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見證我們顯赫的女鄰居從輝煌到毀滅的全過程(上)

(2021-05-23 16:44:39) 下一個
見證我們顯赫的女鄰居從輝煌到毀滅的全過程(上)
 
 
 
 
     上圖是1994年February 期的《美國人口統計》雜誌。二戰結束後歐洲、蘇聯、中國、日本等等國家都麵對廢墟中重建的艱難掙紮:資金、勞力、物質欠缺,嬰兒潮的巨大壓力。非常自然地采用所謂“直線風格”,即預製板、低樓層、無電梯、小空間無客廳、多快陋省的建築。“赫魯曉夫樓”是其代表。中國的筒子樓甚至沒有私人廚房和廁所。進入80年代,隨著全球經濟的恢複,一種追求藝術美、寬敞、舒適和環境和諧的“曲線風格”開始風靡世界。這一期的《美國人口統計》雜誌以 " New Cities " 為專號就是介紹當時城市建築風格新潮流。加拿大著名女建築師艾麗絲·柯克蘭女士作為這一潮流的領軍和代表人物,其照片被登上該期封麵
 
      這是一個聳人聽聞的離奇故事, 光我自己目睹的過程就長達二十多年,估計將有很多讀者覺得難以置信。為此我在上集提供了加拿大、美國、日本、香港報刊浩如煙海報道中的一小部分(限於篇幅)。中集主要介紹女主人公和我們之間沒有對外公開的民事訴訟,附有少量法庭文件和照片(限於隱私遮蓋了部分內容)。下集是故事的悲劇結局,提供現場電視新聞報道視頻,以及加拿大三大報紙 Globe and Mail、National Post、Toronto Star 事後追蹤報道的鏈接。 諸位覺得有疑問時可以點擊觀看原始報道或者自己上網 google 得出判斷,畢竟尋找大人物的資料不會太困難。雖然女主人公出事後,很多原來的光環都在網上消失了( 尤其是國內網站,她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功臣和獲益者,但現在她當年和那些正國級和副國級大人物的合影被刪得一張不剩 )。若還有人不想相信,那就當抗日神劇或最近國內時髦的長征連續劇看好了。畢竟我患有嚴重的老年癡呆症(我家黃臉婆十年前就針對我退休後的第一個月便丟了三副遊水眼鏡而做出的確診),所以在這裏造謠或汙蔑大概也不用負法律責任,正如法官對那宗謀殺案最後判決艾麗絲因精神錯亂而不用負法律責任一樣。
 
       1988年8月8日我們買下一棟門牌8號的房屋,這個吉利數字後來沒有為我們帶來多少發財的好運。不過這個街區環境幽靜、治安良好,尤其是街坊鄰舍都非常善良、友好。我們也就安全而舒心地在這裏住到今天,三十多年來從沒打算搬遷過。
 
     《多倫多星報》1994年11月1日報道:”艾麗絲·柯克蘭建築設計事務所被中國政府挑選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一一天津濱海新區總體設計協作者“。那時該地大部分還是一片荒涼的灘塗,鄧小平前往視察時向李瑞環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區之間有這麽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並親筆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
 
 
      我們的左鄰(門牌10號)是個猶太工程師,名叫雅各。我們搬進的第一天就得到他熱心的幫助。他的太太叫海倫,是個病毒學家,安靜而低調。我們和他們家有120呎長的共同邊界,邊界上立著一排120呎長、6呎高的鐵欄杆。下班後,端著一杯清茶和雅各隔著欄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是放鬆的極好享受。
 
香港《明報》1994年11月14日報道:”艾麗絲·柯克蘭公司進軍中國設計津滬項目組合作聯盟“:
 
    
      右舍(6號門牌)住著一對老年英裔夫婦,姓法羅。大概因健康關係,深居簡出。每個周末他們居住在多倫多衛星城奧沙瓦的女兒女婿全家會來探望,並且帶來從超市購買的一周菜蔬。我們和他們家也有120呎長的共同邊界,邊界上同樣立著120呎長、6呎高的鐵欄杆。其式樣和左邊的完全相同,估計應該是8號房屋建造時就同時樹立的,屬我們8號的不動產。關於這排鐵欄杆我還有故事後麵會向大家介紹。
 
維基百科介紹上海證劵交易所大樓為加拿大WZMH事務所設計。艾麗絲作為總設計師1993年設計的這棟大樓至今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證券交易所:
 
 
      1993年,法羅太太上下樓梯已相當困難,女兒女婿將他們老兩口接去同住。他們都是本份、誠實的老好人,搬家那天和大家一 一告別,眾人依依不舍,互祝好運。隨後那6號房屋掛牌求售,幾個禮拜後就宣告交易成功,接著是內部裝修。又過了記不起多少天,新房東入住了。
 
Toronto Star 1993年2月14日報道:艾麗絲·柯克蘭女士被選為安大略省建築師協會會長,向記者暢談當時加拿大麵臨嚴重經濟蕭條的環境下如何帶領三千多個注冊建築師改變思路、走向世界,尤其是走向發展中國家,求得生存和發展:
 
香港《明報》1993年9月18日報道:”艾麗絲·柯克蘭女士在吉林招商會上為加拿大建築師向中國市場進軍宣傳建築大使項目“:
 
      新男主人長得高大帥氣,不大愛說話,五十來歲(幾年以後他們離婚了)。太太三十多歲,大而有神的眼睛,高聳挺拔的鼻梁。淺綠色絲質連衣裙和高跟鞋將她的妙曼身材襯托得淋漓盡致。他們沒有孩子,也沒有寵物。整個搬遷全是工人在她老公指揮下進行的。女主人漫步打量周圍環境,和新鄰居們套近乎,自我介紹她叫艾麗絲 。近乎耳語的談吐,輕盈優雅的手勢,舉止投足處處顯出那份高貴、那份不凡。
 
1985年日本的一個不知什麽什麽 Committee 頒發了一個新世紀 Style 獎給十個世界該領域最有創意的建築師。艾麗絲以多倫多湖濱商業旅遊區以及北約克市政廣場的設計得了第一名:
 
 
  
     第二天黃昏,剛下班的海倫在門口碰見了艾麗絲,互相擁了個抱,原來她們認識的。海倫1980年代初在哈佛讀博士時,艾麗絲也在那裏攻讀建築設計專業碩士學位。本來生物係和工程係相隔十萬八千裏,哈佛大學又那麽大,但是艾麗絲太出名了,如雷貫進每個學生的耳朵,包括海倫。她是什麽什麽學生社團(我聽不懂)的領袖,整天活躍於創意論壇、組織活動、拋頭露麵、一呼百應之中。現在她畢業才九年,37歲,就已經是多倫多赫赫有名的 Webb Zerafa Menkès Housden(簡稱WZMH) 建築設計事務所首席設計師,還自組一間名為“艾麗絲·柯克蘭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有限責任合夥公司, 而且在那年(1993)一月份一躍當選為擁有三千多建築師會員的安省建築師協會會長一一該會成立104年曆史上第一個女性會長。次年更被擢升為加拿大建築師委員會主席( Committee of Canadian Architectural Councils,簡稱 CCAC),主持北美(加美墨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簡稱NAFTA)建築領域的加國談判首席代表和簽字者。
 
艾麗絲因擔任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建築領域加國首席談判代表和簽字者於1994年5月3日獲加國政府勳章:
 
     長期以來,這個對業者的想象力和精確度要求甚高的行業一直是男人的天地。艾麗絲以其短淺資曆和新移民身份能火箭般獲得這些顯赫頭銜和地位,完全是她靠著天才和汗水獲得的。後來我們從電視和報刊中知道了她的發跡史。根據《Canadian Woman Studies》雜誌的介紹:她1955年出生於馬耳他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她的一個伯父是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uncil)的副議長,另一個伯父是梵蒂岡的神父。1957年,2歲的艾麗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她對這本雜誌記者的回憶說:“  I remember when I was young, whenever I would say ‘I want this,’ my father would answer, ‘Well, figure out how to get it, if that’s what you want.’ That was it. He wasn’t going to give it to me. If I wanted something I had to find out how to get it,”
 
 
      這是我所知道的完全另類優於其他孩子的起跑線:不是依賴父母的位高權重,不是靠長輩的萬貫家財,也不是家族廣泛的社會關係;而是倔強性格的遺傳、拚搏觀念的灌輸、激勵鞭策的教育,嚴格苛刻的要求。根據艾麗絲同事們的評價:她是一個天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一個很少休息的工作狂、一個永不屈服的強者、一個善於了解對手、競爭者、合作者優缺點並精於利用這些優缺點的謀略師。她的家族似乎有建築的偏好和才能,曾祖父就在意大利設計和建造大教堂。艾麗絲進大學前在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律師樓打過工。1977年她進多倫多大學建築工程係讀書時,全班有七十多個同學。四年後隻有9個人畢業,艾麗絲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榮譽學士學位(honorous bachelor degree),並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去美國深造。三年後同樣獲得榮譽學位。畢業次年,她就和另一個名叫 Jones 的建築師一起設計了37280平方米麵積的密西沙加市市政中心:
 
1987年,艾麗絲獲得英聯邦不知什麽鬼會議頒發的“優秀青年領袖獎”:
 
  艾麗絲設計的 Toronto Festival Hall 是一間影視娛樂中心:
 
 
      艾麗絲還是 NATO Association of Canada ( 加拿大北約協會,簡稱NAOC,一個旨在通過對北大西洋條約組織的了解和監督來促進和平、繁榮與安全的加國非盈利NGO民間自發社團,請參閱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CN&sl=en&u=https://natoassociation.ca/&prev=search&pto=aue )任職長達17年的副總裁。她出事後,該組織將她的名字從網上抹去了,發言人回答記者質詢時說:"The NATO Association of Canada has no knowledge of an incident connected with one of our volunteer members that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press today and is unable to comment further. It is our policy to not comment on its members and volunteers,":
 
 
Naional Post 報道說:
 
      “ Ellis Kirkland created a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called the PaxBuild Platform, described as a way to redefine how the reconstruction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an stabilize regions to make them self-sufficient. ”:
 
 
艾麗絲及其建築設計公司在中國開展的業務不計其數:
 
      這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戰略”的平台(我對這玩意一竅不通)顯然吸引了正在渴望迅速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當局。1987年,艾麗絲獲得了第一份來自中國的設計合約,由此一發不可收拾。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扭轉了江李“治理整頓”左轉傾向、市場經濟在中國全麵鋪開的90年代,艾麗絲和她的公司更在上海、天津、吉林等地攬獲數百萬平方米的設計生意,並且帶動了其他加拿大建築師進軍這個野心勃勃的發展中國家。Globe and Mail 報道了她1980年代受多倫多市政府委托策劃湖濱旅遊區、高檔住宅區、商業區建設中提出的另一個概念:資源的開發可以而且必須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考慮並取得平衡,而設計師的工作必須 up front。一旦建設已經開始甚至完成後才發現它造成環境的破壞,那時想彌補代價就太大了:
 
 
 
       這一前瞻性的觀念近幾年才得到中國當局的重視。試想當年三門峽大壩設計前黃萬裏的意見能得到合理考慮的話,哪會有偉大領袖後來對大太監放出“三門峽不行就把它炸掉!”氣貫長虹的後悔藥來?
 
 
     
(待續)
下接 見證我們顯赫的女鄰居從輝煌到毀滅的全過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居北飛雁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誘惑力的文字,期待著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好聰明能幹的一名女性呀!
小百臉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樓下各位捧場。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記得你寫的古戰場係列。 期待後續, 謝謝分享了。
virginAB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吸引人。期待下期。
美東JJ 回複 悄悄話 這確實是個極度成功的人啊~
huiming1234 回複 悄悄話 期待下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