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戰場遊記之三十五:拿破侖和希特勒都從這座小村走進地獄(上)

(2015-12-08 16:54:56) 下一個

古戰場遊記之三十五:拿破侖和希特勒都從這座小村走進地獄(上)


油畫:拿破侖率軍入侵俄羅斯:


      俄羅斯的大地太廣闊了,俄羅斯的氣候太嚴酷了,俄羅斯的民族太頑強了。拿破侖和希特勒這兩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都曾夢想征服世界,但他們都是在俄羅斯遭受慘敗,最終墮入地獄。在莫斯科西南125公裏的博羅金諾村,俄國軍隊都曾在這裏頑強抗擊法軍和德軍,戰鬥的激烈程度都載入史冊。尤其是1812年9月7日博羅金諾之戰,俄羅斯帝國的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元帥率領的俄軍抵抗拿破侖。兩軍共有66,500人傷亡,創造了世界曆史單日戰鬥傷亡數字之最的紀錄。這次戰鬥是拿破侖在俄羅斯境內的最後一次攻勢,是侵俄戰役中的轉折點。
位於莫斯科庫圖佐夫大街的凱旋門:

     從西歐入侵莫斯科,最直接的路線是經維亞茲馬。從維亞茲馬到莫斯科是一條平坦的大路,無險可守。在這條大路北側就是博羅金諾村。博羅金諾村的南方有三條小河交匯。河南是一片高地,建有多個堅固的堡壘,堡壘後方森林密布,易於埋伏軍隊,這裏是莫斯科的西南重要屏障。
位於莫斯科庫圖佐夫大街博羅金諾戰役紀念館內的戰鬥場景:

 

     1812年是拿破侖的法蘭西軍事勝利的頂峰,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誌地區並成立了受法國控製的萊茵邦聯,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並通過連婚與之結盟,大敗普魯士,控製了西班牙、荷蘭等地。整個歐洲大陸隻有俄國與拿破侖作對,仍與英國結盟反對法國。因此,拿破侖於1812年6月,糾集德、普、奧、意、西等國57萬大軍,其中法軍30多萬,浩浩蕩蕩殺奔莫斯科。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塑像: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宣告發動一場衛國戰爭來保衛祖國,俄軍向著波蘭邊界集結,但因法軍快速挺進而後退。俄軍統帥巴克萊·德·托利數次嚐試建立一條防線,都因為法軍的快速進軍而失敗。拿破侖從維捷布斯克率領軍隊出發,打算在開闊地上一舉殲滅俄軍。但是法軍離他們的補給基地考那斯已有九百二十五公裏遠,雖然沒經戰鬥,但已有很多士兵死於漫長而艱難征途中的饑餓和疾病。俄軍不戰而後退,使沙皇認為德·托利伯爵無心應戰,便把他撤換。新任俄軍統帥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終決心在博羅金諾村旁選了一片非常適合防守的土地,從9月3日起加強各樣工事,防線中央遍右處構築了多麵堡壘,左方則建立三個V字型狀的"巴格拉基昂突角堡"。
庫圖佐夫塑像:

    9月7日,戰鬥終於爆發。俄軍投入180個步兵營、164個騎兵營、20個團的哥薩克騎兵,和55個炮兵旅(共673門火炮),總共103,800人。法軍兵力有214個步兵營、317個騎兵營,和587門火炮,總共124,000人。
博羅金諾村向戰役紀念館指路牌:

     戰鬥於早上6時開始,法軍102門軍火炮隆隆地向俄軍中央發射炮彈。達武元帥命令康龐進攻最南方的一個凸角堡,和讓德薩耶在部隊的左翼列隊。7:30時,達武元帥已經控製住了三個凸角堡。俄軍的巴格拉基昂親王隨即發起一次反攻,卻被內伊元帥的第二十四團給瓦解,而宣告失敗。巴格拉基昂向德·托利求援。德·托利用最快的速度傳令下去,要求6個防衛團、8個擲彈兵營、24門12磅火炮以全速去支援前線。
博羅金諾村的戰役紀念館:


     繆拉親王跟他的騎兵在凸角堡的周圍前進,想要攻擊巴格拉基昂的步兵,但卻遇到了由杜卡率領的第二胸甲騎兵和支援他的內維羅夫斯基的步兵。德·托利的援軍則是被送進了斷垣殘壁之中,被法軍的火炮消滅,法軍在11:30時占領了俄軍的前線陣地。
位於博羅金諾的1812戰役紀念碑:

    當日下午,由繆拉率領的步兵和騎兵聯合攻擊,突破俄軍防線,奪下幾座多麵堡。俄軍隻得投入預備隊作戰,法、俄兩軍就陷入了一場血淋淋不斷消耗的混戰中。眼看俄軍漸漸不支,拿破侖卻沒有讓他的皇帝近衛軍出戰,因為他怕戰事會延續至第二天。俄軍最終的反擊遭到法軍火炮所粉碎。到了晚上,雙方都收兵重整。當晚庫圖佐夫與他的幕僚商議後,決定撤退,第二天不再與法軍作戰,讓拿破侖奪得莫斯科,因為他認為俄軍已無力再戰,不惜代價的保衛莫斯科,還不如保存戰力來得重要。從事後看,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博羅金諾村紀念館內的戰鬥模型

 

 

  本來戰前庫圖佐夫打算從博羅金諾的北部跨越科洛恰河去攻擊法軍的左翼,然後從後方包抄法軍本部。這解釋了為什麽最具攻擊力的第一軍被派至已經夠強大的右麵。巴格拉基昂率領的第二軍預計是要守住脆弱的左麵,但不得不讓他的左翼暴露在敵人的砲火之下。盡管元帥的部下不斷請求重新部署軍隊,但是庫圖佐夫並不因此改變他原本的計劃。因此,當俄軍的戰鬥從進攻轉變成防禦的時候,早先駐紮在右麵的眾多火砲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效力。俄軍的失利不但由於軍隊的差劣,也由於計劃和指揮的錯誤。反觀法軍,內行的拿破侖的火砲部隊恰恰是贏得戰鬥的關鍵。
博羅金諾村紀念館內的戰役沙盤:


     此役法國傷亡約2萬8千人,包括48名將領。俄羅斯約3萬8500人至5萬8千人。它是所有拿破侖戰爭中最大和最血腥的一天戰鬥,超過二十五萬士兵投進了戰場,造成至少七萬人死傷。在這場戰役中,法軍雖然奪取了各個重要據點,俄軍也因戰略考量和差劣的軍隊素質被迫撤退,戰果卻沒有讓拿破侖有半點高興。這次戰鬥是拿破侖在俄羅斯境內的最後一次攻勢,是侵俄戰役中的轉折點。七天後,9月14日,法軍進入莫斯科,拿破侖見到的是一座正在熊熊燃燒的城市:沒有居民,沒有房子,沒有糧食。亞曆山大一世率領軍隊撤退到聖彼得堡,對法軍不接觸,不談判,不投降。拿破侖原來以為俄軍會對他屈膝,所以在莫斯科堅持到10月19日,他的軍隊由於饑餓和疾病降到10萬人,而俄方仍無半點妥協的意願,隻好撤退。一路上俄軍不斷騷擾襲擊,尤其在11月底渡過布列津納河時的戰鬥,全軍幾乎覆沒。拿破侖12月幾乎是光身回到巴黎,隨後逃回的法軍不到1萬人。奧地利、瑞典、普魯士再度投向英俄聯盟。1813年的來比錫戰役,法軍大敗,拿破侖被迫退位,流放厄爾巴島。(待續)

下接《古戰場遊記之三十五:拿破侖和希特勒都從這座小村走進地獄(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