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花

為了見證神的大愛, 建博客以記錄小兔的成長.
個人資料
正文

後進生的語言學研究

(2012-12-24 06:27:44) 下一個

我家小兔是個語言後進生. 據說一般的寶寶到八九個月時會指認東西, 一歲時會十幾個詞, 到一歲半時每天能學會十幾個新詞, 最遲兩歲會說整句. 唉, 我家這個的語言能力顯然不行啊, 跟不上這樣的進度.  在他16個月時我開始著急.  到一歲半體檢時要求護士推薦做個語言測試. 但是護士說, 小兔發音還算正常, 語言能力應該會慢慢建立起來的, 如果我實在擔心, 一兩個月後再去找她.  

結果, 小兔不高興媽媽看低了他, 從18個月起, 漸漸嘴裏滴裏嘟嚕地羅嗦起來.  媽媽鬆了一口氣, 閑來沒事, 記錄一些他的語言發展和研究他的詞源, 覺得還是挺有趣的.

小兔九個月時開始叫"爸爸", 一興奮就不停地說"爸爸爸爸爸爸".  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叫爸爸 - 小人對著誰都這麽叫, 害得兔他爹白高興一場.  從十個月到十六個月之間, 是嘰嘰呱呱沒完沒了的火星語(我咋聽著像韓語): 媽媽妮妮呀呱呱爸爸喲哦......每晚必定要半夜醒來, 呱啦呱啦躺爸爸懷裏說上一兩小時.

16個月和17個月時相當沉默. 也許是那時幼兒園氣氛不好, 老師們請假頻繁, 不是很有心思在孩子們身上; 又或許是因為那時後爸後媽開始狠心讓他自己睡.  小人就開始T2, 並且變得寡言了.

到一歲半的時候, 開始明顯地說一個一個copy來的詞:

有一天我給他吃葡萄之前, 重複很多遍:" 兔兔, 這是葡萄, 葡萄......" 小兔看著我笑, 就是不說話. 過了一天, 他朝我伸手, 跺著腳: "包包, 包包......" 好了, 從此後葡萄就是"包包". 

再過了幾天, 我看見他抱著梨叫: "bar, bar......" 應該是pear的變音. 漸漸也就簡化成"爸, 爸".

"Bye bye" 他也說成 "bar bar", "爸爸".  爸爸去上班時, 小兔揮手, "ba ba bar bar".  嘿嘿, 隻有媽媽才聽得出小人在說 "爸爸拜拜".

再後來, 小兔把圓形的風扇, 空調出風口, 球類, 都叫成"爸, 爸".  估計是說"ball".  小兔是太喜歡圓形的轉動的東西了. 每天出了幼兒園的門, 就指著牆邊呼呼響的空調出風口, 叫"爸, 爸, 爸爸".  家裏洗衣房的門一打開, 他就迫不及待衝進去, 打開烘幹機的門, 鑽進去, 摸著圓形的filter, 叫"爸, 爸, 爸!"

小人發現"爸爸"這個音涵蓋的內容太多了, 就自作主張把真正的爸爸改成了"嘛瑪" (用東北話發音: 嘛, 四聲). 顯然跟叫媽媽不同, 媽媽是"麽麽".  某天兔他爹給奶奶打電話, 小兔要搶電話, 急得直叫"嘛瑪, 嘛瑪......" 那邊廂奶奶聽得激動無比: "啊? 小兔福州話都會說了! 會叫奶奶了! 哎喲我的乖孫子......"  歪打正著地, "嘛瑪" 是福州話裏"奶奶"的意思.

我試著糾正他: "不是嘛瑪, 要叫爸爸, Daddy."  小兔立即接口: "弟弟, 弟弟, 弟弟."  悲摧的爸爸喲......

每次把他放倒換尿片, 他就指著天花板上的燈, 很開心地叫 "丟" - 很顯然這是說中文呢.

很喜歡鎖和門把手. 在任何地方, 看見門就撲上去, 踮著腳去夠門把手, 叫"丟, 丟". 我想應該是說door.

遞給他東西時, 他會說: "答" -- 這是澳洲土語, Ta, 謝謝的意思.  到後來, 想要什麽的時候, 他就"答答答答"地追著我, 意思是" Many thanks in advance".

當然人家也會說中文的謝謝, "節節", 一般是在家裏吃飯的時候.

想要什麽而不得呢, 他就哭得梨花帶雨, 晃著手, 嘴裏一直哭訴著: "結巴結巴結巴......" 我百思不得其解, 東西要不到怎麽就怪自己結巴了?  有一次去幼兒園接他時, 看見他追著一個大孩子跑, 邊哭邊叫: "結巴結巴結巴......"  原來是想搶人家手裏的一個小皮球 - 老師說所有孩子都特別喜歡這個球, 天天搶; 小兔個小, 總是搶不過.  哦, 我終於明白, "結巴" 是說 the ball, 當然也代指所有想要而不得的東西了.

這幾星期天氣暴熱. 小兔迷上了西瓜.  每次我們一切西瓜, 他就飛跑過來, 指著西瓜叫 "哦幽", 還一邊吸氣.  實在不明白這詞源是什麽.  不過很快他就放棄了這麽複雜的發音方式, 簡稱西瓜為"dew". 我很吃驚小兔的聯想能力, 怎麽就會把水瓜(water melon)跟露水(dew)聯係起來呢? 還有哈密瓜他也叫"dew ".  直到有一天在超市, 看見白蘭瓜(honey dew),  我恍然大悟 - 在幼兒園,  早茶午茶的水果, 是各種瓜類切成小片放在一起, 其中就有honey dew, 小兔於是把所有瓜都叫dew .

要喝奶, 剛開始小兔上下翻著手作出搖奶瓶的樣子, 叫我: "牛媽牛媽 (need more)" - 我可從來沒跟他說過中文"牛奶", 就直接從人媽變成牛媽了.  現在小兔改用比較溫柔的口氣, 嘟著嘴說: "妞妞, 妞妞, 妞妞."

雞蛋總是跟牛奶一起出現的, 所以也是"妞妞".  當然任何流質的東西(比如水, 果汁和湯), 就更是 "妞妞"了(好像有點賈寶玉的意思了?).   前兩天, 帶他去海邊度假.  第一次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水, 小兔無比激動地大叫: "妞妞妞妞妞妞妞......"  凍得都全身發抖了, 還一定要泡在"妞妞"裏, 不肯離開.

小兔叫"妞妞"叫得如此順口, 以至於放假回到學校, 沒兩天就把小朋友們都教會了. 一天我去接他, 一個小朋友看見我, 馬上跑過來, 指著我叫 "妞"!

小兔把餅幹叫"咪咪", 一拿到手就咯咯大笑不止. 不知道是觸動了他什麽記憶.

他把香蕉叫"丫丫" - 澳洲口音, banana讀成巴娜娜.  小兔發不了這麽多輔音, 就簡稱為"丫丫".  有時即使是正在哭, 一問他, 要不要香蕉? 小人登時語調溫柔起來, 看向果盤: "丫丫".  經常手裏捧著一根香蕉, 滿眼愛憐地嘟囔著: "丫丫, 丫丫......" 然後添上一口.

有時我覺得小兔是不是故意不願準確地學語言. 比如在海邊的時候, 對他說: "兔兔, 這是大海, 海, sea."  他一臉鬼笑, 大叫: "bea, bea."  接下來兩天, 我一說"大海", 他就說"bea, bea", 還偷眼看著我樂. 後來看見書上藍色的香皂, 海水一樣的顏色, 他就指著說: bea.

學得比較準確的詞是吃麵條的時候, 會說"麵". 吃魚的時候, 會說"魚......", 拖著老長的尾音.

他給玩具取名字. 有一隻玩具狗, 牽著走會汪汪叫. 他就把活的大狗小狗都叫"喔喔", 把所有毛毛玩具也叫"喔喔" - 隻有一隻頭腳會轉動的小熊除外, 小兔稱它為"汪汪達".

也開始說短句: "媽媽妞" - 媽媽, 我要喝水; 爸爸dew  - 爸爸, 切西瓜.  某天離開幼兒園時候, 跟著我對著園長說: "Bye bye Jo."  把園長高興壞了.

還會意識流地描述場景: 每次他喝完水, 倒空了碗, 就說"巴巴達啊", 還眼睛謹慎地看著我.  原來, 經常他吃得差不多了, 就把飯菜, 碗, 杯往地上砸, 爸爸就不高興, 說: "不要扔! 再扔, 爸爸要打了!" 結果, 口頭的威脅沒能阻止小兔扔東西, 倒讓他把"爸爸打"跟杯子空了, 碗空了, 聯係起來.

有了這些詞語做底子, 最近還開始說整句 - 還是火星人的整句啦, 可是語音語調明顯比以前的韓語變化多了些, 顯然是在模仿人類說話.  某天半夜, 從監視器裏看見小兔醒了, 坐起來, 摸摸頭, 掰掰腳, 開始發表演講: "媽媽&#$%@ & * @#, 啊?  爸爸*&^%$# @#$%^&*&, 哦! ......" 好像在教訓什麽人似的.  抑揚頓挫地, 演講了足有一個小時, 然後, 趴回枕頭上, 心滿意足地睡著了.

有時叫他不要做什麽, 他不再像先前隻是大哭, 而是邊哭邊跟我們討價還價: "媽媽家哦接哦機節節哦......"

小兔的肢體語言, 也比以前意思明確了. 問他: "爸爸在哪裏?" 他就搖手拜拜, 意思是爸爸去上班了.

問他: "誰是小兔啊?" 他就用手指指自己胸前.  再問他: "小兔是不是一個好孩子呀?" 他就做個飛吻, 然後笑.

幼兒園放假了, 問他: "Julie (他在幼兒園的女朋友)在哪裏呀?" 小兔馬上把手裏東西放下, 趴到地上爬, 還舉起一隻手來要人抱 - 標準的Julie的動作.

也會明確地指認東西了.  小兔曾經是個模範生, 很喜愛讀書. 可是自從學走路, 對書本就沒興趣了. 現在他能把實物和書上的圖案聯係起來, 又說得出名稱, 頓時又恢複了對書本的興趣, 每天都要抱著書本念: "丫丫, ball , 包包, dew ......"

總體來說, 小兔比較容易模仿英語, 中文呢, 隻有相對簡單的發音他才願意說, 雖然我們在家隻跟他說中文.  想想其實也不奇怪, 除了英文環境比較多之外, 更是因為英語是一種表音語言, 語音語調容易上口; 而中文是一種表意文字, 口語學習著實不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