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東方(P&O)是遠洋客運的一塊百年老牌子。二戰期間,受戰事影響,損失慘重。戰後,抓緊恢複,拚命造船。正趕上當時澳大利亞的白澳移民政策,從歐洲來往澳洲的這條航線尤其生機勃勃。喜馬拉雅號客輪就是專為提升這條航線的運營能力而打造的。在她建造完成下水的時候,喜馬拉雅號是同類客輪中噸位最高,最奢華的。航速也最快,她把之前從悉尼到英國南安普頓之間的航行時間縮短了十天。(嗯?讓人有泰坦尼克的聯想。嗬嗬。)
從悉尼出發去英國,喜馬拉雅號先要繞行澳洲,停靠墨爾本,阿德雷德,和西澳的珀斯這些個中心城市。然後進入印度洋,過赤道,經停斯裏蘭卡(當時的國名是錫蘭,英聯邦國家)的首都科倫坡,印度的孟買,南也門的亞丁(當時為英國人占領),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停法國的馬賽,英屬直布羅陀,最後是南安普頓。
在喜馬拉雅號尚未進入印度洋公海,還在圍著澳大利亞轉的這些天裏,史蒂夫依舊是心神不寧的。害怕隨時會有警察上船來抓他。每到船靠岸期間,他不會帶孩子們下船遊覽觀光,而是守在甲板上玩遊戲,胡吃海喝。
船到墨爾本時,史蒂夫投遞出了一些信件,做善後工作。給房東的信,是抱歉不辭而別,通知公寓已騰空。給兩個兒子的父親的信則是由瑪格達手書的,溫伯格先生被告知,他們這一家子在南澳的假期,將繼續延長。折返悉尼,歸期待定。
直到客輪離開珀斯,駛入公海,史蒂夫才肯完全放鬆。在他看來,澳大利亞的這些年,這些人,這些事,至此,終於可以翻篇了。向他伸手召喚的,又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比如,到了英國,瑪格達可以有機會出版她的個人詩集。不像在澳洲,農民太多,缺乏相應的文化氛圍。比如小兒子的聾啞殘疾,在英國可以有治愈的希望。不像在澳洲,農民太多,醫療條件跟不上。再比如,到了英國,回到歐洲,猶太人的圈子很發達,任何一條人脈都能把自己帶上道兒,再創輝煌。不像在澳洲,農民太多,,,
印度洋上,史蒂夫和瑪格達都商量好了,等船到錫蘭,他們要搶第一個下船。帶上孩子們好好遊一遊,逛一逛,呼吸呼吸陸地上的新鮮空氣。
6天後,1960年10月10日,喜馬拉雅號抵達科倫坡。史蒂夫的確是趕頭一個下船的,在其他旅客還沒有被允許下船之前。隻是,他此時的身份已不再是遠渡重洋的旅客,而是格雷姆綁票案的殺人凶嫌。帶他下船的,不是導遊,而是錫蘭當地的法警。