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湖秋楓

邊跑邊看邊吃邊喝遊世界
個人資料
plum59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家孩子非要贏在起跑線上嗎?

(2017-11-08 13:23:19) 下一個

上月的一天晚上在街上碰到約翰。

他本來是個跑馬拉鬆的好手,後來跑殘了。現在隻能騎車,做瑜伽。

他邀我去他組織的一個5公裏越野賽當誌願者。

我滿口答應。他特高興:又抓到一個自投羅網的勞動力(都是因朋友太多的緣故!)。

到了比賽那天,我提前來到指定的地點。這個比賽是明州高中越野區域聯賽(MSHSL,Section 1A),在郊外的一個高爾夫球場舉行。

男女生組各一百五十名。獲得晉級資格者9天以後參加州的決賽。觀眾大都是參賽學生的父母,家屬,親朋好友一類。

我具體的分工是course marshal,就是賽場官,職能是負責給運動員指引路線,還有權利取消投機取巧者的比賽資格。這活兒我已經幹過不知多少次了,輕車熟路。

救生員一人坐在那兒好孤獨啊。

我堅守崗位的地點離起跑線和比賽終點都不遠,比賽發令槍聲和終點觀眾力竭聲嘶的叫好聲聽得一清二楚。

男生組比賽先開始。

第一名跑得也太快了,把我手機都弄憋了!

最令觀眾感興趣的還是 女生組比賽。幾年前我們這一帶出了一位長跑神童,九年級的格麗絲·平(Grace Ping)。

2016年6月美國《跑者世界》有一篇題為“Amazing Grace”的 文章 介紹了她的故事。

格麗絲的父母是我們這一帶的跑步好手。自己跑步還不夠,還要刻意培養兩個女兒,讓她們自幼就參加成年人的比賽。

2014年10歲的格麗絲創造了10歲女童5千米世界記錄;後來又接連刷新了12,13歲的5千米世界記錄。

2014年10歲的格麗絲在比賽中

格麗絲小小年紀就走紅,多次出現於電視和地區報紙。我常聽到身邊朋友的嘖嘖讚美:這是天分,是基因,是genetics。外人不了解的是,格麗絲父母從她五歲起就開始培養她的運動興趣了。為了把孩子訓練得跟肯尼亞人一樣,前年他們舉家遷往猶他州高原地帶,今年夏天才搬回明尼蘇達州。不光是中國人知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美國人更知道!

就在這時,發令槍響了。

格麗絲一路領先,七年級的妹妹勞倫緊隨其後,把別人越拉越遠。

比賽結果毫無懸念,姐妹倆在150名選手中名列冠亞軍。真是名不虛傳, 別人就像來陪練的。

跟這樣的神童比賽,你家孩子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是還沒發令就已經輸了!

預賽後,人們毫不懷疑平家姐妹倆會贏得明州高中越野決賽。

可是,幾天後的結果卻出人意料。贏得比賽的是個9年級的無名之輩,把勞倫和格麗絲遠遠地甩在後麵。

====================================================

有個問題讓我很感興趣: 早成名的孩子成年以後是不是還能傑出?

這個話題太大,不能一概而論。最直觀的辦法就是看看統計數字。

男女單齡各單項田徑世界紀錄(包括馬拉鬆的!)網上都能查到,而且從5歲起就有了!(格麗絲·平十歲起才創記錄不算啥,哈哈哈哈)

統計記錄顯示,這些小神童還沒到成年一個個全都銷聲匿跡,無人例外。

上世紀70年代,有個台灣移民美國的男童Wesley Paul(蒲仲強),從四歲起開始跟父親一起跑步。後來他越跑越快,8歲時刷新同齡人馬拉鬆世界記錄。8歲時的記錄是 3小時0分39秒! 媽媽蜜呀,讓成年人們汗顏!他後來連續5年創造馬拉鬆世界記錄。一位美國教練預言:  蒲仲強會成為第一個衝破2小時大關的人。

結果呢,到了十五歲以後,蒲仲強因受傷比賽成績停滯不前,最後不得不放棄了夢想。

主要原因是身心的過度疲勞(burnout)。像田徑這類運動,人們不但彼此之間競爭,還要跟秒表競賽。當父母癡迷地追逐子女的成績時,不會止於競爭的勝出,而是創造各種紀錄。

早期的成功不一定說明孩子是天才,基因好,因為幼年的人才庫(global talent pool)不大:世界上能有幾個兒童能像成人一樣訓練?隨著年齡增加,人才庫的漸增,要保持領先地位越來越困難,除了增加訓練力度和時間外沒有別的高招兒。有幾個父母懂得勞逸結合(Periodization)的道理?逐漸,回報不再隨投入直線增長,水平開始裹足不前。過度訓練最終導致身心俱疲。這時,後起之秀開始領先了。

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家長太平庸。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創中/長跑世界紀錄的沒有一個肯尼亞孩子。要知道肯尼亞山區的孩子從7歲就開始跑步了。每天上學沒校車,大多數孩子連鞋都沒有,跑步來回要十幾公裏。可是成年肯尼亞人創造了數不清的世界紀錄。研究這一現象的西方人發現,肯尼亞孩子起步早,但是幾乎從來不比賽。等他們長到十六七歲,誰也比不過他們了。肯尼亞人丹尼斯·基麥托30歲創造了馬拉鬆世界紀錄。可27歲以前全世界根本沒聽說過他。中國人管這叫大器晚成。

肯尼亞的Dennis Kimetto在柏林馬拉鬆創造了2:02:57的世界紀錄

贏在起跑線的並不都是天才;輸在起跑線的反而贏了馬拉鬆。

在學業上也是一樣道理。有人說人生是個馬拉鬆其實挺形象,輸贏不在於誰開始領先,誰也不應該在起跑線上衝刺。

那麽,持續成功保持不敗是可能的嗎?最近,布拉德·史道伯格和史蒂夫·馬格內斯合著了一本叫《最佳效能》的書。兩位書作者,一位是當年的體育神童,另一位是數學神童,講述自己早期的成功和後來的失敗,並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揭示了成功人士的一些秘訣。

這本書很值得所有父母一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lum5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icila' 的評論 : 嗬嗬,我猜你就是在忙感恩大餐!桐兒感恩節快樂!
cicila 回複 悄悄話 不裝聾作啞,大聲說:李子感恩節快樂~~
俺正忙大餐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