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戰場遊記之三十二:列寧格勒被圍的872天(上)

(2015-09-30 19:09:42) 下一個

古戰場遊記之三十二:列寧格勒被圍的872天(上)
  
列寧格勒圍城公墓的主紀念碑(來自母親的紀念):

     要了解蘇德戰爭中的列寧格勒圍城戰,必須了解芬蘭和卡累利阿地峽及拉多加湖。拉多加湖是歐洲最大的湖泊,麵積1.8萬平方千米。西南有涅瓦河流出,經列寧格勒市流出波羅的海。在拉多加湖和波羅的海之間的長幅地峽就是卡累利阿地峽,它的南端是列寧格勒市,北端戰前是芬蘭的維堡市。芬蘭1918年從俄國獨立以後,一直與西方各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並接受了它們的軍事援助。早在國際形勢相對平靜的1932年,蘇聯和芬蘭兩國也調整了相互關係,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934年又進一步確定此協定為十年有效。
     芬蘭(左上角)、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湖和列寧格勒、維堡市(現屬俄國)穀歌地圖:


    1935-1938年納粹德國迅速崛起,斯大林預感到未來戰爭的危險。由於列寧格勒距蘇芬邊境隻有60公裏,為保障北方邊境安全,蘇聯於1939年10月5日緊急邀請芬蘭政府代表赴蘇談判。在這次談判中,蘇聯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的蘇芬兩國邊境北移40公裏,把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割讓給前蘇聯。為了補償芬蘭的領土損失,蘇聯表示願意把奧涅加湖西北2倍於芬蘭所割讓地區的土地交給芬蘭。芬蘭政府拒絕了蘇聯的提議,為此蘇聯軍隊製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稱芬蘭軍隊炮擊曼尼拉村造成蘇聯士兵的死亡,進而要求芬蘭政府賠禮道歉,並將軍隊後撤20到25公裏,但被芬蘭政府拒絕。蘇聯以此為借口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1月30日,23個師共45萬蘇軍攻入芬蘭邊界,迅速抵達曼納海姆防線。
蘇芬冬日戰爭卡累利阿地峽戰事地圖:

 

      蘇芬戰爭發生在綿延近1500公裏的蘇芬邊界的芬蘭一側。這裏的地形、交通、氣候都不同於中歐平原,是一個易守、難攻,有利於芬蘭軍隊輕裝小部隊作戰,而不利於蘇聯紅軍重裝大部隊行動的特殊戰場。然而蘇芬戰爭是一場老虎與小貓之間的搏鬥。蘇聯經過近2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重工業迅速發展,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強。與蘇聯相比,芬蘭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在軍事實力方麵都是一個小國。其總人口隻有440餘萬,常備陸軍隻有3.2萬。麵對這樣一個蕞爾小國,蘇聯曾以為,通過談判施壓或軍事威脅就能迫使芬蘭妥協,實現自己對芬蘭的領土要求。蘇聯當局正是根據這種估計擬訂了對芬作戰計劃和進行對芬戰爭準備的。不過,蘇軍許多師級指揮員都是一些年輕的大尉,許多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遭到鎮壓。
列寧格勒圍城公墓的平民墓地(每方墓地都埋葬上萬具屍體):

 

    芬蘭於1939年10月下旬進行了全國總動員,並在卡累利阿地峽疏散居民,堅壁清野。在得不到國際援助的情況下拚死抵抗,戰爭竟然持續了103天,蘇聯紅軍大大縮水後對外公開的數據:蘇軍死亡48745人,傷158863人。最後蘇聯紅軍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攻占了維堡,迫使芬蘭按照前蘇聯提出的條件簽訂了和約,結束了戰爭。
列寧格勒圍城公墓的戰士墓地:


 
     這場戰爭加深了蘇芬之間的矛盾,激起芬蘭人的反蘇情緒。更要命的是:讓希特勒看到蘇軍大清洗後的致命弱點,此後放膽大舉進攻蘇聯。蘇芬戰爭實際上蘇聯是大輸家。二十世紀以來大量例子證明:凡恃強淩弱的侵略行為往往沒有什麽好結果。
列寧格勒圍城公墓的一個青戰士墓地:

     1941年6月22日,450萬軸心國軍隊分兵北、中、南三路,向蘇聯發動全麵突然進攻。其中北路德軍由萊布元帥率領,兵員72萬,配備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從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出發,沿波羅的海東岸北進,限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短短的四天就向蘇聯腹地推進300公裏。7月1日,攻占裏加;7月9日,進入列寧格勒州地界。
1941年蘇德戰爭北線地圖:


    蘇德戰爭一開始芬蘭卻沒有為報複冬日戰爭而參戰,而是宣布中立,與此同時企圖與蘇、德、英均保持友好。隻是蘇聯出於過度防範原因轟炸了赫爾辛基和土耳庫,走頭無路的芬蘭才加入軸心國,出動三個師,45000人由北、東兩麵向列寧格勒方向進攻。然而,芬蘭不想把事做得太絕,他們在三個禮拜內收複了冬日戰爭中被蘇聯強占的領土後,就轉為消極防禦。任憑德國百般威逼和勸說,就是不肯前進一步,隻與人數不多的蘇軍對峙。這一立場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卡累利阿地峽及拉多加湖的南部沒有受到封鎖,因而為列寧格勒留下一條後勤補給的狹窄通道。芬蘭這種明智的做法為二戰結束後他們國家避免同盟國清算留了後路。在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斡旋下斯大林與芬蘭最終和解。

     列寧格勒守軍總司令伏羅希洛夫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其中最外麵的以盧加城為中心,南起伊爾門湖西岸希姆斯克,沿盧加河一字擺開,北至盧加河出海口金吉謝普,全長約300公裏的盧加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4個步兵師和3個民兵師。考慮到北部方向芬軍進攻不積極,伏羅希洛夫又從北方方麵軍調出6個師又1個旅,加強盧加河一線的防禦。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占領普斯科夫後,其主力以萊因哈特第41裝甲軍為先導,繼續沿盧加—列寧格勒軸線進擊;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則向東迂回,進攻楚多沃,以求切斷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聯係。蘇軍在盧加防線上拚死抵抗,並向孤軍向東迂回的曼施泰因第56裝甲軍的側麵發動了一個強大的攻擊,將其逐回。
希特勒在萊布元帥陪同下視察北線(資料圖片):


     氣急柏壞的希特勒命令萊布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最近幾天內拿下列寧格勒。最後,希特勒說:“至於對彼得堡的善後處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仁慈,要讓每一個俄國人嚇得發抖!我們要把舊世界毫無意義的法律、舊世界的猶太—基督教的傳統踩在腳下。我們不需要俄國,既不需要敵對的俄國,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國,我們隻需要一片東方的土地。所以我們決不接受無論是彼得堡,還是莫斯科的投降。你們必須使它們化為烏有,化為灰塵,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
      形勢十分嚴峻,蘇最高統帥大本營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麵軍,由原大本營預備隊方麵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出任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斯大林緊急召見朱可夫,對他說:“你到列寧格勒去,接替伏羅希洛夫指揮方麵軍和波羅的海艦隊。”  隨後朱可夫對方麵軍進行了改組,費久寧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並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可夫少將的職務。朱可夫又同助手們連夜製定了一份城防計劃:從市區防空部隊撤出部分高射炮,將其配置在列寧格勒最危險的地域,對德軍坦克實施直射;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全部艦炮支援烏裏茨克—普爾可沃高地的第42集團軍;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縱深梯次防禦,布設地雷、設置電網;從卡累利阿地峽抽調第23集團軍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團軍,加強烏裏茨克地區的防禦;以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院校學生組建5到6個步兵旅。又將方麵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鬥。14日,步兵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對敵實施迅猛突擊。德軍沒想到蘇軍會突然發起反擊,一時大亂,被迫放棄了索斯諾夫卡和芬蘭科伊洛沃,蘇軍恢複了原來的態勢。
      這時希特勒逼於莫斯科戰線的緊急狀態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台風”行動,確定發起莫斯科會戰。他將北線主力軍團南調。列寧格勒軍民頂住了德軍的最後攻擊,德軍隻好將剩餘力量轉為長期圍困列寧格勒,而蘇軍也無力反擊。但是,雙方之間的圍困和反圍困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德軍對列寧格勒實行嚴密封鎖,不斷炮擊和轟炸該城。圍城持續了872天。(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