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會說英語就能寫好英語文章? 會說中文就能寫好中文文章?

(2016-10-25 14:47:26) 下一個

會說英語就能寫好英語文章? 會說中文就能寫好中文文章?大部分中國人隻會說中國話,寫不出成篇的文章來。為什麽?因為平時閑扯淡,可以信嘴胡唚,不用管上下文,心裏的遊思飄到哪裏,自己的嘴巴就怎麽吧唧。要寫出來給別人看的文章,就不能這麽任性,得尊重讀者、尊重作文的章法。-李春輝

Celesta Brenneka博士的寫作課。她上課借鑒的主要思路就是George D. Gopen的《Expectation》。這本書從讀者期待看到什麽的角度出發,講解我們在寫東西的時候該怎麽辦。也就是說,作者是要關照讀者的。李春輝科學網博客。

跟Nature學寫文章

已有 331 次閱讀 2016-10-24 23:27 |個人分類:地學討論|係統分類:論文交流|關鍵詞:起承轉合 科研論文 寫作    推薦到群組

  讀博士,自然要寫文章;而在這個說德語的國家,寫英語文章更是難上加難。表麵上看是因為這裏不具備優良的英語環境,所以很多德國教授都建議學生找一個英語是母語的人把關語言。其實,我對這種辦法一直不怎麽信任。這並不是說沒有好的語言校正師,而是要求學生求助於英語是母語的人心中有一個前提假設我不能接受。這種假設想當然地認為會說英語就能寫好英語文章。那麽,是不是可以說,會說中文就能寫好中文文章?明顯不是的。大部分中國人隻會說中國話,寫不出成篇的文章來。為什麽?因為平時閑扯淡,可以信嘴胡唚,不用管上下文,心裏的遊思飄到哪裏,自己的嘴巴就怎麽吧唧。可是寫文章,尤其是要寫出來給別人看的文章,就不能這麽任性,得尊重讀者、尊重作文的章法。

說章法,無非是起承轉合。寫毛筆字,也有起承轉合,怎麽提筆,怎麽轉角,怎麽收筆。寫文章也一樣,怎麽開頭,怎麽發展,怎麽有了衝突,怎麽結尾。很多人說,這不就是八股文了嗎?是的,這就是八股文。寫一般文章,能把八股文的套路弄通就綽綽有餘了,不是任何文體都要表現你那看似獨特實則不堪的個性。科研文章就是典型的八股文,照著一定的套路寫,最少可以到達可讀的水平。可惜,就連這個水平,大部分人都寫不出來。中國人有寫不出來的,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一樣兒有。今天就用Nature上一篇文章(Speyerer et al., 2016,Nature 538)的摘要做例子,說一下起承轉合這種寫中文文章的技法也可以用來寫英語學術論文。為了方便討論,我把這個摘要一句話拆成一段的樣子,並且編上序號。

[1] Radom bombardment bycomets, asteroids and associated fragments form and alter the lunar regolithand other rocky surfaces.

[2] The accumulation ofimpact craters over time is of fundamental use in evaluating the relative agesof geologic units.

[3] Crater counts andradiometric ages from the returned samples provide constraints with which toderive absolute model ages for unsampled units on the Moon and other SolarSystem objects.

[4] However, althoughstudies of existing craters and returned samples offer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of crater formation and the past cratering rate,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present rate of crater production, the effect of early-stage jetting duringimpacts and the influence that distal ejecta have on the regolith.

[5] Here we us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 Camera (LROC) Narrow Angle Camera (NAC) temporal(‘before and after’) image pairs to quantify the contemporary rate of craterproduction on the Moon, to reveal previously unknown details of impact-inducedjetting, and to identify a secondary impact process that is rapidly churningthe regolith.

[6] From this temporaldataset, we detected 222 new impact craters and found 33 per cent more craters(with diameters of at least ten meters) than predicted by the standard Neukumproduction and chronology functions for the Moon.

[7] We identified broadreflectance z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craters that we interpret as evidenceof a surface-bound jetting process.

[8] We also observe asecondary cratering process that we estimate churns the top two centimetres ofregolith on a timescale of 81, 000 years—more than a hundred times faster thanprevious models estimated from meteoritic impacts (ten million years).

[1] “起” [2] [3] “承”,正麵深入所提到的主題的一方麵。 [4] ,轉入論文作者想討論的主題的另一方麵。 [5] ,說明作者想通過說明途徑講述關於另一方麵的問題。 [6-8] “轉”,同時中也含有。看到這裏已經明白了的同學,可以不用再看了。還想聽嘮叨的,就可以接著看到底是這篇文章怎麽起承轉合的。

“起”的句子一定得是本行當的常識或基本事實。文章的第[1] 話說彗星、小星係以及其它星際碎片偶然撞擊月球,可以形成月壤和月岩、也改變月壤和月岩。看了這句話,即便不是學這個專業的也能理解。不管任何雜誌,就算是很專業的雜誌,也必須用常識性知識起題,這樣不讓人覺得突兀,讓人有種熟悉的感覺。從這個句子本身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打算說一件事:月球表麵的撞擊。

“承”不能重複起題的內容,必須是對起句的深入。比如第[1] 句提到了月球撞擊,那麽第 [2] 句就說通過經年累月的撞擊形成的隕石坑可以約束月球上相關地質體的相對年齡[3]句就接著說通過對撞擊坑進行計數和測定從月球上采回來的樣品進行同位素定年,可以推測月球上尚沒有被取樣的部位以及太陽係內其它星體的絕對模式年齡。第[2] 句說的是相對年齡”,第 [3] 句說到絕對模式年齡,這也是遞進關係。

是文章最為重要的節點,是表明意圖的地方。 [2] [3] 都可以看作是主題兩個“正麵特征”,那麽由however引導的第 [4] 句就是要說主題的負麵信息。負麵信息是什麽呢?負麵的就是原先的方法隻能用來估算“過去”的隕石撞擊事件,沒有辦法約束“正在發生”的隕石撞擊事件。換句話說,原先的方法是過去完成時,解決不了現在進行時的問題。原先的方法也解決不了撞擊過程中早期噴氣的影響,也約束不了撞擊過程中飛濺出來的碎石塊砸到原先的月壤裏會發生什麽情況。請記住在這一段提到的這三個問題,因為後麵 [6-8] 對這三個問題做了回答。

出來的話題,也需要進一步具體和深入。第[5] 句說針對老方法存在的這麽明顯的問題,我們要用一個新方法,解決三個問題:現在進行時的撞擊頻率、撞擊排氣的細節、和撞擊剝蝕月壤這種過程的識別。這是論文作者的目的,這三個目的是嚴格針對“轉”中提到的那三個問題的。

“合”其實就出現在[6-8]句。第[6] 句回答現在進行時的撞擊速率:比標準模型預測高33%。第 [7] 句回答排氣的細節:月球上高亮區就是排氣區。第 [8] 句針對月壤剝蝕的問題:撞擊八萬年能把月壤削薄兩厘米,比原先預測的高一百倍。

這篇論文成功地選擇了主題、敏銳地發現了問題、機智地選擇了解決問題的手段、圓滿地完成了自我設定的任務。我們讀這種文章有一種圓滿感,感覺滴水不漏、步步推進,最後豁然開朗。有人說沒有才情的理科生才會用這種機械性的起承轉合,那些會寫東西的文科生才不會用這種八股板板。其實,就算是《經濟學人》的文章也都有起承轉合,一樣不少,隻不過來得更隱蔽些,感興趣的同學不妨分析一下。

上麵說的這些起承轉合不是文章第一稿就必須要出現的。文章的第一稿就要是記錄自己思維跳躍時閃爍的火花,至於上下文連貫不連貫,不是重點。等到文章第二稿以後就得把“起承轉合”敲實。因此在修改的時候也不要舍不得原先寫的文字,該刪的刪,該重寫的重寫。

寫東西,不要由著性子胡寫,要讓文字載著自己的思維順暢地留到目的地,不要哐哐哐地打直角,或者說半截子話。每一句話都要能在前一句找到根據,每一句話都有對後一句做出提示和安排。也就是說句句有來自,句句有著落。文章有了章法,首先氣度格局就在,至於個別字句是否表達的妥當,其實無關宏旨,一般讀者並不會覺得你用“generally”“generally speaking” 以及“it is general that”等等有什麽區別,因為它們可能本來也沒有什麽區別。

說完寫的,再提一點兒讀的。文章一定要看上手文章。什麽意思呢?打個比方吧,初次讀小說要是讀的是《紅樓夢》這個水平的,以後你就不大能看得上《幻城》這種貨色。讀科研論文,同樣要讀好雜誌的文章,這樣潛移默化,就是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是看的是品質一般的文章,你寫的時候就有種雜誌上的文章也是這麽寫的啊,我這麽怎麽就不好了?!的理直氣壯。

【附注】這篇文章受惠於Celesta Brenneka博士的寫作課。她上課借鑒的主要思路就是George D. Gopen的《Expectation》。這本書從讀者期待看到什麽的角度出發,講解我們在寫東西的時候該怎麽辦。也就是說,作者是要關照讀者的。書好像挺貴的,不過要是看了這本書寫的論文基本盤麵過得去了,總比回回都請人幫忙改省錢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9459-1010775.html

上一篇:我的師兄汪在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