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裕彬

個人臉書主頁:https://fb.me/yubinwood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衰亡的中國啟示錄

(2012-06-26 09:02:40) 下一個










AKB48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一支性感女子偶像樂隊,她們拍過廣告賣巧克力賣手機,而最近她們被日本政府相中要拍廣告賣日本國債。據說她們的粉絲有很多都是多金的歐基桑,想想這些中老年男人們垂涎欲滴地看著AKB48極盡嫵媚之能事的唱歌跳舞搔首弄姿,勸說他們拿出舍不得花的血汗錢買國債,就覺得匪夷所思。日本政府真的走投無路到了如此地步嗎?



許多坊間評論員都說歐洲之後,主權債務危機的下一站就是日本。情況是不是真的如此糟糕呢?



最近惠譽把日本的信用評級從AA-下調到了A+,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歐豬五國身上就引發了災難性後果,那麽對日本的影響呢?很多人都說沒事,因為日本不是歐豬五國。日本擁有經常賬戶盈餘,可以自己印貨幣,有可觀的儲蓄率,國債超過90%都被國內認購。最近日本國債收益率不斷降低不正說明了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嗎?



日本會走出泥沼的。同樣的話在“失去的十年”的最初有很多人說過,可一眨眼日本正在失去第3個10年。王爾德說過:“失去第一個孩子是不幸,失去第二個那就是嚴重的疏忽失察。”日本債務的GDP占比去年就已經超過了200%,遠遠高於歐豬五國,這樣失控的局麵是不可能永久持續的。



日本衰退的核心是通貨緊縮,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日本一直都沒有走出通貨緊縮的怪圈。通貨緊縮的後果就是,日本的名義GDP從1997年的高峰已經有了明顯的下滑。連續的政府財政赤字,再加上日本經濟的緩慢增長導致了日本債務的GDP占比不斷惡化。

一直以來,日本政府都試圖通過大力的財政支出推動經濟增長。這反映在日本財政赤字的GDP占比的均值從上世紀90年代的1.7%增加到了2000~2007年的5%。但問題是,政府的強力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效果卻乏善可陳:日本的長期增長率一直都在下降,年增率十年移動均值在2011年已降至0.75%。假以時日這個移動均值就會成為負值。通過財政支出和大興土木來拉動經濟也是中國政府的信條,我們是不是應該引日本之教訓為戒呢?



有人說日本的債務問題不足為懼,因為日本的儲蓄率高,可以把債務內部消化。可是,根據IMF數據,日本企業儲蓄率從1981的13%增長到了2009年的21%,而與此同時日本家庭儲蓄率從10%下降到了3%。所以日本的財政赤字和大興土木主要是靠企業儲蓄維持的。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從索尼到豐田這些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全麵下降,利潤前景黯淡,對日本債務的支持也會日漸枯竭。經濟智庫Variant Perception認為,在2016年之前日本國債對現金和儲蓄的占比就將達到100%,日本的儲蓄將被填不滿的債務黑洞消耗殆盡。值得引以為戒的是中國的儲蓄率結構和日本也很有相似之處,那就是高儲蓄率的原因都是企業儲蓄率的高企,而家庭儲蓄率都在不斷萎縮。



日本政府的財政支出和大興土木除了擴張債務之外並沒有起到促進經濟的作用,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內需不振,通貨緊縮,導致日本企業更偏向於海外而不是在國內投資,也導致日本企業對海外市場的嚴重依賴性。同樣的情況也開始發生在中國,隻不過日本的內需不振和人口老齡化有關,而中國的內需不振卻是自己刻意為之:比如財政收入增長高於GDP增長更高於工資增長,比如住房負擔、醫療負擔和養老負擔太過沉重等等。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絕不會變成日本,可目前的地方債務危機很有可能是未來更大債務危機的預演。



天陰而知雨,不能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成就而忽視我們前麵的艱難險阻。曾幾何時日本也和我們一樣經濟增長迅速,出口傲視全球,股市大熱,房市大熱,而如今卻久久陷入衰退不能自拔。日本的政府也像我們的政府一樣,在關鍵時刻敢於以瘋狂的財政支出刺激經濟,曾經有效過,但最後除了造成國家債務負擔失控之外,已完全不能提振經濟。日本在老齡化社會下積重難返,但我們還有機會,我們應該把收入更多地分配給國民而不是政府,建立一個強大的公租屋和社保體係,把國富民窮轉變成民富國強,這樣的話中國的經濟將更多地依賴國民的消費而不是政府的支出去增長。



假以時日,中國的貿易順差會像日本那樣縮水甚至逆差,到那個時候如果內需依然不振,政府舉債刺激經濟則必將走上日本似的沒落之路。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http://weibo.com/dee8wo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