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75)
2018 (91)
2021 (49)
古戰場遊記之四:天下第一雄關(上)
四川盆地就像一個大腳盆,四周是聳入雲天的高山,擋住了寒流和外敵。盆地內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水,勤勞的人民,建成了這片人間樂土。1986年對廣漢三星堆遺址的發掘證明:4800年以前,四川盆地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從劉邦到劉備到劉湘,這片土地一直為前方打仗提供大量的糧食,金錢和壯丁。今天的四川人很懂悠閑:坐在茶館的竹椅,泡上清香的蓋碗茶,抽煙嗑瓜子擺龍門陣,麻將的喧鬧聲隨處可聞。四川話叫“安逸”,這個詞,得這樣讀:“Ngaaaaaannnnn-yi”。對四川人來說,四川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四川。所以假如你聽到下麵的說法,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門天下險,劍閣天下雄。
夔門是三峽的入口處,劍閣是劍門關。一水路,一陸路,是四川兩個咽喉要地。要不是張獻忠那狗日(應該這樣讀:“Gooooouuuu-ri")呢龜兒子,四川本是個過舒服日子的天府之國。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下寺)東南5公裏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劍門關所在的山稱為大劍山,也稱梁山,大劍山兩邊陡峭的石壁連綿數百裏,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關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有如刀砍斧劈,這道關隘成了入川的必經之道,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穀隘口砌石為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後人李白《蜀道難》詩讚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軍平襄侯薑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要不是鄧艾避開關隘偷渡陰平,恐怕那場仗還不知要打多久。現在關內仍有薑維墓及廟宇,陳列很多薑維生平塑像。
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赤水河一帶機動作戰三個月,希望尋找北渡長江的機會。川北的第四方麵軍在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領導下,於1935年3月主動放棄川北根據地,八萬大軍全部戰略西移,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為與中央紅軍會師開辟道路。1935年3月29日淩晨1時30分,全軍開始渡過嘉陵江。中路紅30軍一天內從蒼溪南塔子山向前推進了70餘裏,全殲劉漢雄1個旅,殘敵向劍閣方向退去。右路紅31軍一部於29日晨強渡成功後,會同紅30軍主力會攻敵險要陣地火燒寺,擊潰劉漢雄部楊選福旅,為奪取劍閣城,攻打劍門關開辟了道路。左路紅9軍主力在澗溪口順利渡江,於31日克閬中,守敵敗走鹽亭。在紅軍三路強渡嘉陵江的同時,還在黃金口、紅岩寺、貓兒跳、玉羅壩等渡口實施多路突破。
紅軍突破嘉陵江天險後,田頌堯部隊一敗塗地。4月2日,蔣介石手令將田頌堯撤職查辦,以記大過處分的副軍長孫震暫代第29軍軍長,“待罪圖功”。此時,劉湘仍錯誤地判斷,紅四方麵軍不會完全放棄川陝根據地,目的僅在於擴大蘇區到嘉陵江上遊兩岸地區,再相機向川西平原發展。於是,他令第六路軍總指揮王讚緒指揮彭煥章等5個旅由南充側擊,防止紅軍向川中盆地發展。
紅軍第二梯隊渡江後,總指揮部即以4個軍的兵力分3路席卷沿江敵人。左翼紅9軍一部在紅4軍一部配合下,經閬中地區南下,於4月2日攻占南部縣城,殲滅李煒如部3個團。右翼紅31軍擊潰劉漢雄一部後,急向劍門關推進。中路紅30軍及紅9軍一部在馬鞍山擊潰敵29軍第10旅一部,於3月31日攻占劍閣縣城後,以紅89師控製縣城,88師向東北疾進,協同紅31軍攻擊劍門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