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透明同行評審

(2015-12-18 11:27:28) 下一個

關於透明同行評審 精選

已有 4688 次閱讀2015-12-17 21:41|係統分類:觀點評述 推薦到群組

 

最近,Nature Communication 宣布將在明年采用透明同行評審(Transparent peer-review)的形式,作者將可以選擇發表其文章的同行評議記錄。

 

這一舉措很快受到高度關注。

 

如果從17世紀中葉的《英國皇家學會刊物》和法國的《學者雜誌》算起,學術期刊的同行評審已有300多年曆史。時至今日,同行評審已成為學術期刊稿件評審與質量控製的一種基本製度規範。盡管同行評審在科技論文發表過程中至關重要,但同行評審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局限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同行評審的各種改進嚐試,以及評審方式的日趨多樣化。目前有償評審、雙盲評審、公開評審甚至發表後評審等都有期刊采用。


這次提及的透明同行評審不同於公開評審(open peer-review) ,審稿人仍然可以選擇隱匿個人身份,期刊隻是將作者回複信等評審記錄上傳以供讀者下載。值得一提的是,透明同行評審這一舉措並非 Nature Communication 首創,之前一些生物學領域期刊,比如Wiley 旗下的 EMBO係列期刊已經較早實行了透明同行評審模式。

 

在這一舉措實行兩年後,EMBO主編Bernd Pulverer 2010年曾在Nature 發表評論,總結分析了透明同行評審實行以來審稿人和讀者的反饋以及期刊影響力變化等多項數據。

 

當時的實踐結果顯示,透明同行評審方式並不會打擊審稿人的評閱積極性,期刊的論文接收率也沒有發生大的浮動,而且這一舉措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審稿人在撰寫報告時更為細心,編輯做決定時更加謹慎。相比之下,人們普遍認為暴露審稿人身份的公開評審模式,會對人們撰寫評審報告的積極性產生負麵影響。

 

更重要的是,根據筆者的經驗,由於論文修改時間通常較為緊張,作者有時會因忙於應對審稿人提出的問題,而忽視將這些答複內容充分體現在論文當中。這些答複信中包含重要的信息,會隨著論文的發表而石沉大海。而公開審稿記錄和作者答複,將有助於讀者全麵理解論文內容,也為青年研究人員修改論文時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基於以上原因,我個人是非常支持這種匿名但公開審稿意見的透明同行評審方式。

 

當然,任何一種同行評審模式也絕非完美無缺,公開審稿意見和作者答複同樣可能激發一些風波。目前論文審閱過程中,編輯一般需要依賴多個審稿人的評審報告,並結合自己對這篇文章的印象來做出最終決定。雖然科學論文的內容應是對自然現象的客觀記錄,但論文評審過程中卻充滿了主觀的成分,可以看作是某種社會科學”了盡管負責任的審稿人和編輯都會盡力挑選優秀的稿件發表,但在整個過程中很難做到萬無一失,審稿人的意見和編輯的判斷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作者心中對“公平”審稿的期待。

 

設想一下,如果較多期刊公開評審意見,一些作者可能產生怨言,編輯也可能受到更多糾纏。比如:

 

為什麽那篇發表的文章可以被送審,而我的卻被直接據稿了?

 

為什麽我的論文被兩個不痛不癢的評審意見據稿,而另一篇內容相近的論文卻在存在負麵意見的情況下還被編輯接收發表了?

 

為什麽那篇接收論文的審稿人如此敷衍了事,而我的論文卻被特別挑剔的審稿人斃掉了?

 

所以我想,同行評審方式的內在局限性也不是通過公開審稿意見就能完全改善,暫時不公開評審報告的期刊,也並非意味有什麽違規的“黑箱操作“。讀者對期刊質量的認可和反饋應是很重要的評價標準。

 

相信透明同行評審是改進論文評審模式以及促進信息分享的一個有益嚐試。作為影響力較高的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試行這一舉措,應該會激發內容豐富的後續討論和研究。

 

未來的學術期刊出版界,多種評審形式應會長期並存,這對期刊編輯而言可能會是一種挑戰和壓力,但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終究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可以使大家對論文評審過程了解更深入,投稿時也將有更多的參考和選擇。

 



投稿與審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0576-944117.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李研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圖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的設計及兩個範例

15郭戰勝李士成王春豔趙克勤薑春林張鐵峰王濤楊正瓴謝平沈律曾春華馬誌超李毅偉scottfanbiofans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10]周金元 2015-12-18 08:17
 
這個雜誌有點貴哦!
[9]xiaobaobao888 2015-12-18 07:38
 
哈, 好玩, 就是好玩!~~

投名狀 PK 透明裝
[8]decipherer 2015-12-18 05:24
 
按說,我老板都寫信拒掉的稿
件,不可能還要求重審啊。我一查,乖乖,人家是associate editor,比我老板高一級
。難怪能讓我老板重新找審稿人呢。我老板末了給我寫了一句:It is politics.

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我隻想對UCLA這老頭說,你Y好歹也是知名人物了,你這麽不要臉
你媽知道嗎?
===========
今天玩politics,明天就露陷。諾獎結果不是還有幾個沒重複出來的麽?假的就是假的。
[7]qiyuansui 2015-12-18 04:16
 
從本文內容中看,李老師對審稿工作經驗豐富,認真、公平,讚賞!
[6]hzdhfer 2015-12-18 03:50
 
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的論文版麵費,驚心觸目!!!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A5MTAwOQ==&mid=401597408&idx=1&sn=3f20f9265562c32f90756b4ff3895559#rd
[5]xuzheng 2015-12-18 02:42
 
之前審過國內某刊的文章兩篇,之後投類似主題,被編輯拒,說與他們主題不相關,不送審。可笑的是,不久,又送給一個類似主題的讓我審,我隻能含淚拒審了。不帶這麽歧視的
[4]王孝強 2015-12-18 02:30
 
都選擇正麵評價的公開,還能有多大的意義?
[3]趙克勤 2015-12-18 01:35
 
多種評審形式應會長期並存
[2]韓永和 2015-12-17 23:25
 
frontiers係列都是實行公開政策,而且是審稿人的單位郵箱都在上麵。
[1]georgetj 2015-12-17 22:29
 
標 題: 今天親曆學術腐敗事件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Mon Dec 14 04:40:49 2015, 美東)

審稿好幾年了,今天碰到了一個奇葩。我老板是一個10+雜誌的編委,最近老板處理一
個稿件,UCLA 某業內知名教授做通訊作者的,按照投稿人自己推薦的審稿人,發給了
三個審稿人,其中兩個都回避審稿。然後,我老板就發給我讓我幫忙審稿。我一看致謝
部分,靠,他們推薦的審稿人就有兩個人的名字在裏麵,難怪人家不給審稿。

我看了稿件之後,覺得太挫了,很多基本前提都沒弄清楚,上來就用某幾個方法,然後
,我直接就寫實驗設計有嚴重缺陷,然後數據分析也很有問題,基本上是對統計一無所
知。然後就把Y給拒了。

過了一周,今天打開郵箱,發現老板給我寫信,讓我重新考慮那篇稿件。附帶把UCLA
那個教授的argue意見也發來了,Y說,第二個審稿人(我)的意見unreasonable,還找
了3篇2分的文章,說,人家也是用的這幾個方法。還說,你看,第一個審稿人的意見多
好啊。尼瑪,小夥伴當時就驚呆了。按照你們推薦的審稿人審稿,意見能不好嗎?人家
發2分的文章是這個方法,你想發10分的也用這種方法?按說,我老板都寫信拒掉的稿
件,不可能還要求重審啊。我一查,乖乖,人家是associate editor,比我老板高一級
。難怪能讓我老板重新找審稿人呢。我老板末了給我寫了一句:It is politics.

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我隻想對UCLA這老頭說,你Y好歹也是知名人物了,你這麽不要臉
你媽知道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