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選擇逃離“偷窺”朋友們的生活

(2016-07-18 14:32:21) 下一個

"據心理學家說,人的視野和接觸的範圍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慮和擔憂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們已經看到,朋友圈裏的正能量主要來自心靈雞湯,而這些雞湯時間長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舊,雞湯喝一點可以,但喝多了一定會膩。此外,朋友圈裏更多的是負能量,人們最願意傳播的一定是那些負麵的社會事件,各種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明星醜聞和社會苦難、各種求助與底層的渴望,看多了連睡覺都不會安穩,更談不上提高幸福感。"

選擇逃離“偷窺”朋友們的生活 --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在遠離朋友圈?( 馬繼華)

(2016-07-18 09:04:35)

標簽:

雜談

 

雖然我們手裏沒有騰訊公司的分析數據,但僅僅憑借個人的感受以及朋友圈裏的內容,完全可以得出結論,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減少打開朋友圈的次數,在朋友圈駐留的時間也在減少。

據說,聊天是人類最重要的打發時間方式,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聊天就和空氣一樣,很重要,但沒人會很在乎。聊天是一種無意識,無計劃,無目的的行為。所以,當騰訊開發出來QQ和微信幫助我們和更多人更方便的聊天之後,騰訊就變成了中國最厲害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為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群”成為了社交工具中的必備,所謂的社群營銷也就成為了熱門。也就是在社群營銷被重視之後,聊天變得不再“無意識、無計劃、無目的”,聊天變成了意識清楚、計劃周密、目的直接的營銷活動。於是,美好的時代結束了,不管是群還是朋友圈,都開始商業化、組織化、管理化,人們也開始選擇逃離。

朋友圈不同於群,雖然有屏蔽朋友發言或者讓朋友看不到自己發言的功能,可是,朋友圈卻是增加微信黏性的最佳工具。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沒有朋友圈,我們一定是在隻有需要和人聯係的時候才會打開微信,而有了朋友圈,我們隻要一有時間,就忍不住好奇的去看看,朋友圈裏發生了什麽,微信從主動應用變成了被動接收,而這種被動接收信息的能力才讓微信具備了媒體屬性。

微信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平台,這種社交屬性催生了大量的社交應用,比如微信讀書、微信運動,每個人都可以“偷窺”到朋友們的生活,也能借助朋友圈了解朋友們的社會狀況。於是,在朋友圈中,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一個人的基本價值觀、一個人的愛好和誌趣,朋友圈成為了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的“真實”倒影。

當然,也正是微信朋友圈具備的典型的社交媒體的屬性,讓其成為了廣告載體。不僅微信官方開始向裏麵塞進去五花八門的據說是大數據定向的針對性廣告,更多的是朋友們開始有意識的利用朋友圈這個陣地發送自己的私家廣告,做微商的要發布產品消息,做媒體的可發布自己的觀念和文章,做培訓的還要發布各種微信群講座。

這樣的結果是什麽呢?以前微信朋友圈裏主要是大家曬的私生活照片或者分享的知識信息,包括吃了什麽美食、去了什麽旅遊景點、生活中有什麽趣事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借助朋友圈“偷窺”的目標,可是,現在的朋友圈變成了廣告集散地,除了什麽需要買,就是什麽不能吃,刷很多屏過去都難以見到幾條有價值的信息,人們也就變得越來越懶得在其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據心理學家說,人的視野和接觸的範圍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慮和擔憂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們已經看到,朋友圈裏的正能量主要來自心靈雞湯,而這些雞湯時間長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舊,雞湯喝一點可以,但喝多了一定會膩。此外,朋友圈裏更多的是負能量,人們最願意傳播的一定是那些負麵的社會事件,各種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明星醜聞和社會苦難、各種求助與底層的渴望,看多了連睡覺都不會安穩,更談不上提高幸福感。

人總是懼怕孤獨,社交是人類的第三層次的需求,而朋友圈緩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快節奏少交往的人們的心理壓力,滿足了好奇人,也使得“關注”與“被關注”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所以,朋友圈絕對是微信為我們提供的好場所,也是移動互聯網碎片化時代的生存場景之一。

其實,借助朋友圈,微信也一直在希望找到突破QQ的贏利模式,朋友圈廣告就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後來的“紅包看照片”也是一次嚐試,可是,最終,微信都淡化了這些商業變現,因為,朋友圈的不純潔已經很嚴重,如果微信官方再去添亂,朋友圈很可能不再是微信的亮點,極有可能成為壓垮微信的稻草。

隨著朋友的日漸增多,朋友圈在很多人的微信中已經變成了大廣場,人們不再願意將更多的私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了,在裏麵說話也變得小心謹慎,大量的沒有價值的信息泛濫之後,人們也開始不再頻繁的點開朋友圈而樂此不疲。當然,朋友圈裏的圖片和小視頻也讓很多對流量斤斤計較的人受不了了,隻好少用甚至不用。

有人說,隨著人們使用習慣的變遷,微信正在被不同的當成不同的工具,會體現不同的價值。比如, 有人拿微信賺錢,也有人因微信受騙;有人興趣盎然地跟圈裏好友比著遊戲排名,也有人更在意運動和讀書的榜單;有人被其綁架浪費著生命,也有人利用它學習進步更新著自己的思想。但是,這樣分化之後的朋友圈裏,賺錢的還能賺到嗎,學習的還能學習到嗎?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而這些規律往往還具有同一性,也許,朋友圈的繁榮也正在達到自己的斷點,斷點之後的微信向何處去,確實值得好好深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