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陳陶, 隴西行 ZT

(2017-10-18 17:21:26) 下一個
陳陶, 隴西行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注釋
1、隴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錦:這裏指戰士。
3、無定河:在陝西北部。
4、深閨:這裏指戰死者的妻子。

譯文
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
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真可憐嗬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
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戀人。

賞析
??《隴西行》共四首,這是第二首。首二句寫將士忠勇,喪亡甚眾;末二句寫犧牲者是春閨少婦日夜盼望歸來團聚的情人。全詩反映了唐代長期征戰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表達了非戰情緒。三、四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比照,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淒楚,吟來潸然淚下。 

陳陶

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雲鄱陽,一雲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遊)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隻是他的祖籍。早年遊學長安,善天文曆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遊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後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63cdef0328.aspx

**
 

隴西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7%E8%A5%BF%E8%A1%8C/3381212

(晚唐陳陶著七言絕句詩)

編輯 鎖定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隴西行》其二是晚唐陳陶著七言絕句,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麵。唐軍誓死殺敵,結果五千將士喪身“胡塵”。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
 
作品名稱
隴西行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    者
陳陶

隴西行作品信息

編輯
【名稱】《隴西行》其二 
【年代】晚唐
【作者】陳陶
【體裁】七言絕句

隴西行作品原文

編輯
隴 西 行(其一)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
隴 西 行(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隴 西 行(其三)
隴戍三看塞草青,樓煩新替護羌兵。
同來死者傷離別,一夜孤魂哭舊營。
隴 西 行(其四)
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陣識龍蛇。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1] 

隴西行作品譯文

編輯
【注釋】
①匈奴:指西北邊境部族。
②貂錦:這裏指戰士,指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
無定河:在陝西北部。
④春閨:這裏指戰死者的妻子。
【譯文】
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
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真可憐嗬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
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隴西行作品鑒賞

編輯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這首《隴西行》詩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淒楚,吟來潸然淚下。詩人共寫了隴西行四首,此處是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煉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麵。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胡塵”。“誓掃”、“不顧”,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裏借指精銳部隊。部隊如此精良,戰死者達五千之眾,足見戰鬥之激烈和傷亡之慘重。
接著,筆鋒一轉,逼出正意:“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裏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係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征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知道親人死去,固然會引起悲傷,但確知親人的下落,畢竟是一種告慰。而這裏,長年音訊杳然,征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認為,此詩化用了漢代賈捐之《議罷珠崖疏》“父戰死於前,子鬥傷於後,女子乘亭鄣,孤兒號於道,老母、寡妻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裏之外”的文意,稱它“一變而妙,真奪胎換骨矣”。賈文著力渲染孤兒寡母遙祭追魂,痛哭於道的悲哀氣氛,寫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寫家人“設祭”、“想魂”,已知征人戰死。而陳陶詩中的少婦則深信丈夫還活著,絲毫不疑其已經死去,幾番夢中相逢。詩意更深摯,情景更淒慘,因而也更能使人一灑同情之淚。
這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兩句。“可憐”句緊承前句,為題中之義;“猶是”句蕩開一筆,另辟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裏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淒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麽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王世貞《藝苑卮言》讚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累。其實,首句寫唐軍將士奮不顧身“誓掃匈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寫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間喪身於“胡塵”,確實令人痛惜。征人戰死得悲壯,少婦的命運就更值得同情。所以這些描寫正是為後二句表現少婦思念征人張本。可以說,若無前二句明白暢達的敘述描寫作鋪墊,想亦難見後二句“用意”之“工妙”。[1] 

隴西行作者簡介

編輯
(約812— 888 )唐代詩人。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嶺南(今兩廣一帶)人,一作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遊學長安,研究天文學 ,於詩也頗有造詣 。舉進士不第,遂耽情於山水之間 ,曾漫遊江西 、福建、江蘇、浙江、河南、四川、廣東等地。宣宗大中(847—860)年間,隱住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學仙,不知所終 。陳陶終身處士,廣有詩名 。其詩多為旅途題詠或隱居學仙之詞,消極出世思想較濃,但也有部分投贈權貴、幹謁求薦之作。《全唐詩》錄其詩二卷。[2] 
參考資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