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觀察

抒我胸臆,結交朋友
正文

警世好文--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vs 轉基因技術

(2011-11-26 15:03:54) 下一個

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iyanpage/view/zy1b19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0647071_h.html 。

效益和風險並行,轉基因技術產品的領域也不例外。

在中國,農業部門和許多官方媒體隻說轉基因產品的經濟效益,不說甚至封殺對危害風險的闡述說明。今年以來,農業官員花費數百萬元搞“公關”,在新聞媒體頻頻攻擊反對或拒絕轉基因食品的學者和消費者,說其沒有科學依據而需要“被科普”,等等。

農業官員知道轉基因食品有嚴重危害風險,因而製定了機關食堂製度,保障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子女能夠吃上天然食品和避免轉基因食品。可是,他們卻編造種種神話故事和散布種種虛假信息,動員全國13億民眾吃他們不吃的轉基因食品。

基因重組或轉基因技術有規模殺傷力,可使食品作物成為戰爭武器,即具有相當大威力的嚴重危害風險。

簡要的事實說明:闡明風險者和反對者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且其科學依據來自當代基因學和轉基因技術的開拓者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第一位,是保爾?伯格(PAUL-BERG)博士。他是基因重組理論方法及轉基因科技的開拓者科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其特殊貢獻不僅僅是基因學和轉基因科技方法方麵,更是為轉基因科技產品開發而建立行為規範的首創科學家。

1970年代,轉基因技術及產品開發登上舞台. 此時此刻,伯格博士從自己和同事的實驗中看到,基因重組或轉基因技術有規模殺傷力,可使食品作物成為戰爭武器,即具有相當大威力的嚴重危害風險。

於是,1975年02月,伯格博士跟他的同事合作,召集了一個全球範圍的同行座談會(即至今相當聞名的“The Asilomar Conference on Recombinant DNA,關於基因重組的亞斯洛瑪座談會),專門討論轉基因技術及其改造的食品作物的危害風險及行業領域人員的責任;包括行內領銜人物的全球150位科學家出席了會議。

在會議上,伯指出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有嚴重危害風險,提醒搞相關開發的同行:不要以為掌握了基因重組知識和轉基因技術,就是掌握了全部生命知識和生命製造技術而可以隨意改變生命形態了;不要忽略自己改造的食品作物可能成為規模殺傷的武器。

就此,他特別對從事轉基因科技的同行提出了自律意識和行為規範的建議,其中有幾條建議尤其引人注目,譬如:

伯格博士提出的一條建議是“道德和法治” (Eth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要點是:基因重組和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都是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有潛在的嚴重威脅的,誤用轉基因食品作物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無法挽救和無法彌補的災難性後果。為了人類健康安全和生態環保安全,必須針對搞轉基因食品作物等相關人員的行為而建立約束管製的道德規範和法規規範。

伯格博士提出的又一條建議是“公眾信任”(Public Trust),

要點是:任何科技轉化為產品能夠成功,關鍵是獲得了民眾的信任,是行家們向公眾坦白地說明了該科技產品的危害風險(注:而不是向公眾說可以賺多少錢等等商業利益),向公眾坦白說明自己並不全懂。闡明危害風險應該是所有搞轉基因技術產品的人的責任。公眾信任與否跟新聞媒體如何報道評論有密切關係,因此,新聞媒體能否履行職責規範是能否獲得公眾信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伯格博士的建議得到美國學界、官方和民眾社會的高度讚賞,以至於給他的建議書冠以特別名稱“伯格論文”(The Berg's Paper);那以後至今,提到“伯格論文”,就意味著轉基因技術產品的風險意識,意味著相關人員的道德法規約束管製,意味著如何獲得公眾的信任。

從“伯格論文”發表至今,在全球範圍內,許多有關限製規範轉基因食品作物的主張、有關防止轉基因作物危害生態環保安全的主張,甚至美國生物國防安全和國土農田安全的戰略課題,等等,幾乎都直接來自“伯格論文”的建議。

還有,自“伯格論文”提出的建議發表後至今的多年時間裏,美國許多相關法規規範和行為規範的建立都與其直接相關;大概因此緣故吧,每隔數年,美國衛生部就再發“伯格論文”,那不但是為了標誌和紀念,且更是為了給那些搞轉基因產品開發的人再做個提醒。

可以說,反對或拒絕轉基因食品作物的主張是有充足可靠的科學技術依據的,其重要依據之一就是轉基因技術開拓者和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伯格博士。

...................................................................................

一、中心法則和第一代轉基因產品的過時或破產。

當前在中國風行的轉基因技術產品屬於“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產品,其學術根據是所謂“中心法則”(the central dogma)。

1950年代,因發現證實DNA-雙螺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克裏克博士,提出了“中心法則”,其中心思想或內容,說的是生命信息走的是“單行線”。用美國衛生部出版機構的概括說,那就是:“DNA造就了RNA,RNA造就了蛋白,蛋白造就了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而克裏克博士做的著名圖解是:

我們看到的是:DNA –> RNA -> Protein(蛋白),

但絕對不會有:Protein(蛋白) -> RNA -> DNA。

附圖: 克裏克關於“中心法則”的圖解原文和手跡(來源:美國衛生部,文獻檔案):

基於那個“中心法則”的轉基因技術開發者們認為:一個基因或基因組隻產生一種蛋白,是十分“精確”的;因此,隻要掌握了某種生命體的全部基因數據,就可以用“精確打靶”的方式做基因重組,從而產生與預計完全符合的新型蛋白,即能夠按照人類的意誌改變該生命形態,甚至可以製造新的生命體。

那個中心法則成為“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產品開發的科技基礎和學術原則。

正因為如此,開發廠商的推銷宣傳的說法是:人工轉基因手段可使生命體比天然的更優越,譬如,天然生命體是“盲目”的基因組合,而人工轉基因則是“精確”打靶;因此,用轉基因技術改造的食品的影響作用是可以預料的,是安全的、不會對動物及人類的基因發生影響作用。

然而,美國的哈沃德?特敏博士(Dr. Howard M. Temin)認為,生命信息運作過程不是“單行線”那麽簡單,不是人們掌握了某生命體的基因數據就能隨意改造它那麽簡單。經過多次科研實驗和研究分析,1970年代,特敏博士發現和證實了他的想象和預見:一個基因或基因組可以有不同的蛋白,蛋白可以對RNA和DNA發生影響作用、RNA可以對DNA發生影響作用。用前述圖解比方說,那就是:

不但有:DNA –> RNA -> Protein(蛋白),

而且有:Protein(蛋白) -> RNA -> DNA。

附圖:生命信息多向運作(來源,美國衛生部,圖書介紹):

很清楚,那說的是生命信息運作走的不是“單行線”,而是“雙行線”或“多向運作。經過大約20年,“中心法則”被特敏博士推翻了。為此,特敏博士獲得了1975年諾貝爾科學獎;頒獎公告還特別有文字說明其發現與“中心法則”是滿擰或相反的。

特敏博士去世,紐約時報發表了追悼報道和引用行家話說:特敏博士最初提出他的想象預見和理論的時候,正是“中心法則”已經攀上主宰基因學和主導轉基因技術產品開發的“權威”地位,而且,“中心法則”的破滅意味著他們的轉基因技術產品的神話破滅,因而,許多科學家和商用學者都把特敏博士的理論稱為“異端邪說”,且對他采取了排擠和奚落的態度。

可是,越來越多的事實和科研實驗證明了特敏博士的理論是正確的;事到如今,如果沒有特敏博士的發現和證實,那麽,全球範圍的與生物學相關的所有產業就幾乎不會出現和繼續存在。

不言而喻,特敏博士的發現有許多重大意義。譬如,“中心法則”難以說明一個事實:許多生命種類之間的基因組合數量差異不是很大,但生命是如此多樣多元、就是在同一生命種類範圍內,個體之間也是多姿多彩的;如此現象,用特敏博士的理論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釋說明。

就轉基因產品而言論,特敏博士理論說明:就生命信息運作而言,人類還有許多一無所知;基於“中心法則”的轉基因技術產品有大量的未知或不確定性,所謂“精確”打靶再精確也比不過天然自然的力量更精確,

因而,那樣的人工轉基因技術產品存在大量的危害風險可能、而那些危害風險的可能性還是人類目前所不知道而難以預料和難以防治的。

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特敏理論說明,轉基因成分可以通過食品進入動物或人體之內、且對身體發生作用,對此危害風險,人類有什麽預測手段、防治手段和彌補手段?

--------------------------------------------------------------------------------------

一、結語:

中國社會出現了轉基因狂熱,轉基因利益農業官員及其學界、商界和媒界的夥伴的行為頗似“大躍進”時候的“大煉鋼鐵”的盲目與狂熱。

如果說,“大躍進”時期的狂熱是因為共產主義理想的話,那麽,當前的轉基因狂熱則是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可舉例很多,這裏隻說與本文相關的兩方麵。

第一方麵,“伯格論文”所警告的道德法治和公眾信任問題,在中國社會是越來越嚴重。

為賺錢,一些官學商媒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利益團夥,編造散布了許多轉基因神話。

那些神話都破產了。譬如,他們說轉基因作物可以大幅增產,然而,轉基因棉花商業化之後的增長率遠低於以前;他們說轉基因作物可以抗蟲除草而減少農藥用量開支,可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不但沒兌現抗蟲除草的承諾,反而帶來了“超級害蟲”和“超級雜草”等前所未有的嚴重安全威脅,而且,農藥用量開支不但沒減少、反而大幅增加。

麵對種種危害風險,那些農業官員及其利益關係夥伴還在散布轉基因神化故事,甚至故意掩蓋危害真相,

譬如,先玉335玉米種植區域發生規模異常,且其品種已檢出含有轉基因成分,可是,那些農業官員還是矢口否認先玉335玉米為轉基因品種,說檢驗出了轉基因成分的品種也不是轉基因。

在歐美國家,官方及行業統計清楚說明,轉基因作物主要用於工業材料、能源和動物飼料,其中不少轉基因作物因危害緣故而被迫撤掉。可是,那些農業官員及其利益關係夥伴卻偽造數據和編造謊言說歐美國家的轉基因主要用於食品供應、且吃了十幾年也沒問題。

有記者和消費者公開講明了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危害風險,那些農業官員及其利益夥伴就聯手對那些記者編輯和消費者搞惡毒的個人攻擊、造謠誹謗、亂扣敵對政治帽子、搞輿論轟炸和黑客襲擊,甚至動用公權把消費者抓起來判刑、威脅記者編輯的飯碗。

更為嚴重的缺德和蔑視公眾權益安全的表現是:農業官員明明知道轉基因食品有嚴重危害風險,因而製定了機關食堂製度,保障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子女能夠吃上天然食品和避免轉基因食品。可是,他們卻編造種種神話故事和散布種種虛假信息,動員全國13億民眾吃他們不吃的轉基因食品。

可以說,為圈錢,中國的“挺轉幫”已經嚴重地衝破了“道德與法治”的規範之底線,且毫無“伯格論文”所提出“公眾信任”的原則可言,以至於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感歎地說,如今的“老百姓”都成了“老不信”了。

第二方麵,拿過時的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當作“製高點”。

特敏博士的理論推翻了“中心法則”,促使現代基因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等於是宣告了基於“中心法則”的“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產品的基礎性嚴重錯誤。

1990年代,基於RNA-水平的科研成為主流,至今已有全球範圍的、涉及生物學和醫學等各個領域的“微小RNA-”科研熱點。2006年,諾貝爾獎再度為RNA-水平科研頒獎,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轉基因技術產品商業化開發向基於RNA-水平的“第二代”轉移,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科研開發學術思想從“人定勝天”和“人工比天然更優越”向“尊重天然”和“服從自然”轉移。

中國現有的轉基因產品幾乎都是基於“中心法則”的“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的。

不言而喻,那極大妨礙了利益官員及其夥伴們的“挺轉幫”的既得利益,於是,他們竭盡全力抵製或詆毀RNA-水平科研,甚至把那科研稱為“學術腐敗”、“偽科學”和邪門歪道之教。

說個最近的例子。今年九月,南京大學教授張辰宇等學者在《細胞研究》刊物發表了實驗論文,證明了微小RNA-(Mi-RNA)可隨食品進入人體並發揮功能。很清楚,那說明,毒素轉基因成分可隨食品進入人體並發揮功能。

張辰宇等學者的實驗發現,在歐美國家引起強烈反響。

譬如,《發現》科普雜誌以“您的飲食可影響您的基因”為題發表述評說:微小RNA-可作用於基因,早已有實驗證明,但沒有發現其作用與日常飲食的關係;而中國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來自大米飲食的微小RNA-,說明食品中帶有的生命信息可進入您的身體並對您的基因發生影響作用,證實了日常飲食和基因影響之間的密切關係;這就給食品作物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尖銳和更嚴重的挑戰。

無疑,轉基因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可進入人體並發揮作用,如此,利益關係官員所謂的BT等毒素轉基因成分不會進入人體、不會對人體基因發生作用、因而是“安全”的鼓噪說法,成了徹底破產的神話。

於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他們貶低張辰宇等學者的實驗發現的意義。

譬如,利益官員林敏負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發文說,張辰宇等學者的實驗論文不過是“普通論文”、該論文沒有提轉基因食品作物,因而該實驗發現無關於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等等。

對比看吧。伯格博士的基因重組論文、特敏博士推翻“中心法則”的論文,都沒提轉基因食品作物,可那些是搞轉基因技術產品開發的基礎理論方法,也是說明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危害風險和實行安全評估的科技理論方法手段的重要依據。

而按照農業官員的說法,伯格博士和特敏博士的獲得諾獎的發現都是與轉基因無關了!全球與生物學有關的產業都是無關於轉基因了!

如上行為,足以說明出那些農業官員及其“挺轉幫”夥伴,都是反科學的;為既得利益,他們不但無視科學、且故意貶低科學創新發現發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