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月亮頌, 少年維特, “Idomeneo”與閹伶

(2017-03-09 19:52:14) 下一個

月亮頌

2017-02-16  

 
上周四還是五,老張一如往常地,在我們的沙龍群裏貼一些音樂介紹,其中有一貼是 Devorak's Ralsaka 德沃夏克的月亮頌,小胖子安娜唱的詠歎調, 唱得蕩氣回腸美極了。庭柯說,"老張,這個月亮頌好聽的。Fleming唱的更婉柔,聲音滑進滑出的,堪稱小仙女了!"  可是YouTube 裏,我看過的 Renee Fleming, 唱的月亮頌怎麽氣息比較短聲音比較弱呢。
周末恰巧看了94年意法比三國合拍的 "Farinelli",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閹人歌手。閹人歌手扮演女高音尤其擅長詠歎調,花腔的顫音和快速的華彩,不是女聲可以達到的程度。
據記載:"法裏內利素有音色純淨、聲音優美且靈活自如譽。當時的音樂界權威人士匡茨評論說:"他的音準極好,顫音很美,肺活量很大,喉嚨非常靈活,因此能準確而從容地用快速唱遠音程,唱間斷的或其它類型的樂句都沒有任何困難"。美聲唱法的教育大師曼奇尼驚呼:"太完美、太富有感染力了!在整個聲區範圍內,他的聲音都極其寬大洪亮,充實豐富。在我們的時代,我們沒有聽到有任何人能夠與他相比"。觀眾對他更是崇拜地五體投地,瘋狂地高呼:"天上有一個上帝,地上有一個法裏內利!"
據說電影裏法內利的歌聲,因為已經失傳所以全部是由電腦合成出來的, 所以是登峰造極的完美。電影最後一段,法內利演唱亨德兒的"讓我痛哭吧",聲音由纖弱變高亢,激昂又逐層遞減由強至弱,充滿激情充滿熱情,聲音飽滿圓潤穿透力極強感染力也極強。聽過法內利的亨德兒,別的女高音,大概沒有人再敢唱"讓我痛哭"了吧。
講到亨德爾,就想到他長眠的西敏寺,西敏寺的墓碑和塑像,幾乎濃縮了英國的曆史,涵蓋科學史藝術史文學史。我想起在西敏寺找莎士比亞雕像的時候,問到一個義工老太太。老太太很認真地指給我詩人角的方向,然後詭秘對我一笑說:you know, 詩人角其實也就在女廁所後麵。這麽說吧,我做義工這麽些年,每天都是躲在莎士比亞身後內啥,是不是很爽?我們二個放聲大笑。
也巧,今天晚上的大都會歌劇院,正好演德沃夏克的月亮頌。孩子們有事我趕不過去,票子讓給愛音樂的朋友了。在家裏紙上談兵和庭科在微信上聊月亮頌,我找到了MP3 的 Renee Fleming 唱的月亮頌,可能MP3的效果好,也可能正好是在 peak的時候錄的,這一版月亮頌。真是明亮璀璨,月光如水,比仙女還仙女。美極了!

 

少年維特之煩惱

2017-03-04 蘇.蘇 

(一) - by tang07059
Werther, 這個名字夠冷的,以至於昨天我問老婆要不要進城看,她猶豫了半天說不熟悉、不想來。
我也不熟悉,所以我小小地做了點研究回頭又給老婆打了個電話,報告了一下兩點: 這個名字翻成中文叫"維特"、它有個中國人很熟悉的全稱:"少年維特之煩惱",沒錯,原著歌德。它的作曲是法國人馬斯內,此人同時還是"曼儂"、"唐吉柯德"的作曲。當他1912年去世時,上海的法租界為了紀念他,把租界的一條馬路改為他的名字: Rue Massenet(馬斯內路)。這條路今天依然大名鼎鼎,它就是有一大堆名人住宅、梧桐成蔭的思南路。
憑這兩點老婆就有足夠的興趣來了。之後繼續發掘了一下,發現它的男主是意大利的男高音Vittorio Grigolo。此人有多大牌呢? 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前的廣告牌替兩男兩女四個歌唱家打了個人廣告,兩個女的是Renée Fleming 與  Anna Netrebko; 兩個男的是西班牙的多明高與他。
以多明高如今的水平,實難與Grigolo比肩。
至於歌劇本身、隻想說非常非常精彩,這是我第一次看歌劇看哭了。
(二) - by 蘇.蘇
這一出小眾的歌劇,比很多大名氣的歌劇好聽得多也好看得多。至少是故事情節,特別經得起推敲,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道德標準審美情趣。不象圖蘭朵,花裏胡哨得金鏤銀鍍,不象魔笛,神神叨叨得離奇曲折,不象蝴蝶夫人,高鼻深目的洋女人穿著和服假扮哀怨,也不象卡門,把放浪形骸吹揍成忠於愛情。
少年維特之煩惱,出乎意料的好聽好看。是近年來我聽到的最美的歌劇之一。
歌詞美,音樂美,劇情美,男女卡司都頎長漂亮,舞台背景高大精致,無時無刻不洋溢著歐洲浪漫情懷,唯一可以與之媲美的是歐根奧涅金的舞台。
維特是意大利年輕的男高音Grigolo, 他的嗓音明亮通透起伏跌宕,演得也活力四射激情飽滿,他和多明高,Renee Fleming, 和小胖子安娜齊名,在林肯中心廣場掛單人大照片!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不足的話,女主角歌聲不錯長相也不錯,就是動作不夠柔美,美國女孩麽。

 

莫紮特的歌劇“Idomeneo”與閹伶( Castrato)

    2017-03-08 蘇.蘇

(一) - by  蘇.蘇

夜裏看的是莫紮特的Idomeneo, 希臘神話傳說故事,一共三幕,第一幕看好二個人對視一眼一起搖頭,第二幕好點,詠歎調多點總歸好聽點。三幕歌劇,又臭又長,七點半開始十一點半結束,當中休息各半小時,足足唱了三個鍾頭。今天指揮大哈哈,是James Levine, 世界十大指揮排得到的吧。

老先生一頭毛草頭,我好像看到他坐在一隻轉椅上指揮,三個鍾頭不停甩胳膊,真生活哦。今天謝幕二個人手機都沒電了,加上時間實在太晚,沒拍謝幕照就溜了,白白浪費了拍照的好位子。

今天這出劇,古希臘,Crete島,公主王孫,特洛伊,還有海神。王子竟然用的是一個矮胖女高音,猜想要麽以前這個角色是閹人歌手唱的,男高音唱不下來?男角女演,絕對破壞美感引不起共鳴的。

至今為止,莫紮特歌劇聽了四隻了,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璜,和今天這出。莫同學的歌劇總體來說都不好聽,有唱交響樂的氣勢, 和黃河大合唱的風格,其次是故事要麽狗血要麽離奇要麽神叨叨不知所以。應該是早期歌劇吧,除了皇宮貴族就是神話仙人,很少有後期歌劇平民百姓的悲歡離合。

退場的同學們非常多,每一次幕間休息我們都出門活動筋骨 ,昨天給出去溜達的發的是小橘黃紙,並且加問一句:are you coming back? 我惦記著明天一早還要早起上班,早就想溜之大吉了,要不是有人不舍得銀子,定規可以早回家多睡一二個鍾頭。坐我們旁邊一對奇胖無比的母女,第三場就失蹤了。胖子聽音樂會可憐啊,每次散場讓同一排的人進出,真是5斤哼6斤啊。

(二) - by Tang07059

今晚大都會歌劇院演的是莫紮特的Idomeneo,長達四小時,中間兩次休息各半小時,不大好看。簡單總結的話,威爾第的歌劇基本好看、莫紮特的歌劇基本不好看、普其尼一半一半。劇場休息老婆想走,是我舍不得票錢死活不肯走。

昨天看的這部歌劇基本上乏善可陳,但其中有個不太相關的話題可以說說, 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荷馬史詩的特洛伊戰爭時代,男主角是愛琴海上的Crete王國的王子,王子的扮演者是個女演員。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個女人角色,看了一會後才明白這是個王子。王子找了個女高音來演,要多別扭有多別扭。

看到第二幕時我突然想到,莫非莫紮特當初寫的這個角色是個閹人高音?到了今天已經沒有男演員能唱了,隻好找了個女演員。今天查了一下,證實了我的猜想。這個角色當初確實是閹伶演的,現在可以由女高音或改成男高音演出。

這就要說一下閹伶了,這是我最近非常著迷的題目。

所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世間萬物以人聲最美妙動聽。但是哪種人聲最好聽?男童聲。可惜男童聲不長久,如何能保持這樣的聲音並且讓它更強大、更有力度呢?閹伶就是這樣因運而生的。

產生閹伶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幾百年前教堂裏的唱詩班不允許女性參加。閹伶的聲音今天已經聽不到了,唯有的幾段錄音質量很差,而且表演者也不代表閹伶的最高水準。

史上最偉大的閹伶叫Farinelli,有部同名電影講述他的人生與藝術經曆。電影裏的聲音是用童聲、女聲、男聲等等加上電腦合成的,並不真是他的原聲。我被那聲音給迷住了,現在聽任何別的聲音都不對勁。

我敢肯定,歌劇在閹伶時代達到了最高峰,現在看到的古典歌劇都是半山腰的貨色。八卦一句,我有點懷疑俄國的Vitas與哈薩克斯坦的迪馬希都有閹伶嫌疑。不過,就算他們是,離Farinelli還是有一萬八千裏的距離。

補充兩點:1,歌劇有三百五十年的曆史、其中兩百年是沒有女性演員的。女高音、次高音、中音都由閹伶出演。2、vitas、迪馬希與Farinelli的距離是十萬八千裏、不是一萬八千裏。[呲牙]

http://www.metopera.org/discover/video/?videoName=idomeneo-act-iii-quartet&videoId=534957925700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Farinelli 裏的女聲唱得真不錯!
done_that 回複 悄悄話 我聽過Fleming唱風流寡婦。她聲音控製不錯,但音量實在太小了,同台的另一個女高音音量大她一倍。
gx123 回複 悄悄話 真懷念住在紐約的日子。林肯中心,卡內基廳就不用說了。光是哥大每周的音樂會,請的都是當年老柴大獎獲得者。。
居北飛雁 回複 悄悄話 真羨慕啊,能看到這麽多名角的大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