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花

為了見證神的大愛, 建博客以記錄小兔的成長.
個人資料
正文

(ZT)渴慕神:一. 緊緊跟隨

(2015-06-17 21:53:39) 下一個
陶恕 著 (Aiden Wilson Tozer,1897年4月21日-1963年5月12日)


這一部偉大傑作,寫自一顆渴慕神的心。這顆心熱切著至少要抓到神的道路的邊緣,至少要臨到神對罪人愛的深淵的淵麵,至少要知道祂那不可即的威榮的高度——而這竟是出於芝加哥一位忙碌的牧者之手!

誰能想象,大衛在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寫詩篇二十三篇?或者一個中世紀神秘主義者,在縱橫交錯的馬路當中的一所小樓房的書室中,得著祂的啟示和亮光?

這兒交匯著不同的生命方向
這兒嘈雜著不同血緣不同夥別的人的呼喊聲
在困苦與需要中騰折
在怕人的幽暗前駐足
以及在暗伏貪欲的路口躑躅

這是紐約的諾美新博士(Dr.Frank Mason North)在他一篇不朽的詩章中所說的話。陶恕博士在本書中也說:

在各圖己利的鬥爭聲音中
神的兒子啊
我聽見禰的聲音

我與作者的認識,隻不過是幾次簡短的拜訪,和在他的禮拜堂中有過親切的交通。我發現他是一位自學成功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在書房中,收集了各種神學與靈修的書籍。他似乎是夜以繼日地在追求神,他的作品是經過長時間的默想與禱告而寫成的,所以他的作品不是一部講章的匯集,也不是為了說教或吸引聽眾而寫的,乃是為那些真正渴慕神的人而寫的。每一章的內容,可以用摩西的一句禱告“求禰顯出禰的榮耀給我看”(出33:18),或用保羅讚歎的話“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羅11:33)作為總括。這不是一種頭腦的神學,乃是屬心靈的神學。

就全書內容而言,有深刻的觀察、活潑的筆調,和一種普遍新穎的格式。作者引用別人的話雖然不多,但對各時代的聖徒與屬靈偉人如奧古斯丁、庫薩的尼古拉、多瑪肯培、許格勒(Von Hügel)、芬尼、衛斯理,以及其他好些人都有深刻的認識。全書共有十章,都是精心佳作,每一章末後的禱告都不是說教者的禱告,乃是密室中的心聲。我每當誦讀時,就覺與神更加親近。

總之,這是一部寫給每一個牧師、傳教士,以及敬虔的基督徒的書,這書論到關於神的更深的一方麵的事,和祂豐盛的恩惠。尤其可貴的,這本書為我們開啟了誠實與謙卑的門。

——孫撒母耳(Samuel M.Zwemer)

一、緊緊地跟隨

“我心緊緊地跟隨你,禰的右手扶持我。”(詩63:8)

基督教神學中,有一條教義稱為“神恩先惠論”(Doctrine of Prevenient Grace),簡單說來,就是一個人還不能尋找神的時候,神首先找到他。

一個罪人還不能對神有正確認識的時候,在他裏麵,必須先有靈裏的光照;這或許是不完全的一步工作,然而卻是真實的工作,而且這步工作,也是這人以後渴慕神、尋求神和禱告神的內在原因。我們追求認識神,唯一的原因,乃是由於神首先把尋求祂的心放在我們裏麵,激起我們的追求,我們的主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約6:44)由於是神先吸引我們,因此,祂就拿掉了我們自己能來到主麵前的一切功勞。追求認識神熱切的心是源於神;而熱切的外在表現,就是緊緊地跟隨祂。正當我們追求祂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祂的手中了,因此說:“禰的右手扶持我。”這樣,在神那一方麵有“扶持”,在人這一方麵有“跟隨”,二者之間並無衝突,一切都屬於神,正如許格勒(Hügel)所說的:“神總是在一切之先。”然而,在實行的時候(就是說神的工作先臨到人時人的反應),人必須追求認識神,既然神的吸引是為要造成與祂合一的經曆,在我們方麵就必須有積極的交互反應。在個人感覺中,描寫這種經曆最熱烈的,是詩篇四十二篇,這裏說:“神啊,我的心切慕禰,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42:1-2)這是深處的呼求,凡是切慕神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因信稱義的道理——確是出自聖經的一種真理,把人從無效驗的律法和無益的自我努力中釋放出來——到我們這一時代,已經誤入迷途,而且被許多人誤解到一種程度,實際上隻能阻止人認識神。整個宗教信仰所表現的生活是機械而無生命的。現在的信仰可以和天然生活互相協調,可以對自我老亞當的生活沒有妨礙。人可以“接受”基督,而在心靈中,沒有一點特別傾向於主的愛。有人是“得救”了,但對神不饑也不渴。其實他是被誤導,以為就此滿足。

現在的科學家,研究神所造的奇妙宇宙,卻失去神;我們基督徒真正的危險,也是在領受神自己奇妙的話時卻失去神,我們幾乎忘記了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忘記祂是如同任何人那樣,可以與之建立親密關係的神。我們當然曉得,一個人可以認識另一個人,但是一個人若要完全被另外一個人認識,就不能單憑一兩次接觸,隻有長久相愛和心靈互相的交通,雙方才能有深刻的了解。

一切人與人的社交往來,都是人與人的相互反應,從偶然的接觸,漸漸進到人所能達到的最完全而親密的交通。宗教既然是真實的,在本質上乃是被造的人對於創造者神的回應。“認識禰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禰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神是一個有位格的神,在祂的全能神性的深處,祂會思想,決定,享受,感覺,愛,要求,也會憂傷,如普通人一樣。為要使我們能認識祂,祂一直保持和人一般的性情,祂通過我們的思想、意願、感情和我們交通。神和被救贖的人之間,有不斷而無阻隔的相愛、思想交流,這就是新約活潑宗教生活的核心。

與神交通,是有意識的,是個人的;那就是說,與神的交通並不是透過一群信徒的團體而產生,乃是從個別有此經驗的信徒,而及於這些信徒所組成的團體得知這經驗。與神交通是可以感覺到的;那就是說,它並不是藏在意識之外,不為人所能領會(如同有些人想嬰孩受洗的道理那樣),它乃在我們意識的領域中,就如同人能感覺任何事物的經驗那樣。

凡是在你我方麵是頂微小的,在神那一方麵是大的(除罪以外)。我們既是神照著祂的形象造的,裏麵就有認識祂的能力。我們犯罪後,所失去的隻是那種能力而已。但當聖靈重生了我們,我們整個人就與神有生命上的關係,我們就因這種關係而湧起無限的喜樂。這就是從天而來的重生,若沒有這種重生,人就不能見神的國。但這不過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局,因為從這時起,才算開始追求神的榮耀,心靈才有一種喜樂去探求認識神無限的豐富。我說這隻是起頭,至於究竟到哪地步為止,還未有人發現過,因為在三而一的神那可畏而奧秘的深處,是沒有窮盡的。

禰是無邊的海洋 誰能測透
禰以永遠無窮作居所
禰至尊 至高

找著神而又繼續追求認識神,乃是人心靈中愛的矛盾。那些易於自滿自足的教徒,輕看了這種愛,然而熱心追求的兒女們有過喜樂的經曆,就認識它的真價值。聖伯爾納(St.Bernard)把這種神聖而矛盾愛寫成一首四行詩,每一個真心敬拜的心靈都極容易了解其中的意義:

我們嚐了禰 這生命餅
乃渴慕飽餐禰
我們喝了禰 活水的泉源
乃更幹渴的把靈魂投進禰裏麵求充滿

若你仔細研究以往那些男女聖人的生活,不久你就會覺得他們對於神的渴慕何等迫切。他們為神的緣故而憂傷,晝夜禱告為要尋求神,且是持續不斷地尋求,當他們得著神的時候,那種甜蜜足以抵償從前尋求的代價。摩西把他對神的認識作為要更深一層認識祂的理由,他說“我如今若在禰眼前蒙恩,求禰將禰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禰,好在禰眼前蒙恩”(出33:13)。跟著他就大膽地向神作這樣的要求:“求禰顯出禰的榮耀給我看。”神顯然因他這樣熱心追求感到喜悅,於是第二天叫摩西到山上,在那裏莊嚴地使祂的榮耀從摩西麵前經過。

大衛的生命是一條屬靈追求的河流,他的詩篇充滿著追求神的呼喊和尋到了神的歡樂。保羅自認他生命中最主要的,是對於基督的熱烈追求。“使我認識基督”(腓3:10)就是他心中的目標,並且為此丟棄萬事,他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

對於一個追求神的人來說,唱詩是最甜蜜的事,因他知道,他也找到了詩人所尋找的那一位神。在上一個世代,我們的先人唱著:“我看見祂的腳蹤,我要緊緊地跟隨。”可是這種渴慕神的詩句,在今日的聚會中已不再聽得見了。在這個黑暗的世代,我們的屬靈追求,竟讓我們的老師代替我們做,這是多麽悲慘的事。我們隻把目標放在初步的“接受”(accepting)基督(在聖經中並沒有這個名詞),而再不求神更進一步地向我們顯現。我們受了一種假邏輯的欺騙,說我們隻要找到了主就不用再追求。這種說法在教會中,說得堂皇極了,仿佛很正派,以致一般人都認為這話正確,也就沒有一個接受聖經教訓的人不相信這種說法。這樣,教會的追求、崇拜、培靈詩歌都被擱在一邊,先前那種滿有基督香氣的古聖徒、注重經驗的心靈神學已遭摒棄,受人歡迎的是一套完整的解經,這種解經方法,叫以往的屬靈偉人如奧古斯丁、盧塞福(Rutherford)或布銳內德(Brainerd)聽起來,一定覺得新奇不已。

在這種極冷淡的空氣之中,我引為欣慰的,是仍有一些對於這種“邏輯”不感滿意的人。他們承認反對的勢力很大,在遭遇反對之後,他們就含著淚另外找個地方,自己向神禱告說:“神啊!求禰顯出禰的榮耀給我看。”他們希望嚐一嚐主,用心靈的眼睛去觀看奇妙的神。

我要鄭重地鼓勵這種有力量的追求神的生活。因為缺乏追求之故,才使我們陷入今天這種虛淺的光景。我們信仰生活死硬呆板,就是因為缺少屬靈的渴慕。自滿自足是屬靈長進的死敵。人必須有強烈的願望,不然的話,基督就不會向祂的子民顯示。最令祂傷心難過的,就是祂一直在等候我們,而且等了許久,仍得不到反應。

每個時代都有它特點,就現在來說,正是一個信仰混雜的時代。在基督裏保持純樸的信仰的已很少見。所看到的隻是那些崇拜秩序、工作方法、教會組織,以及許多急急忙忙的活動,這些隻能消磨時間吸引人注意而已,永不能滿足人心靈的渴慕。屬靈經驗的虛淺、崇拜生活的空洞,以及卑俗地模仿世界,這一切是促進教會事工所用種種的方法,證明在這時代中的我們,對於神的認識不夠完全,在心靈中根本少有神的真平安。

如果我們想要在宗教活動當中尋找神,首先要決定單找神自己,然後循著單純的路子走。既然神時常向嬰孩顯現,而向聰明和通達的人就隱藏起來,我們要把親近神的事予以簡單化。我們必須剝奪外麵的一切,隻留下簡潔單純的本質。我們必須努力使所做的不是去取得人的注意,如同一個嬰孩那樣的坦然無偽。若是我們如此做,毫無疑問,神會很快給我們回答。

在明白宗教理論之後,我們所需要的再沒有比神更重要的了。那些要找神同時也要找其他東西的惡習慣,是我們尋求神完全顯示的最大攔阻。在這“其他東西”之中,埋伏著的是我們的大仇敵。如果我們要把“其他東西”除掉,就會很快找到神,而且在祂裏麵,我們會得到生命中所默默渴望的一切。

我們不用害怕,以為單單尋求神會限製我們寬闊的內心感情,使生活趨於狹隘,事實恰好相反。我們可以把神當作我們的一切,我們所著重、所犧牲的,都是為了要得著唯一的祂。

英國古典名著《未識之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的作者,教我們如何達到這個地步:“用柔和而激動的愛,把你的心獻給神;單單想祂自己,而不想祂的任何好處。此外還應當厭惡你自己,除神以外,別無任何事物是你所想念的。心中要毫無雜念,意誌要化為烏有,單單剩下神自己。這種心靈修養功夫最能令神喜悅。”

他又教導我們在禱告中更進一步,抖空一切,甚至我們的神學觀念也當放棄:“這樣就夠了,以一種赤露的心意向著神,不為別的原因,而單是為著神。”然而他的思想,是有新約真理基礎的,因為他在解釋時說到“祂自己”,就是指“創造你、買贖你、以仁愛慈悲召你到蒙恩地位的那一位神”。簡化是他的心中思想,他認為如果我們要把宗教“歸結成為一個字,為了使人更容易抓住,就要用一個單音節的字表明出來;這比用雙音節的字更好,因為越簡短越好,且與聖靈的工作相謀合,而所用的字就是‘神’(God),或是‘愛’(love)”。

當神把迦南地分給以色列眾支派的時候,利未支派沒有得到土地。神隻對他說:“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產業。”(民18:20)由於這些話,神使他比他的眾弟兄更富有,比世上曆來一切君王和王子更富足。這是一條屬靈的原則,這原則對每一位做至高神的祭司的人都可以適用。

一人以神為財富的人,他一切所有的,都積蓄在一位神裏麵。許多平常的財物都與他無份,即使他能得到那些東西,他也不覺得必須有了它才會快樂;即使那些財物一一相繼失去,他也不覺得有什麽損失,因為他已經有一切財富的總源頭——神;他已經非常滿足,極其喜樂和高興。無論失去什麽,他在實際上都是毫無損失,因為現在他一切所有的,都在那一位神裏麵,他所擁有的是純潔的、合法的,也是永遠的。

禱告:
神啊!我已經嚐到禰的美善,禰的恩惠使我滿足,也令我更渴慕禰。我極其迫切要求更深的恩典,我因自己缺少此願望而抱愧。神啊!我要更加渴幕禰;我要一直仰望禰,我渴望禰給我更渴慕的心。求禰將禰的榮耀顯給我看,使我認識禰。求禰動憐憫之心,在我裏麵用新的愛激動我,對我的心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歌2:10)然後給我力量,使我能夠從這盤桓已久的霧境中出來跟隨禰。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