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線

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品味人生,結果會大不相同。從火星看過來,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渺小的...
正文

南京大屠殺的原因,及如何看曆史

(2012-01-10 04:28:33) 下一個
   近日讀了潤濤閻的《南京大屠殺、於謙、毛澤東、鄧小平》這篇評論,大受啟發,但其觀點和結論,不敢苟同,感覺有些東西不吐不快。潤濤閻是學理工的,推理邏輯嚴密,思路開闊,頗得大家歡迎,也是我最愛讀的博客之一。至於要拍濤哥馬屁,濤迷們遍地全是,真的輪不到我,所以我還是直入主題,談談如何從曆史的角度看南京屠殺的原因,並以此試圖補救其文的不足與誤導。

    首先,正確的曆史觀是,必須回到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去看,而不是僅僅從當今的角度去看那些曆史的人物與事件。這樣的曆史才生動,真實。而若加入事後諸葛的評斷,後人的偏見和導向影響,都是非常有害的。比如說袁世凱,後人都以軍閥賣國賊視之,但以當時的曆史環境看,他是創建中華民國這段曆史中僅次於孫中山的人物:威逼清廷退位,避免全麵的南北戰爭,而接受孫文,宋教仁的共和體製,其膽略,誌向,和心胸,是非常值得後人稱道的。走入共和國體,此公的作用是絕無僅有的,至於後麵在他人鼓動下,從共和又想轉變為君主立憲的帝製,他自己也是後悔的。隻是他死了,曆史沒有給他時間,而後,各色人物頻頻登場, 都少有袁的心胸和能力,所以南北各路勢力紛爭不斷,遺害國家不淺。

   對比抗戰勝利後發生的國共內戰,至少蔣介石和毛澤東是遠遠落在袁之下的:一場內戰打到你死我活,分出勝負才算罷休。當然,共產黨的野心更是主要的原因,他們背靠蘇俄,自恃有強大的後援,不打出自己的天下那算什麽英雄呢。到1949年中共的軍隊攻入南京總統府,除了沒有南京大屠殺,不也是軍民又一次在戰火中洗禮了一次?
 
   回頭看曆史,很多時候中國是有機會的,然而不幸,關鍵的機會都被中國人弄丟了。袁世凱死後就是這樣一團混亂,各路軍閥,赤色土匪,紅色蘇俄,日本帝國,這些都是中國麵臨的致命挑戰。到抗戰開始,中國有幾年穩定的發展呢?經濟軍事落後不說,人心之亂可說是最大問題。比如中東路事件,斯大林統治的蘇俄為搶奪在中國的利益,與國民政府的張學良東北軍大打出手。遠東軍司令布柳赫爾親帥大軍壓境,2次重挫張學良的中國軍隊。張學良不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但至少很賣力,也算打了幾場硬仗。但此時,上海一夥洋買辦/漢奸跳出來了,他們提出“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公開支持蘇聯,並組織大規模反對國民黨和擁護蘇聯的群眾示威,爭取發動上海工人總罷工。這夥吃裏扒外的人是誰呢?他們就是中共領導人:瞿秋白,李立三,向忠發,周恩來!

   中共在1931-1945年抗戰中的表現,認真讀過曆史的都很清楚。如果去掉1936-1945年國共合作的那段,我們依然看到在1931-1936年,中共在日本人進攻中國東北,華北的時候,忙著搞暴動,武裝割據,組織蘇維埃共和國,成立蘇區。到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時,國家/民族已經衰落到非常危險的邊緣。軍隊大都是雜牌編製,政府是臨時拚湊,民心更是千奇百怪,更有蘇俄鼓動的南方某黨亂匪,暴動,燒殺不斷。試想,這樣一個中國,那裏是日本的對手?
  
   而同時的日本在忙著做戰爭準備: 1922年10第一艘航母翔風號下水,此艦到1937年已經載6架戰機參與到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來了。另外到1937年,他們至少還有赤城,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等航母加入戰鬥序列。其中飛龍排水量2萬噸,官兵1100,搭載72架戰機。赤城更是海上巨無霸,排水量4萬噸!

   中國的農民不知道日本軍隊有多麽強大,我想老毛這些土包子也不知道。但老將,張學良,和其他高級將領不會不知道。南京政府內的高層人員也不會不知道中日的差距。到1937年中日軍的全麵開戰,不用打這個輸贏就已經定了。

   更何況,中國一幫亂民還忙著要革命呢。他們革命的理由是要有飯吃!但不革命,難道就餓死了麽?我是懷疑這個說法的。至少我相信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林彪等,他們家裏都不會被餓死。而且我相信,拜經濟發展之勢頭,上海的產業工人過的也不差,他們還是在蘇俄特務鼓動下,動不動就要罷工。

   說遠了,回到1937年的南京。南京丟了,雖然那時國民政府的首都,但是沒有什麽大不了,放在當時的情勢下,南京必然要丟。因為:1. 30多萬的東北軍,可以說是中國軍隊中裝備訓練最好的,依然在2萬關東軍的進攻下,不戰而退入關內。張學良一方麵是個無能的混混,另一方麵他也對日本軍戰鬥力有所了解,自知打不過,還不如保存實力。2.在東北軍麵前,1933年,熱河,察哈爾丟失。3.1937年7.7盧溝橋事變後不到一個月,北平天津失守。但華北守軍特別是宋哲元的29軍,進行了堅決的反擊。顯然,戰鬥力不敵日軍,但至少沒有像張學良的東北軍那麽丟臉的放棄防線。

   1937.7.7盧溝橋事變標誌中國全麵抗戰的開始。到12月南京保衛戰之前,有兩場大的戰役可以參考:
(1).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滬會戰,中國參戰75萬,傷亡30萬。日軍參戰30萬,傷亡4萬。(2).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會戰,中國參戰58萬,傷亡10萬。日軍參戰14萬,傷亡3萬。

  從這兩組數字看,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遠不如日軍。像這種規模的現代戰爭,軍隊的戰鬥力表現在:第一,軍事裝備。那個時代,遠遠不是數百年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以前基本是依賴於體力,但現在是要靠裝備,武器的火力配備和彈藥幾乎具有決定性。說的不好聽一點,一個中隊的日軍,足夠完成南京屠殺的整個過程,如果對手是有人沒槍,有槍沒彈的情況的話。第二,軍官和士兵的素質,包括軍官的指揮,士兵操控武器的能力和戰場經驗。中國軍隊都是些新組建的軍隊,除了少數軍官有過訓練,士兵基本是農民,沒有經過係統的訓練和戰鬥。初次臨戰的人,基本是槍都拿不穩,不要說細心瞄準,打中敵人了。第三,戰鬥意誌。相對日軍長期針對性訓練,自動武器,坦克,火炮等優勢火力裝備,主動進攻無路可退的戰鬥意誌,顯然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遠遜於敵軍的。一般估計是10:1,一個日軍戰鬥力差不多要等於10個中國士兵。上麵兩場戰役,中國軍隊是賣了死命,動了腦筋的。打不贏,因為3條裏麵,隻一條:戰鬥意誌跟對手相當。太原會戰中閻錫山,衛立煌,傅作義,這些指揮官都不是白給的,上下將士用命都是不用質疑的。

   再看南京保衛戰,國民政府軍隊10萬,敵軍5萬,所以基本是守不住的。

   “國民黨守軍棄槍而逃才是造成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原因。那些農民兵不願意為鄙視他們的城裏人賣命便化妝成市民試圖逃跑”這個說法是潤濤閻的引用,不能算他的。但他不該這麽的誤導。

   更離譜的是,他不該把於謙那個冷兵器時代的戰例拿出來做比較。南京守軍也曾經有與敵巷戰的打算,並且也確實在局部發生了。最大的問題在指揮失誤:撤退突圍沒有準備,造成自相踐踏。軍民混雜到一起。至於軍隊的素質,他們的戰鬥力,在南京外圍的戰鬥中老蔣已經看到了,遠沒有淞滬戰場上的軍隊好用,因為接連的戰鬥失利,鬥誌沒有了。所以統帥部給唐生智下達了戰局不利可以撤出的命令。
  
   是硬拚被敵人全殲在城內,還是先撤出來保存實力,這個決定在當時的戰場上,是顯然的。

   在這種倉促的情況下,軍隊都擋不住敵軍,把有限的武器給老百姓,讓他們麵對訓練有素的日軍,進行一場像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樣持久的巷戰?那還不如說是要讓老百姓去送死,去當日軍的活靶子練槍麽! 老毛的遊擊戰中毒太深了,階級鬥爭的弦拉的太緊了,就會蹦出來全民戰爭的這種荒唐想法。從一戰開始,在依賴機關槍,乃至飛機大炮的現代戰爭裏,靠全民戰爭去決定戰爭的勝負,這個真的可能嗎?這個問題不用問軍事專家,一般人憑常識就可以給出正確答案:絕對不能!老毛說過,國民黨軍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那也許是對的,因為國軍畢竟不能對老百姓隨便放槍打炮。用人海將國軍圍困,有良心的軍人放下槍來投降也是很有可能的,但這招,對日本人好用嗎?

   南京屠殺,固然起源於兵敗。但日軍占領哈爾濱,沈陽,天津,北京,太原,上海,不也還沒有亂殺人嗎?可是這次,他們殺人殺瘋了。
   
   因為南京是中國的首都。他們要殺給中國人看。

   固然若軍人知道被俘是死,他們肯定是不會丟下武器的!南京平民若知道日軍屠城,他們是不會沒有反抗的準備的,他們甚至去搶槍來做最後的抵抗。

   但回到曆史的那一刻,沒有人會想到日本的凶殘竟然到如此地步。

   把南京屠殺的原因歸為中國軍隊不保護民眾,這個是荒唐的,更像是為日軍屠殺開脫罪行。在那種情形下中國軍人們已經沒有機會打贏那場戰鬥,撤退就是唯一的選擇。如果不幸,戰鬥失利而你當了日軍俘虜,被殺了,那就是你活該嗎?
  
   軍人戰死在巷戰或阻擊戰中的也不少,他們有普通的士兵,有少將乃至上將(事後追認),他們這些戰死的人,是盡了自己職責的。淞滬失利後士氣低落,兵敗如山的情況下,很難說是那部分軍人的責任。因為整個中國的戰局就是這樣。像廖耀湘那樣找機會活著出去,將來就還有機會去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

   從另一個方麵,南京屠殺也給了中國軍民一個示例。它給中國人留下的不是恐懼而是仇恨,反而激發頑強戰鬥的意誌。在後來的常德保衛戰中,中國守軍頑強奮戰到最後,在孤城中困守16天,殺傷了大量日軍。中國軍人用死戰,贏得日本人的欽佩。
  
   在美國的援助下,中國軍隊的裝備大大改善,素質也越來越高,在戰場上戰鬥力提升到3對1,甚至1對1。到1943年後,基本扭轉戰場上的頹勢。總之,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中國軍隊在正麵戰場上能堅持下來,大量殺傷敵軍,從而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已經非常不容易,這個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如果簡單認為到後方發動民眾,打打遊擊,搞搞地道戰地雷戰,就可以打敗日本人,這想法是非常的幼稚。脫離曆史的局限,把國民政府領導下正麵戰場的一時戰鬥失利歸於蔣的不抵抗,或國軍的貪生怕死,是完全錯誤的。至少這種看法嚴重侮辱了為抗戰而流血犧牲的所有國軍官兵們。他們的武器決定的戰鬥力差於日本軍,但犧牲精神,卻從來也沒有比日本人少。



注:
    必須為南京錯誤指揮負責的唐生智上將,是怎麽一個人呢? 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後,日軍直撲南京。蔣介石曾問諸將對南京防守的看法,李宗仁白崇禧在軍事角度均不主張守南京。但唐站起來,氣宇軒昂的說自己要守南京,並與南京共存亡。因此蔣任命他為南京城防司令,全麵負責南京防務。唐後來還下令收繳燒毀北麵渡江的船隻,封鎖街道,做出背水一戰的姿態。但戰鬥從11月25日打到12月9日,日軍步步逼近,日軍的鬆井石根勸告衛戍司令唐生智交出南京,被唐拒絕。10日發起總攻,苦戰至12日,光華門、和平門、雨花台失守,唐方知道南京已經無法守住。請示統帥部後,下午匆忙下令撤退,自己坐小氣挺渡江而去。因為撤退命令下的太晚,沒有計劃,各路軍隊爭相過江,溺死不計其數。13日,入城日軍開始屠殺。唐事後到漢口見蔣引咎辭職,蔣並無追究。唐後來加入中共,1949年起義,最後當到湖南副省長,人大政協賦閑。病逝於1970年。唐基本是個有始無終的人,個性搖擺而全無指揮能力,南京防守失誤他是難脫其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