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憶山中歲月(4)黃石公園之行

(2011-11-11 14:58:28) 下一個
從洛根開車去黃石公園有兩條路,都大約需四五個小時,一條是先往西穿越堪奇山穀,走15號州際高速再換20號公路從西麵進入黃石。另一條是沿89號公路進入洛根峽穀,經熊湖,往北,從南麵進入黃石。這兩條路相比,前一條較遠,但車速快,後一條較近,但車速慢,故時間相當。若想欣賞沿途的湖光山色,則走89號公路為佳。事實上,洛根峽穀的優美景色絕不遜於黃石。當然選擇走15號高速也不錯。到過美國西部的人都知道在西部的曠野裏飆車有多爽。有時你會發現自己開到一個路段,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隻有遠處山腳下成群的奶牛提醒你這裏並非荒無人煙。

經過一番斟酌,我們決定去時走89號公路,回來時走15號高速,這樣去的路上第一晚我們就可以住在位於大提頓山腳下的小鎮傑克遜洞。同大名鼎鼎的黃石公園相比,大提頓公園是無名之輩,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不過你如果去過一次黃石,你就會對它保持深刻的印象。許多年前,在黃石公園剛成為時,第一任公園管理者就發出歎息,可惜,黃石最美的地方在公園之外。這是實話,一百多年前,當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人籌劃在此地建立一個自然保護區時,遭到了當地居民激烈的抵製。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妥協,最後決定將公園建立在氣候惡劣,土地貧瘠的荒野上。為獲得美國國會的批準,在提案中還一再強調這塊土地沒有任何農業用途。當時的提頓山附近已經大都為私人擁有,故而沒有被劃進黃石公園。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黃石公園的管理者和環境保護者一直鍥而不舍地致力於擴展黃石公園,一些慈善家和政府要員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動。這裏麵還有大量軼事。1918年懷俄明州眾議員福蘭克提議將提頓並入黃石,在眾院全票通過。不料在參議院表決時,艾達荷州參議員約翰魯金全力阻撓,最終提案被參院否決。提頓地區居民強烈反對黃石公園的擴張。一時間,黃石公園主管奧布萊克成了當地最不受歡迎的人。1927年,石油大亨羅克菲勒二世成立了土地收購公司購買土地以捐贈給黃石。他出資一百四十萬美元買下了約一百四十平方公裏的土地。1928年,懷俄明參議員約翰肯德裏克提議建立大提頓國家公園,參眾兩院批準了提議,由總統簽字生效。羅克菲勒二世欲捐出他所購買的土地並入黃石,但因為當地居民的強烈抵製,公園管理者不敢接受這筆捐贈。僵局一直持續多年,萬般無奈的羅克菲勒二世直接給羅斯福總統寫信,羅斯福全力想促成此事,他宣布再成立一個保護區,然而還是無濟於事。與此同時,當地居民奮力抗爭,著名演員華萊士比爾趕著成群的奶牛進入保護區抗議,這大概是人類曆史上最奇特的一次遊行示威,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國會議員又提議廢除羅斯福宣布的保護區,並通過了參眾兩院表決,羅斯福否決了提案,堅持成立保護區。

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戰後美國旅遊業蓬勃發展,麵對滾滾而來的旅遊美元,當地居民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1949年,羅克菲勒的捐贈連同羅斯福宣布的保護區一塊兒並入大提頓公園。今天,連接大提頓公園北部和黃石公園南入口的公路以羅克菲勒二世命名以紀念他為這個地區作出的貢獻。

言歸正傳,我們第一眼看見提頓主峰的時候,有一種震撼的感覺。平常我們見到的山頂是平滑的,象蘑菇頭一樣,而提頓主峰和它周圍的山峰象鯊魚牙齒一樣,非常尖利,就象要劃破藍天似的。提頓主峰海拔四千一百米,我們去的時候是五月初,山坡上還殘留著積雪,在陽光下發著耀眼的白光,而山下是春意盎然,麵對這種景色,我們驚歎不已。提頓地區有多個冰川湖泊,最大的是傑克遜湖,提頓峰倒映在湖水中,水麵如鏡,麵對此情此景,所有的遊客都拿起相機狂拍不已,都恨不能將這種景象永遠地保存下來,仿佛它馬上會消失一樣。其實幾千萬年來,每年春天的景色都是如此。但對於旅遊者來說,這一刻隻是自己生命裏的一瞬間。瞬間和永恒,取決於觀察者的角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大多的時候都忙忙碌碌,忙著學習,忙著賺錢,而多年以後,當你回顧往事時,卻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幹了些啥,我們所能記憶的往往是一些瞬間。

晚上我們住宿在提頓腳下的小鎮傑克遜洞。這是一個美麗的小鎮,為來此旅遊觀光或娛樂休閑的人們提供各種服務,住宿,餐飲,購物,各種檔次,應有盡有。出發前,我們就訂好了一家旅店,四十多元一晚,房間幹幹淨淨,也很安靜。旅店後院不遠處有一條滑雪的纜繩,想來冬天這裏是個滑雪的好去處。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直奔黃石而去,提頓山漸漸被拋到身後看不見了,前方就是黃石公園的大門,開進去就進入公園之內。

黃石公園是一個奇特的公園。若純粹從風景來看,它算不得什麽,洛基山脈中有許多地方景色更美,山峰更雄壯。但黃石之為黃石,自有其獨特的魅力,黃石不以美勝,而以奇聞名於世。黃石之奇在於它大大小小的三千多個熱噴泉,全世界有一半的熱噴泉都匯集此地。最大的大棱鏡溫泉,在穀歌地圖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空中看去,好似一枚正在燃燒的純淨的藍寶石。無數的人都為那種藍所著迷,試圖解開這謎。科學的解釋是這來自地殼深處的純水象蒸餾水一樣完全透明,不含任何雜質和礦物,之所以藍完全是因為水對可見光吸收的作用,就象加勒比的海水呈藍色一樣。靠近邊緣水淺的地方水就漸漸變成綠色,周圍一圈燃燒的邊緣其實是溢出的水向四周流去,水中的細菌在地麵形成的。從木棧道上走過去看大棱鏡溫泉,但見煙霧彌漫,頗似仙境。邊緣有野牛的腳印,因為它們會在寒冷的冬天來此取暖。據說黃石冬天會冷到零下四十度。最小的溫泉我沒見過,不過我見過人腳印般大小的迷你溫泉,隻有一條縫,冒著煙,誰有興趣的話,也許可以把它移到自家庭院裏。

黃石最有名的是老忠實噴泉,幾乎所有的遊人都是衝著它而去。它也從未讓人失望過,隻要你願意,你絕對可以一睹芳容。老忠實噴發的時候,周圍一圈圍觀的人群中都會爆發出歡呼聲。說水汽直衝雲宵有點誇張,大約也就二三十米高,幾十秒鍾就結束。久住現代大都市的人見慣了大型人工噴泉,也許會不屑一顧。老忠實酒店就在近旁,我們非常喜歡它的外觀,不過學生時代負擔不起,希望以後去黃石能在此美美地住上幾天。

最夢幻的溫泉在猛瑪平台,這裏的溫泉大多水溫高達八九十度,泉水過處,熱氣騰騰,水中的礦物質析出,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平台,就象層層的梯田,這裏的溫泉狀態不穩定,常改道,本來草木茂盛的坡上會出現新的溫泉,漸漸草木都死了,輕的物質隨水飄走了,隻留下一些枯樹站在溫泉之中,而溫泉又色彩斑斕,認人感覺就如同在達利的畫中一樣。

龍口噴泉和黑龍噴泉是最桀驁不馴的,他倆挨著,遠遠的就能聽見他們的聲音,終日嘶吼著,周圍的泥漿翻滾,好似一鍋黑米粥。這裏的水溫近一百度。

黃石各種各樣的溫泉真是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我不是地質學家,僅能看看皮毛而已。讓我和萍真正著迷的是黃石的另一奇觀,大量的野生動物,其中有成群的野牛,麋鹿,駝鹿,此外我們還見到過黑熊,郊狼,紅鬆鼠,白頭鷹,鵜鶘,蒼鷺,等等。我們以前也曾經在大鹽湖中的羚羊島上見過野牛,但這裏的野牛多很多,常常在公路上慢慢地走,於是車隊也就跟著他們慢慢開,許多人把半個身體探出車外去拍照,野牛也絲毫不在意,讓你拍個夠,分文不取。五月份正是小牛犢出生不久之時,因此常常可見小牛在母牛身旁饒膝而轉的景象,甚是可愛。有一次我們看見一群野牛在過河,河水洶湧,一大群牛都下到河中,先頭帶路的都已經上到對岸,最後有兩頭小牛下到水中,走了兩步,怕被水衝走,又趕忙退回岸上,它們的媽媽本來已經走到河中部,又退了回去,對著他們哞哞叫,兩兄弟無奈地跪在地上不走,母牛很為難,這邊的牛群又在催她趕快過河,她隻好一步一回頭地向對岸走去。我們見此無恨感慨。想想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就把苡辰抱在懷中或背在背上,一塊兒過去,但野牛卻無法背負自己的小牛。我不知道這兩隻小牛最後發生了什麽事情,也許等親人們回來還可以重新團圓,也許他們自己已經可以獨力生活,也許成了灰狼的口中美食,總之,野生動物也有他們生存的苦惱。當年,野牛分布在整個美洲大陸,數以千萬計,而現在黃石是他們最後的依甸園。

跟黑熊相遇也頗為有趣。我們看見前方一排車停在路旁,於是也減速停車探頭去看,原來是一隻黑熊在草地裏找吃的。大家都站在路邊拿著相機拍個不停,黑熊在五六米開外,也沒人擔心它會攻擊人,就仿佛在動物園裏一樣。帶槍的護林員在一旁維持秩序,不停地提醒大家小心安全。他看見我們在給苡辰拍照,就過來提醒我們,並給我們講解黑熊和棕熊的區別,講完又問我們從那裏來,我們說中國,他很感興趣的說,你們中國的大熊貓太可愛了,可惜我們這裏沒有。我相信他對大熊貓的喜歡是發自內心的。

正是有了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黃石公園顯得生氣勃勃。這裏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科學家們來此做研究,跟你擦身而過的,常常是學術界泰鬥,往來無白丁,這是黃石又一奇。從某種角度來講,人類通過對黃石的研究來尋找人類持續發展並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以此觀之,黃石之於人類意義重大,非湖光山色所能包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