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不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

(2015-10-31 16:30:48) 下一個

Plastics,君子不器,和讀不讀博士 精選

已有 5947 次閱讀 2015-10-30 23:55 |個人分類:雜說|係統分類:觀點評述

讀不讀博士,一直是個問題。

遇到一個來自亞洲某國的國際學生,在自己國家念書時,就開始仰慕一位身處北美的、國際知名的大牛教授。心裏的那個博士夢想總是蠢蠢欲動,總想上學術研究那條船。於是辭掉了國內的工作,不遠萬裏來投奔,期望學到真本事。可是無奈在修了課程之後,用光了所能嚐試的次數,還是沒有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由於之前全心鋪在學習上,賺錢和照顧幼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妻子的肩上,搞得家庭也不甚和睦。在這種情形之下被下船,其心境可想而知。可是下了船,也許就有別的機會,恰巧在他拿到碩士學位之後,遇到當地政府的一個招聘機會,用本地學曆加上原來的工作經驗,他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記得李昌鈺博士在一個訪談節目裏說,人,千萬不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換句話說,做自己擅長的,才更有可能做出成績。

博士這個詞兒,傳統上不管在哪種文化裏都是讓人有點仰視的字眼兒。洋人那裏除了專業學位都大多叫翻譯作哲學博士:顧名思義,就是某個領域裏掌握了一定的看問題的思維方式、具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技能的人。中文裏雖然曾經和從事體力勞動的師傅的含義差不多(比如茶博士),人們更多的還是自然聯想到曆史上既有文化、又有官職的五經博士。比如孔夫子的後裔世襲的頭銜兒裏,就有個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讀博士的好處當然有很多。這是教育的最高階段,它會教人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我遇到過一位在國外大學從事行政工作的博士。交流中她告訴我,雖然不再從事研究工作,但是她感覺自己讀書期間所受到的訓練,對於思維方式的影響是很大的。她的同事曾跟她說:“Dr.Y,也許你自己感覺不到,但是你在處理工作的時候也像在做研究,會從不同的角度很有邏輯的看問題,把工作處理的很全麵、很周到。

在崇尚學曆,卻不怎麽在乎教育的目的的東亞國家,比如中、日、韓,不少人對於讀博士,有種天然的向往。有些年輕人讀了,讀得不快樂,或者為了讀而讀,也還是不願輕易放棄。但若問問他(她)為什麽那麽執著,卻不一定能說出個所以然。可是讀書所付出的巨大的時間、精力以及機會成本,如覆水般難收。

人的選擇多半是在當時做出的最優的選項。但總是有走眼的時候。你上來的那條船未必是對的。怎麽辦?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上錯了船,當然是想辦法下來。讀博士期間曾遇到過一位洋人仁兄,讀了一半,發現自己原來對研究興味索然,於是退學,去做了一名警察。跨度之大讓人乍舌,可是又有什麽不可呢?一個同事的太太,數年前也在一所大學攻讀博士,不過據說和導師的溝通總有問題,矛盾逐漸由professional上升到了personal,搞得她無法安心工作,也漸漸失去了對研究的熱情。思來想去,發現自己很喜歡教別人東西,於是離開了研究生院,去做了一名高中教師,現在生活地很快樂。

高學曆,在不同的人眼裏有不同的含義。過去人們相信,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在民智未啟、正義不張的時代,有學問的人,的確承擔更多的責任。不過在今天,教育的目的也早已悄然改變。即使獲得了一個博士學位,也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或者社會責任感好到哪裏去。人們還傾向於認為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平均智商高。美國人幾十年前曾經做個一個研究,說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平均智商遠高於普通人,達到137。而如今頒受的博士學位較那時多出了不少,博士的平均智商隻能有減無增。還有民眾想當然地認為獲得博士學位的群體,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自然高,而事實證明,這也不是必然。

在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環境下,博士學位也許更適合被看作是職業準入資格的一種。而獲得了學位的人,不論是從事科學研究,或是做了別的工作,都是社會分化出來、從事具體工作的人。和別人相比,隻是分工的不同,無他耳。

很多年前看到美國1967年的老電影《畢業生》。有個情節是主人公父親的朋友給剛剛走出大學的他一句忠告,用了一個詞兒“plastics”。字幕翻譯拋開了原意的雙關,意譯得頗有水準,作“君子不器”。這句話據說也就是當年華中理工大學楊叔子校長聽到學生不懂,而下決心在全校理工科學生中推行人文教育的那句話。它是孔夫子的原話,出自《論語?為政》,今天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一種說法是君子應該不拘泥於某一種知識,應該博學多才。引申一下就是人不能過於固執,應該有可塑性。

選擇當然要慎重,追求當然要執著,但是如果發現自己在一條不太適合自己的路上,又或者你隻是來錯了地方,尋求改變才是生存之道。人,要be plastic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02703-932264.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邵鵬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

37  謝維 李寧 尚飛飛 姬揚 張金全 麻庭光 黃永義 李盛慶 張波 王建國 毛秀光 王凱 臧兆祥 趙克勤李俠 李雷廷 彭真明 白龍亮 王毅翔 沈律 蘇紅 劉淼 陳儒軍 林中祥 田雲川 蘇光鬆 張利華 廖曉琳 劉波 楊小軍 王善勇biofans liushuanbao ychengwei studio ganggang96 qzw

該博文允許注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評論 (14 個評論)

[14]qzw  2015-10-31 20:49
 
本人就是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的授課者,生活中不會來plastics這一套。
[13]ganggang96  2015-10-31 19:42
 
君子不器簡而言之就是人不要成為一件工具。儒家相對不看重人的工具/技能屬性(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而更注重人的修養和境界。西方的完人教育(象東吳大學的西文校訓 unto a full grown man)、通識教育有類似性。而我D的教育模式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學蘇俄,拆了綜合性大學,搞成一個個技能專修學校,恨不得把每個人都鍛造成一件工具,做革命的螺絲釘。
[12]何毓琦  2015-10-31 18:19
 
Great article. Happy Hallowen.
博主回複(2015-11-1 05:40)Thanks Professor Ho, happy holloween to you too! I will take Andrew to visit you some time if you have time.
[11]周健  2015-10-31 17:33
 
4樓的回複一語中的 
[10]白龍亮  2015-10-31 14:37
 
若是人人都像博主這樣明白世間便會少很多煩惱。君子不器,不一定非要讀博。嗬嗬
[9]彭真明  2015-10-31 14:24
 
  
[8]李俠  2015-10-31 14:12
 
寫得好!必須點讚
[7]曹賀賀  2015-10-31 14:04
 
世界那麽大,換個行業吧
[6]ykmch  2015-10-31 14:04
 
Support
[5]臧兆祥  2015-10-31 12:35
 
在理!
[4]蔡寧  2015-10-31 11:54
 
”崇尚學曆,卻不怎麽在乎教育的目的“這句是文眼
[3]王建國  2015-10-31 11:4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373&do=blog&id=932322 貴校有類似規定嗎?
博主回複(2015-10-31 11:4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02703-883582.html
謝謝王老師關注。請參考我的一篇舊文。
[2]黃永義  2015-10-31 11:43
 
機動靈活,別鑽牛角尖!
[1]謝維  2015-10-31 11:06
 
說的是,我一個本科同學,醫學博士畢業,在醫院做牛做馬、累死累活。。。而今辭職,在西雅圖開了個西安名吃,不亦樂乎!博士就像個命題,敢於證偽,才能證實,在Plastic的人文環境下,真正讀博士的才不算是給自己挖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