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禍福無憑,唯人自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正文

292-321

(2011-12-29 16:48:32) 下一個

人會屈服於生活地際遇,漸漸習以為常,甚至尋找樂趣。

何為魔?還從未有人問過梅振衣這個問題,世間修行中的體會,魔境是指擾人修行的離亂心境、各種妄想幻境、各種放縱邪欲折射入靈台的擾動,梅振衣既已成仙,自然早已堪破魔境,靈台清明定心不亂。

師父借鑒佛門果位來印證,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我看魔性也在眾生心間,否則何來成魔之道?若無靈智,難談修行,但魔性也在靈智之中。

    梅振衣站起身來一指遠方的人煙:“推演世間法,若靈智已開,自會外求物用之極,五色、五味、五音、五觸之受,古往今來千載以下,世間物用可近神通,法度可近善守。然興衰紛爭難免,可超脫亦可自墮,這就是在輪回中修行。聖人如太上、佛陀者,所傳之法非外求之道,而是勸世人自思----萬物紛呈,將往何處?”

    鍾離權也站起身來,眯著眼睛問道:“你真地看見了嗎?”

    梅振衣點了點頭:“真地看見了,以前在眾生觀中看不見的,此刻都看清了,神識掃過,自然就看見了每一個人地心性,此生何欲何求、道心魔性何在?與他心神通全然不同,是一種了然通透之境。……此時才明白,為何大天尊與清風那種人,看凡人時眼光為何那般淡然透徹。”

    鍾離權又搖起了扇子:“不錯,在人間破妄,看透的隻是自己,而此時堪破真仙境界的極致,能看透輪回中靈智開啟的眾生。我得此法眼,曾修行了很多年,恭喜你了!”

    梅振衣卻不驚不喜的皺眉說了一句:“如此法眼,很危險。”

    鍾離權點頭道:“是很危險,足以憑之顛倒紅塵、禍亂眾生、引人迷狂,行事似能無往不利,所以有入魔之虞。……嗯?清風出來了。”

梅振衣經曆過各種奇妙甚至詭異的場麵,早已定心不亂,說泰山崩於前而目不瞬也不誇張。

對龍隱姑的感念之情不忘不執。

我愛她,不等於她欠我,我隻是有我地期待,有我的所為。

李白獻詩一首。題名《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所謂世外高人可以對事無所謂,可以對人遺憾歎息,但不必空口狂言譏忿嘲罵,否則並不是真正的眼界超然,而是酸溜溜的小肚雞腸、或幸災樂禍的小人樣、或莫名其妙的空狂妄。

在人世間隻證所行是否應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