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古詩最不喜歡看過多注釋,我也來妄想妄譯一把《國風·邶風·日月》~~~~

(2011-12-03 09:39:35) 下一個

 


 


假設壓根木有古人的注解,若是純憑自己的感覺來翻的話,我感覺前兩句說時間流逝輪回,後兩句說人事變化恩仇,可能會這樣翻: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升月落,從天空照耀著大地。就像人的生命一樣,難道不是也會消逝在不久的未來嗎?誰又能得以永恒?時光就是這樣不顧你我的悄悄流逝。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升日落,從大地冉冉升起。就像人的生命一樣,逝去輪回了便互不相知相伴。誰能得以永恒?人們就是這樣不能世世相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升月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就像反反複複的人間瑣事一樣,動聽讚美的話常常並無用處,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呢?也原諒那些厭惡輕蔑之詞吧。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日升月落,每天都照亮著東方。就像我們的父親母親一樣養育著我們,令我們生生不息,誰能像它們那樣一成不變呢?永遠安安靜靜的溫暖著我們。


另:雖然大多認為居和諸為助詞,不過即便如此,姑且意譯一下也無妨,特別那個“居”字,古人所謂起居之事,乃“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所以我覺著加上升落的動感會比較合適。“俾”,有厭惡蔑視之意,見“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魏公子列傳》


百度上收集的正統注釋是這樣的,雖然可能比較學術派木有杜撰,可是和偶的杜撰比,是不是缺乏詩意了?~~~嘿嘿~~


 


國風·邶風·日月




目錄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鑒賞



編輯本段作品信息


名稱:《國風·邶風·日月》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詩歌

出處:《詩經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日月

日居月諸⑴,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⑵,逝不古處⑶?胡能有定⑷?寧不我顧⑸。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⑹。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⑺。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⑻。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⑼。胡能有定?報我不述⑽。[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⑴居、諸:語尾助詞。

⑵乃:可是。之人:這個人,指她的丈夫。

⑶逝:助詞。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古處:一說舊處,和原來一樣相處;一說姑處。

⑷胡:何,怎麽。定:止。指心定、心安。

⑸寧:一說乃,曾;一說豈,竟然,難道。我顧:顧我。顧,念。

⑹.冒:覆蓋,照臨。

⑺相好:相愛。

⑻德音:好名譽。

⑼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終。畜,同“慉”,喜愛。不卒,不到最後。

⑽不述:不循義理。

譯文

太陽啊月亮,你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待我了。事情怎麽變得這樣了呢?一點也不顧念我呀。

太陽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們的光芒。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像過去那樣恩愛我了。事情怎麽變成這樣了呢?一點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陽呀月亮,你們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以好言好語安慰我了。事情怎麽變成這樣了呢?把那些無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陽呀月亮,你們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我尊君如父,親君如母,君卻不以善終報我。事情怎麽變成這樣了呢,你自己也沒有得到善終啊!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棄婦申訴怨憤的詩。《毛詩序》說:“《日月》,衛莊薑傷己也。遭州籲之難,傷己不見答於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朱熹詩集傳》說:“莊薑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而訴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誌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說此詩作於衛莊薑被莊公遺棄後,以此詩作者為衛莊薑,所指責的男子為衛莊公。而魯詩則認為是衛宣公夫人宣薑為讓自己的兒子壽繼位而欲殺太子伋,壽為救伋,亦死,後人傷之,為作此詩。今人一般認為這是棄婦怨丈夫變心的詩。

詩的第一章把讀者帶入這樣的境界:在太陽或月亮的光輝照耀下,一位婦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訴: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樣顧念我!以後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諸”作為起興,還有一種陪襯的作用。日月出自東方、照臨大地,是有定所,而結為夫婦的“之人”竟心誌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覆吟詠日月,正是為了陪襯其反覆強調的“胡能有定”的。

第二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詠歎,真是“一訴不已,乃再訴之,再訴不已,更三訴之”(方玉潤《詩經原始》)。第四章沉痛已極,無可奈何,隻有自呼父母而歎其生之不辰了,前麵感情的回旋,到此突然一縱,扣人心弦,“埋怨父母極無理,卻有至情”(牛運震《詩誌》)。

詩中沒有具體去描寫棄婦的內心痛苦,而是著重於棄婦的心理刻畫。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的,有種被遺棄後的幽憤,指責丈夫無定止。同時她又很懷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能夠“顧”(想念)她,“報”(答理)她。理智上,她清醒地認識到丈夫“德音無良”;但情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詩集傳》說:“見棄如此,而猶有望之之意焉。此詩之所為厚也。”這種見棄與有望之間的矛盾,又恰恰是棄婦真實感情的流露。因此,《日月》能強烈震撼讀者的心靈。[2]




參考資料


  • 1 

    《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7-58頁  




  • 2 

    《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8-59頁  





開放分類:
文學詩詞詩經古詩先秦文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泥鰍兒 回複 悄悄話 思思聖誕快樂!瘋夠了記得城裏的路~
泥鰍兒 回複 悄悄話 真去野營?安全第一,,,可別呆在熊肚子裏看世界啊~~~嗬嗬,開心玩、新年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