期落後的現狀,難免會引發中國文化是否扼殺原創力的反思和討論。更激進一步,會做出中國人就是因為缺乏原創力,從而對科學無貢獻的推論。大家用舉例子的辦法來談原創,這是個好辦法,也許是唯一辦法。但若是如此來談原創性,有一個根植在內的悖論。就是隻有保留下來的,重複談論最多的,或者說被原創領域之外廣泛承認的,才會被算是“原創”。時時刻刻人類都有很多獨創的奇思妙想,但都被迅速遺忘。

我們談論的原創性,其實隻是受限於曆史的非常狹隘的一部分。相比於實驗科學,純構建的數學可能需要更多的原創性。我知道幾個天才數學家(至少有一個蘇聯的一個日本的),在傳統數學領域取得成就後就“瘋了”,因為他們不滿意曆史上流傳積累下來的現有龐雜數學體係,動手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更邏輯完美的數學體係。可他們的論文沒其他人能看懂,迅速被湮滅遺忘。如此高超純粹的原創性,隻要不合現有框架軌道,就沒有希望被承認。

需要是原創的第一驅動力。但有用性不是唯一選擇標準。解決問題,可以有多種方法路徑。不過一開始選擇了哪條路線,積累下來就會形成排他慣性。現代科學起源於歐洲,有曆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既然最早出現於歐洲,言必稱希臘羅馬,就是一種當時科學家與周圍外界交流的必要。其實現代物理學與亞裏斯多德無關,原子理論也完全不同於德謨克裏特的原子。但既然當初借用了名頭和名詞,就建立了一種“道統”。假如當初現代物理學家有漢語背景,用陽命名質子,用陰命名電子,就會造成一種中國古人特有科學傳統,而古希臘人隻是擅長哲學的語境。其實古代那些文明都差不多,沒有基本科學思想,都同時存在很多奇思妙想的猜測而已。

中國沒有參與到科學發展的最初階段,與中國近代一直沒有大擴張航海需求有關。但一旦科學形成了自己的傳統,選擇了或者沒有選擇而是實際走過了這條軌跡,改變就很難了。現在科學已經是個龐然大物,日積月累層層疊疊。今後隻能沿著這條道繼續向前走了。從而原來在歐洲文化圈內的國家更適應,容易跟上並入這個軌道。或者原來文化傳統體係性不強的也容易改軌道,比如日本。而中國原來的文化與歐洲差別大,自身體係極強。要適應在歐洲文化中生長出來的科學路徑肯定是最難的。但已經無法另起爐灶,中國人也隻得努力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些外語。

文化背景的障礙是有的,但不是原創性的缺失,某種意義上是原創性太強了(差異性太大)。歸罪於文字語言是沒多少道理。漢字有六書,不再是象形文字,而是一種綜合性文字。隸書的推廣已經掃清了象形的殘餘。科學的語言,從開始引用希臘文,到拉丁語,現在英語占了上風,全看各自的國家背景占多少話語權。現在在科技領域的話語霸權再次抬頭。華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無線通訊隻是個小領域。華為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在5G領域遙遙領先,基本完善了自己的技術線路。不出意外,以後的發展華為路線就會有長遠影響。

但出於全麵競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起了一場反擊。以政治理由禁絕了一切華為產品。哪怕采用低效不完整的技術,也要繞過華為路線。如果這場科技政治運動取得成功,可想而知華為的那些技術發明、設計、專利,都會被荒廢而遺忘。並再一次作為在通訊領域中國人也沒有原創性的證明。如果有些曆史感,或者哪怕追蹤一下華為的例子,就不難意識到,我們能談論的原創性,我們能舉例證明的,都隻是一些沿著已固化的曆史路徑往回追認的“原創性”,以偏概全是無法避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所謂三代培養一個貴族,原創性也是類似,是以世代為標誌的。
比如日本,從來就沒有創新精神,而是爭取把已經有的技術做到極致。日本被美國認可的發明創造隻有一項,就是LED技術,其他都是抄襲(包括偷襲),隻不過做的更好就是了。
美國人在創新方麵,是在十九世紀末期開始有了大發展,但那些人基本都是歐洲移民,客觀上是歐洲技術的轉移,而不是美國自己培養出來的。
中國改革開放僅僅是一代人多的時間,大概還需要至少一代人才會出現大量原創的現象。
最近看了一個台灣芯片大佬談論兩岸芯片技術,他在考察了華為後大為驚奇,認為華為目前擁有全世界最高的芯片設計能力,但因為光刻機被美國阻止荷蘭而無法自己製造(中國在芯片封裝是世界第一)。他認為中國在芯片設計上遠超美國,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儲備太大,美國已經沒有了相應的技術人才。
荷蘭生產芯片光刻機的ASML總裁最近公開說華為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不過就是十年左右時間,因為一部光刻機十萬個部件,華為有錢買下其中多數生產商,或者自己製造,畢竟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具有最強製造力的。
目前世界上的芯片危機就是因為中國大量減少進口(中國目前在低階芯片,28納米和14納米上占有市場份額,可以自己生產),兩三天前中國宣布在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階光科技的情況下,中國製造出7納米芯片。這是突破了光刻機技術能力的(據說是使用了北大的一種技術,擺脫光刻機,當然這是世界上還沒有的技術)。
看看中國發射航天器的控製指揮人員,都是四十歲以下的。有報道中國開發殲10的平均人員年齡是32歲。
而美國開發F35的人員的平均年齡在60歲,而且是在十幾年前了。
這就是差距,如今公司在美國已經很難找到具有理工博士學位的美國人,在STME領域畢業的博士基本都是外國人,如今難以在美國留下。
因此可以預測世界資本和技術會向中國轉移,那麽就會刺激中國的科技發展,類似二戰後美國的局麵。
中國人比較善於計劃,什麽十四五的。美國號稱要卡死中國的技術發展,但昨天的新聞是”2025中國製造”這個計劃會成功。也就是到2025年,三年後,全世界在工業上都不得不依賴中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