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注意力和專心的文字幾則--- 注意力是每個人最重要的生命資源。所以要問:怎麽使用注意力才是明智的人生

(2024-02-11 09:37:57) 下一個

到底什麽值得注意,我們在和誰?和什麽東西爭奪注意力?注意力大概是生命的本質。 做事情到底是一種創造還是一種要命的事兒?如果是創造我怎麽樣把它看清楚,如果是要命你就慌不擇路了。所以要給自己留下一點“看的空間”。 

所謂的眼球經濟,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有人(商人)想(通過客戶粘性)控製我們的生命。這可算是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的特例之一,或者還有耳根經濟,流言經濟。

說得再嚴肅點,就是我們的生命到底是被自己支配,還是被商人通過心理誘騙來支配的問題。我們的日常就是在“自主注意力”和“注意力被牽引”之間的較量。

擇法的問題

為什麽有些東西值得注意,有些東西不值得注意,有些東西可注意、可不注意。

  • 不注意某些事兒,會不會要命?
  • 為什麽可以放下,為什麽說有些事兒要留給老天爺安排?不讓老天爺安排,你怎麽安排?
  • 所謂注意,就是(多少)想知道。到底什麽值得知道?
  • 想知道不等於值得用心去知道,也不是必須知道。
  • 怎麽使用注意力,才是明智的人生?
  • 專心的人是否遺失了什麽?
  • 不專心的人難道就不遺失什麽了麽?還是遺失更多?
  • 管寧與華歆。有所取舍,為什麽取這個舍那個,有何客觀標準?專注、以及風險的不可避免性。
  • 按說這以上的問題在佛教裏可以歸為一類問題,我把它廣義地歸到“擇法覺支”。即一定要論證清楚輕重緩急,為什麽有些東西必須注意,而另一些東西可以放下,不必注意而損失不大。

0. 菩薩觀之,如童子戲。---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成道時,所謂的鬼魔幹擾,無非就是想破壞他的專心、注意力。試圖讓他心亂而看不清楚。

【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群。皆悉歎言。嗚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薩決定當成正覺。是諸魔眾。互相催切。各盡威力。摧破菩薩。或角目切齒。或橫飛亂擲。菩薩觀之。如童子戲。魔益愁忿懟。更增戰力。菩薩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中。電雷雨火。成五色華。惡龍吐毒。變成香風。諸惡類形。欲毀菩薩。不能得動。】

1.《那個注意的力量就是我們的主人--- 引自 真正的法華經,清海無上師》

【有的時候,我們不喜歡看電視,但是因為今天電視的節目很 好嘛!心想:“看一看沒關係,我隻要試試看五分鍾,看它在演什麽就好了。”後來就忘記了,一、二個小時都過去了,還不曉得。

如果電視沒有人喜歡看的話,怎麽會賣出那麽多呢?因為很吸引人嘛!它可以把這個六根、六塵拉到外麵去,拉走我們那個 注意的力量,而那個注意的力量就是我們的主人。因為如果沒有 這個注意的力量,我們的身體就沒有用。死掉的人,身體還在, 可是那個注意的力量或主人已經走了,所以身體一動也不能動。 

如果我們把那個注意的力量集中在一個地方的話,那個力量是很大的。有的時候,水流很大、很寬,如果它們集中在一個地 方,就會變成很大的力量,可以用來發電。同樣,我們的力量也是很大,但是每天都分散到外麵去,隨著六根六塵跑掉了。“眼睛”看外麵的東西、“耳朵”聽外麵的東西、“口”講外麵世界是非的事情、“意”也想外麵世界的東西,所以我們沒有力量。

...

抽菸、喝酒的習慣都是我們長大以後才學的,並不是從小養成的,已經那麽不簡單改
了,至於那種從小就養成的習慣,比如說,習慣聽東西、習慣看東西,怎麽可能馬上改呢?真的很不簡單。

所以,誦經的人很多,念經也很大聲,到處都是拜佛的人,不管去哪個道場,都能看到人家來拜佛。但是靜靜打坐修行,卻很少人能做得到,根本找不到。即使坐的時候,也坐不定,身體坐在那裏,口閉起來,眼睛閉起來,但是意卻不能閉。要讓意閉起來,是最不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意念真正關閉一會兒的話,我們馬上可以入定,馬上有三昧的體驗,但是很不簡單。所以,我們應該多練習,每天練習,坐不定也要坐,意念亂七八糟也要坐,坐到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真正的主人忽然可以離開這個身體,那個時候,我們就成功了。我們應該要努力練習,同時也應該要有很好的方法,才可以練習。不要試試這個、試試那個,這樣沒有用。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可以控製我們的頭腦,那就是“觀音法門”。

我們從小就有那種注意外麵事物的習慣。。。。。。】

------

打坐:如何記起自己的真本性
每當你們集中注意力,全心地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打坐。而我所謂的打坐,是把全副注意力放在內在的力量上,放在上帝慈悲、博愛以及寬容的質量上,做法是自己要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來。並不是說盤腿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就能得到什麽,你必須先和內在的力量溝通,然後用那股內在的力量打坐,這就叫作「自我覺醒」。我們必須喚醒內在的真我,讓祂自己打坐,而不是用人類的頭腦和凡夫的理解力來打坐——那將隻是坐著胡思亂想,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一旦我們的真我覺醒了,我們內邊上帝的力量就可以掌控一切。隻有透過明師傳法,喚醒內在真我之後,才會了解何謂真正的打坐,否則隻是浪費時間,徒然折磨身心而已。

=========

2. 讀書要訣,引自:《黑水白山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跡》

【上人讀一天的書,旁人二十天也讀不了。「三到」、「三上」,是上人讀書要訣;他讀書專心,和書本合而為一,所以讀得快,記得也快。

上人自述: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什麽叫「三到」?就是眼到、口到、心到,不打妄想,專心讀書;眼睛看著書,心裏想著書,口裏念這個書,這是三而一、一而三,心眼口合作叫三到。這必須要專一;專一則靈,分馳則弊。

還有「三上」,就是路上、廁上、枕上。當我走路,眼睛看著路,心裏背書、口裏背書,一遍又一遍地背。要是背熟了,每一天要溫習一、兩遍,這樣永遠都不忘了,這叫路上。還有枕上,就是在睡覺的時候,不想旁的,就想書上是怎麽說的,然後自己想:「古人著書立說,就是給後人留下一個法則,我能不能照這個法則去做呢?我能不能效法呢?」我讀什麽書,我就想自己會不會這樣子?我對自己說:「我將來一定要躬行實踐這一句話,我要這樣做!」我把書上的話,當作和我自己想說的差不多,那就記住了;無論讀哪一段書,都是往自己的身心性命上,來回想一想。

另外,上廁所是讀書最快的地方,那雖然是短短的一個時間,可是你那時候讀書,很好讀的,想不起來的也想起來了。為什麽呢?這是一種三昧。你在那個時候,什麽妄想也沒有,你專心讀書,全都記起來了!我連那個時候也不空過。一般聰明的小孩子,他離開課本,就和書分家了;我得到這個方法,我是和書本合而為一,所以讀得快,記得也快,念一遍四書五經就全記得了。

我最後的那位老師叫郭錦堂,字如汾,是個秀才,山東人。這位老師學問很好,他看我讀得快,他讀什麽書,就給我講什麽書;他隨講,我隨懂,再讀更容易了。好像〈報任少卿書〉是古文最長的一篇,大約有二千三百多字;老師讀了一宿,就能背得出那篇文章。他對我說他怎麽讀那篇文章,讀得怎麽樣快,然後說:「看你的了!」這時剛吃完午飯,可以睡一個鍾頭午覺;我沒睡覺,用這一個鍾頭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實在很難背的,但是我很專一;看過兩遍,我已經能背得出了。第二天我背給他聽,把他嚇壞了:「你──,我都要讀一宿,你讀一個多鍾頭就會了!」】

==========

3. 人生要時時“有意注意”--- 稻盛和夫 《活法》

【京瓷集團使用非晶矽感光硒鼓製造打印機和複印機。這種特殊的感光硒鼓硬度極高,即使印刷量達幾千萬張也不磨損。在打印機壽命期內無需更換。

這種環保產品,京瓷在全世界第一個成功實現批量生產。非晶矽硒鼓的製作,是在精密研磨的鋁筒表麵塗一層薄膜矽,整個表麵必須以均一的厚度成膜,否則就起不到感光體的作用。但要確保這層薄膜厚度均一,技術上極為困難。

隻要有千分之一毫米的厚度誤差就不合格。研究的三年中,隻成功過一次,再做卻連續失敗。

沒有“再現性”,不能連續製造,作為生產企業就等於沒有確立批量生產的技術。當時全世界都在攻關,沒有一家成功。我也曾一度想放棄。

但我還是想再試一次,回歸初衷,重新審視現場,對薄膜形成過程中發生的現象和變化,我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一一確認,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能看出些名堂,聽到些信息。

我給相關研究人員鼓氣,要求他們無論何時,無論看到什麽現象,都要認真觀察,不放過任何細節。

但是,某夜我來到現場,本應仔細觀察的研究員卻在打瞌睡。我聽到的不是什麽產品的聲響,竟是他的鼾聲。

我撤下這名研究員,換上目光銳利的研究員,同時將研究所從鹿兒島遷到滋賀,將包括項目負責人在內的研究班子作了大幅調整,起用多名新人,徹底重組了多年來由固定人員構成的組織。從常識上講,這樣做風險很大,但結果卻一舉奏效,一年後批量生產獲得成功。

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所製造的產品的深切期盼,一絲不苟觀察現場的熱情,前任者缺乏,後任者具備。在這方麵嚴厲乃至苛刻的要求,為製造產品的企業所必需,缺乏這樣的精神,新產品開發不可能成功。

有句話叫“有意注意”,有意識地去注意,就是說,抱著明確的目的,認真地將意識和神經集中到對象身上。比如,聽到聲響,條件反射式地轉過頭去,這是無意識的本能反應,叫做“無意注意”。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圖的”將自己的意識凝聚起來,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麵的一切細節上。所以上述事例中講到的“觀察”這一行為,本來必須是這種有意注意的連續。隻是漫不經心地看著對象物,注意力分散,就不是有意注意。

中村天風先生十分強調“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說:“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沒有價值。”我們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終將意識集中於某一事物相當困難。但是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慢慢養成有意注意的習慣,這樣我們就會具備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我年輕時,因為繁忙有時會站在走廊裏同部下交談。那種情況下的對答,後來往往成了問題:部下說確實跟我講過;我卻說沒有聽到——有過幾次這種經驗之後,我一概取消了在走廊裏聽取部下報告的談話方式。

有話要說,有事要談,可以在房間裏或辦公室一角進行,總之要在注意力能夠集中的地方。做某件事時又隨意聽取部下的報告,這類輕率的行為,我嚴格自禁。

所謂有意注意,打個比方,類似於使用錐子,錐子能將力量集中在它尖端一點上,從而有效達到目的,其特點就是“集中力”。像錐子一樣,把全部力量集中於一個點上,就能把事情辦成。

所謂集中力,來自於思考的強度、深度、大小程度。要想做成一件事,強烈的願望、認真的思考是起點。這種願望、思考強烈的程度、持續的長度,以及在實現過程中貫徹的認真程度,是一切成敗的分水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