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戰場遊記之四十五:讓世界惦記二十四道拐(上)

(2017-07-16 08:06:31) 下一個

古戰場遊記之四十五:讓世界惦記二十四道拐(上)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高山上24道拐宣傳牌: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 The National Archives Building 資料館保存著自1774年到現在的很多重要文件。其中有一張二戰美軍隨軍記者John F. Albert 在1945年3月26日拍攝的“中印抗戰公路”中險要地段的一張照片:

經過修飾(或者另拍)後的這張照片,清楚顯示滿載物資的美軍十輪大卡車組成長長的車隊,沿著一條拐了24道彎的狹陡公路,從幽深的穀底向著險峻荒涼的山頂緩緩爬行:

 

    50年後,為了尋找這段公路供雲南電視台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拍攝一部反映滇緬公路的紀錄片,二戰學者戈叔亞花費8年時間苦苦尋覓。從楚雄到畹町,他沿著滇緬公路進行了無數次實地考察——他甚至跑到緬甸臘戍,還沿史迪威公路經緬甸八莫到達密支那,卻始終一無所獲。
   其實,隻要他能看到這張照片的說明,立馬就可以明瞭:
 " U.S. Convoy which operates between Chen-Yi and Kweiyang, China, is ascending the famous twenty-one curves at Annan, China."

下麵是The National Archives Building 資料館關於這張照片的說明:

     Chen-Yi,即雲南省曲靖專區沾益縣。Kweiyang,貴州省府貴陽市。24道拐(21curves 是他數錯了。日本人錯得更甚,他們隻數到20道彎)剛好在沾益到貴陽戰時公路的中點處。 Annan, 越南?我不懂,也可能 John Albert 張冠李戴。但我在1995年早已知道24道拐的大概地點。可惜那時我還沒有上中文網,不知道雲南電視台正在尋找它去拍攝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節目。

24道拐觀景台的看板:

   史迪威公路 (Stilwell Road)又名“中印公路”,東起昆明,西連印度的雷多,經緬甸密支那,分南北兩線連接到滇緬公路,全長約1724公裏。其中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是“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急需開辟的一條新的國際公路。它東起昆明,西至緬甸臘戍。最艱難的一段在下關(今大理市)至畹町,總長548公裏,途經地形地質極為複雜的滇西橫斷山脈末支,穿越高黎貢山等6座大山,跨越怒江、瀾滄江等5條深穀急流,穿越懸岩峭壁8處。時間緊、任務重、氣候環境惡劣、施工條件極差,當時為中國公路建設史上最艱巨的浩大工程。其艱險處遠遠超過24道拐。國民政府於1937年10月下令征調雲南民工20萬人“須最速完成”,總工程處設在保山,分設關漾、漾雲、雲保、保龍、龍潞、潞畹6個工程處。

從現在的24道拐觀景台(John F. Albert 當年的拍攝處)遠眺,我們去時恰逢薄霧:

網上ZT來的天氣晴朗時24道拐照片:

第一拐:


第24拐:


從第19拐下眺公路:


    據說,該時龍陵縣長接到雲南省政府“雞毛信”緊急命令,同時收到一副手銬,命令:該縣工程土石方限期完成,否則縣長自戴手銬來昆明聽候處分。這位縣長來到潞江如法炮製,拿出省政府的緊急命令和手銬對土司兼區長說:我是流官,你是世襲土司,潞江修路若是完成不了,我隻好拉著你一起跳怒江了。從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12個縣的各族人民自帶口糧行李紮營千裏,冒著瘴癘,劈山開路,憑著一腔報國熱血,以獻出兩三千人生命為代價,僅用8個月時間就搶修出了這條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稱讚為“人間奇跡”的滇緬公路。羅斯福特派駐華大使詹森視察後說:“中國政府能於短期完成此艱巨工程,此種果敢精神與毅力,實在令人欽佩……第一缺乏機器,第二純係人力開辟,全賴沿線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從觀景台看24道拐:


    有了車輛、修了公路,還奇缺司機和修車工人,於是向海外招募機工。以愛國僑領陳嘉庚為首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發出了祖國的召喚,立即從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分批趕回了3200名華僑機工,開動了滇緬路上近三分之一的軍車,與國內的約6000名機工並肩作戰。最近中央電視四台《遠方的家》欄目熱播的“一帶一路”節目曾采訪一位當年回國在“中印公路”修車的102歲老人家。他於2015年應中國政府邀請以100高齡回國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並獲頒贈紀念獎狀和獎章。據他回憶,當年的司機和機工在轟炸、車難、過勞、疾病等艱難環境中死亡率是很高的。(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吟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